余磊
摘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青年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和希望,青年的文化自覺對自身的成長、社會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大學生作為青年當中知識最豐富、思維最活躍、受各類文化沖突影響最大最深的群體,再加上應試教育和功利性學習導致的傳統文化教育缺失等因素,也最容易在文化交流融合中出現全盤否定或盲目效仿等極端現象。
關鍵詞:大學生;文化自覺;培養
少年強則國強。大學生是社會的棟梁、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也是精力最充沛、知識最豐富、思維最活躍、受各類文化沖突影響最大最深的群體。但由于應試教育和功利性學習等因素導致傳統文化教育和人文素養缺失。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面對各種文化的沖突碰撞以及西方強勢經濟支持下的強勢文化對發展中國家校園文化舞臺的侵蝕和占領,大學生缺乏對本民族文化的自覺和對各類外來文化的辨別能力,不是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就是妄自菲薄、盲目效仿。在當前全國上下努力實現“提升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的潮流和行動中,大學生更應該也更需要走在國人的前列。
一、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內涵及意義
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最根本因素。但由于歷史的原因,相對于其他方面,我們的國民素質和文化修養已成為制約發展的短板之一。文化自覺一般指一個民族或一個黨團體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主動擔當發展文化歷史責任,本質是對文化價值的覺悟覺醒。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不僅影響文化自身的繁榮興盛,還決定著一個民族或政黨的前途命運;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文化自強本質上是對文化發展、文化強國的向往追求,提升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目的是要實現文化自強。
二、培養大學生文化 自覺、自信、自強的客觀要求和一般原則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文化自覺的關鍵時期,面對外來文化及思潮的沖擊,加之國內現行教育政策上的重理輕文和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的激烈競爭,造成了相當部分大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薄弱,面對西方文化無法做到去粗取精、兼收并蓄,而是盲目地推崇和仿效。民族文化自覺性的缺失是可怕的,它可以讓一個民族失去傳統,讓一個社會的主流文化改變軌跡。文化決定民族精神,文化乃國本。高校肩負著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的重任,培養并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義不容辭、刻不容緩。
(一)培養大學生文化自覺、自信、自強的客觀要求
提升文化自覺需要我們深度認同文化的意義、地位和作用,勇敢擔當對文化建設、發展、進步的責任;增強文化自信需要我們理性審視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包容借鑒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現代文明成果;實現文化自強需要我們正確把握文化道路、方向、靈魂,協同推進文化創造傳播、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文化人才隊伍培養。
(二)培養大學生文化自覺、自信、自強的一般原則
1.堅持文化教育的精英化。2.堅持文化的自主性。3.堅持文化交流的雙向性。
三、當代大學生的一般特征
(一)價值取向方面
單一選擇轉向多元選擇;更多地采用生產力的標準而不是意識形態的標準;更多地采用市場經濟的標準而不是傳統道德的標準;更多地采用世界標準而不僅僅是中國標準;更多地采用具體利益的標準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標準。
(二)學習與教育方面
傳統文化學習不夠,對西方文化和各類外來文化缺乏辨別能力,不是全盤否定、固步自封就是妄自菲薄、盲目效仿,容易走極端;同時,增長才干是第一需要,最愿學習和掌握實用技能,如英語、計算機等;學習途徑大大拓寬,如網絡和打工創業等;部分學生人文精神缺失、實用技術主義盛行。
(三)人際交往方面
交往心理日益主動、開放;師生關系期待平等互動;受網絡影響巨大;部分學生對誠信重視不夠,助學貸款還貸情況不理想。
(四)消費方面
學習消費占大部分;凸顯實用性、多樣性、個性化、差異性和前衛等特點;需向理性消費、健康消費方面引導。
(五)性健康與婚戀方面
性生理成熟提前,性心理問題不少;對大學期間談戀愛多數持肯定態度;“擇偶”重人品。
(六)就業與創業方面
以平穩的心態對待交費上學和自主擇業;就業市場“操縱”大學生的人生定位;職業價值觀世俗化傾向明顯,名利雙收的職業受到大學生的青睞;就業渠道不斷拓寬,就業行為更加務實。
(七)心理方面
熱情、開放與沉默孤獨并存,大部分大學生都充滿活力,善于言談,但多數僅限熟人或宿舍內;獨立性和依賴性并存,不希望別人打擾,但在日常事務、經濟、情感上對父母的依賴很大,但又不愿和父母做深入的交流;在網絡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代,追求新鮮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學習能力也強,思維活躍、創造性強;責任感往往體現在關鍵時刻;心理承受力不強;人際交往缺乏自信和包容。
四、對大學生培養文化自覺自信自強的方法
(一)提升大學生自主能力
1.開展專業相關的各類競賽活動。2.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科研活動。3.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4.組織開展各類實踐活動。
(二)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1.大力開展校史院史教育。2.大力舉辦人文社科類報告會。3.深化制度建設。4.大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5.加強網站建設。
(三)構建校園文化建設長效機制
1.以堅持“先進文化”導向為基本要求。2.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重要目標。3.以提升“文化品位”為重要任務。4.以突出“個性特色”為建設方針。5.以立足“整體推進”為堅實基礎。6.以形成“全員共建”為可靠保證。
【參考文獻】
[1]王冀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加強大學文化問題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2(11)
[2]何濤.大學的重要使命: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文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07)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