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
摘 要: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網絡深刻影響著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網絡也帶來了包括網絡心理問題在內的很多問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解決網絡問題有很大的幫助。本文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及原因探析、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加強和改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對策等幾方面梳理、歸納學者們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
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一、關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的研究
徐秀勇認為,網絡對大學生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長期上網易導致心理變異.網絡心理發展的負面影響已日益突出.嚴重影響著健康人格的塑造和正確三觀的形成。主要表現在“網絡道德心理異化、網絡戀愛和性心理異化、網絡人格心理異化、網絡文化心理異化、叛逆心理效應放大、網絡民主意識錯位、網絡成癮”等七個方面。
汪燦德從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運用的角度提出:當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信息化和現代化程度不高;網上教育與網下教育相脫節;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不夠”。
張紀霞認為,新形勢下,大學生網絡心理中存在的影響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心理孤獨,上學厭倦,情感迷失,人格扭曲,淡化情感,人際簡單化”。
由此可以看出,隨著網絡的發展,帶來了諸多的問題。網絡文化、網絡心理等一系列伴隨著網絡出現的新情況,不僅給大學生群體帶來了新問題,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問題。
二、關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探析的研究
孫麗麗認為,網絡環境下呈現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是“認知評價盲目化心理傾向;價值取向功利化心理傾向;道德選擇庸俗化心理傾向;意志控制薄弱化心理傾向;際交往放縱化心理傾向”。大學生網民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人的密切關注,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樣的、復雜的既涉及社會因素,又包括心理因素。主要體現在“傳統文化與網絡文化的文明沖突、情感宣泄與情感失控的心理沖突、網上與網下的心理障礙相互強化、人格因素對網絡成癮的誘發與影響”。
楊志堅認為,大學生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網絡心理問題,究其根源,既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既與網絡的特性對大學生的影響有關,又與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特征相聯系,主要有“網絡傳播信息的高速性符合當代大學生追求時效化的個性;網絡的自由性正好符合大學生強烈追求個性的心理;上網的時尚性符合大學生的追求心理;網絡交往的隱蔽性、廣泛性符合大學生渴望真情又懷疑真情的心理特點”幾個原因。
綜上學者的觀點,網絡,尤其是網絡心理出現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有大學生主觀方面的原因,亦有大學生所處的客觀環境的影響。網絡環境是潛在的客觀環境,需要社會、有關部門的努力加以改進;而大學生主觀方面,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思想及工作方法等的創新。
三、關于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響的研究
藍新華認為,網絡心理為“深入了解教育客體,增加教育方法的多樣性,提高教育客體的思想政治素質”提供了機遇。同時,他認為在網絡的巨大沖擊下,傳統的信息單向傳播和信息資源優勢不復存在,教育方式的相對滯后和教育權威的日漸削弱已成為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網絡心理對“教育理念主導性、教育方法單向性、教育模式滯后性”提出了嚴峻挑戰。
陳選杰認為,信息網絡的發展對青少年有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是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是有利于青少年獨立個性的形成;強化道德主體意識與地位”幾個方面。同時,又對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精神方面等方面產生了消極影晌。
曾濤認為,網絡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是由于互聯網是開放性的、跨國界性的,其內容特別豐富,有信息類的,有游戲性類的,有互動交流類的等等,不同的上網內容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產生不同的影響,這些影響有好有壞,然而負面影響的反應日益凸顯,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不良的網絡文化、網絡成癮誘發心理問題兩個方面。
可見,學者們均認為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對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如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抓住機遇,將網絡帶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與風險是一項需要長期關注的課題。
四、加強和改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對策
孫躍平認為,應該從四方面入手,即第一,加強網絡道德建設;第二,加強網絡內外部環境建設;第三,加大網絡立法制度,預防青少年網絡犯罪;第四,正確引導學生心理,干預大學生網絡游戲成癮問題;第五,構建網絡道德教育新模式。
張洋認為,大學生網絡群體既有積極的作用又有消極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從三方面引導和激發大學生網各群體的積極作用,減少其消極影響,第一,運用技術、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強校園網的管理,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第二,構建網上預警機制,建立一支既懂心理又有過硬網絡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第三,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網民的網絡心理素質。
汪燦德認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三個方面對策,第一,高度重視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運用以應對互聯網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一步從轉變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現代信息素質,掌握網絡知識和技能等方面入手優化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第三,高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應該不斷創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不斷增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生機和活力。
于欽明,崔國紅認為,在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應積極面對挑戰,引導大學生們正確對待網絡。首先,利用網絡開展紅色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抵制西方思潮的沖擊;其次,制定網絡政策法規,加強道德教育,營造適合大學生發展的“綠色網絡環境”;再次,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引,提升心理關愛程度,提高大學生個體免疫力。
五、結論及建議
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應對措施,這些措施包括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機制、管理,培養專業的教師隊伍,建立健全網絡監管法律法規,加強社會投入等等。這些措施為走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社會各界長期密切關注,這樣才能及時發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才有利于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