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妮娜
摘要:作為一種相當重要的傳播媒介,電視在當前社會很是尋常,許多信息都要借助電視表達傳播。舞蹈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多是通過舞臺直接呈現,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舞蹈開始與電視相結合,實現了技術與藝術的統一。作為一種新的表演形式,電視舞蹈有其自身的特點。本文對此做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電視舞蹈創作;特點;規律
1電視舞蹈創作的特點
1.1舞蹈內容更加豐富
在舞臺上表演舞蹈,觀眾可直接欣賞,電視舞蹈也可以理解為直接欣賞,但這種欣賞是通過攝像機和屏幕來傳達的。
(1)在拍攝的過程中,鏡頭的使用很重要,直接關系著舞蹈的播放效果。當采用特寫或近景時,攝像機或攝影機距離表演者很近,有利于清晰地展現舞蹈者的細節動作,編導這時就要將全部精力用來表現這一細節。
(2)當采用的是遠景或者全景時,攝影機往往距離表演者較遠,有利于展現身體的大范圍運動,同時與鏡頭中的大背景形成強烈的對比。因為舞臺表演將所有的外景都真實的暴露在外,而電視舞蹈需要鏡頭拍攝,不可能將舞臺那種效果全部展現,所以要表達寬闊的空間時,需借助遠鏡頭。1995年彼得·安德森拍攝的短片《男孩》中,即運用了很多的遠景、全景,以此來變現男孩在廣袤沙灘上跳舞的情形。
(3)在后期的剪輯制作中,要用到數字技術,可根據需要對錄好的舞蹈動作進行調整,速度、節奏、形態等都能調整,而且可將多余的或不滿意的動作刪除。如1993年拍攝的《探戈》,編創者在同一場景依次拍攝了多名表演者的舞蹈動作,在后期制作時,將其進行疊加,呈現出了另一番效果,極富創造性。這種效果是舞臺舞蹈無法做到的。
(4)表演者和舞蹈種類的范圍也有所擴大,首先,舞者無需是專業演員,普通人也可以表演;其次,除了古典舞、芭蕾舞等,流行的街舞等形式也能將其美感盡情展現。
1.2藝術表現力更加明顯
電視舞蹈的創作和拍攝有大量的動作,除了表演者的肢體動作,還有攝影機的運動。當舞蹈者靜止不動時,攝像機可通過自身移動獲得想要的效果,向后退則表現出舞蹈者逐漸遠去淡化;向左移動則表演者的身體向右移動。通過后期剪輯,可增加舞蹈的感染力,使其中的情感更加豐富,長鏡頭展現出來的是一種比較平靜柔和的感覺,而快速剪輯則給人一種高速運動的印象,所以,在拍攝時,創作者除了舞蹈演員的肢體動作,還應考慮攝像機器的移動,處理好兩者和后期剪輯的關系,將其藝術表現力最大限度的激發出來。
(1)蒙太奇是電視中常用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攝像機將舞蹈者的動作拍攝下來,按照編者所需或遵循一定的美學原則將各個單鏡頭進行組合,再通過剪輯產生的效果就是蒙太奇效果,蒙太奇可以將不同時空內的動作有機連接,使舞蹈有更大的展示空間,剪輯主要是負責舞蹈節奏的快慢,從而形成獨特的必要風格,通過屏幕表現出來,感染觀眾。如2004年維娜·蘭菲爾拍攝的《褶皺》,在展示南亞古典舞蹈時,編者運用了多個特寫鏡頭,在后期剪輯時,節奏偏向徐緩,充分表現了舞蹈的韻味和藝術力。表演者身著傳統服飾,動作隨著音樂緩緩而動,使得情感內容更加豐富。同年瑞秋·戴維斯的《金牌》,拍攝了兩組完全不同的畫面,一是黑白畫面,二是彩色畫面,編者大膽地將兩者完美地剪輯組合在一起,利用蒙太奇手法使得藝術體操的魅力得以充分表現。
(2)攝像機的移動包括推拉搖跟等,利用不同的拍攝方法,可獲得不同角度、不同景別的舞蹈效果。通常超過10s的鏡頭就屬于長鏡頭,在《過道》中,為表達男孩的情竇初開,作者運用了長鏡頭和蒙太奇的手法,剛開始,將揚起的手和女孩漸次模糊的身影疊加在了一起,伴著在走廊回蕩的高跟鞋聲,很好地展示了男孩對女孩的戀慕,之后作者為了記錄過道中的舞蹈,運用了長達一分鐘的長鏡頭,直至舞者身影淡出鏡頭,取得了良好效果。
(3)在看舞臺舞蹈時,因為場中的座位都是固定的,即每一個觀眾只有一個角度,而且距離的遠近不同,看到的效果也大不同,靠前者無法把握整個舞臺效果,靠后者又難以清晰看到表演者的動作和表情。電視舞蹈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在拍攝時,通常會有多臺攝像機從不同角度同時拍攝,經驗豐富的攝像師能夠把握時機,以最適合的角度和鏡頭捕捉最完美的舞蹈動作,而且,通過鏡頭的調整,表演者的細微動作都能清晰地展現。此外,電視舞蹈在拍攝時還能夠借助一些色彩或周遭景物,創造出虛實結合、動靜皆有的舞蹈意境,如繪畫中的色彩完全可以在電視舞蹈中運用。
(4)傳統的舞臺表演有一定的時空限制,只能通過現場觀看去欣賞。而電視舞蹈則打破了這種時空限制,通過記錄可以將同一場舞蹈再現,可同步播出,也可重播等,在任何時間都可以欣賞。
2電視舞蹈創作的規律分析
2.1以電視傳媒的特征為基礎
雖然電視舞蹈具有很多優勢,但也有不足,很多舞蹈適合在舞臺表演,在電視中則無法完美地展示,如1995年央視春晚的舞蹈《醉鼓》,在現場的效果很好,但通過屏幕表達,卻有很大不足。在此舞蹈中,表演者的動作很多,很快,而且位置在不停變動,攝像機無法像人眼那般快捷地讓焦點的運動移動,以至于該節目通過屏幕表現有很大的視覺障礙。而1998年春晚上,楊麗萍表演的孔雀舞取得了完美效果,該舞蹈注重局部的舞姿動作,而且節奏比較緩慢,很適合用鏡頭來表現。所以在電視舞蹈創作時,需結合舞蹈自身特點,根據電視的特征做詳細考慮。
2.2雅俗共賞
電視只是一種傳播信息的媒介,而舞蹈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在創作時需要合理定位,把握觀眾心理,同時也要考慮收視率。隨著舞蹈內容的豐富和表演者范圍的擴大,非專業的舞蹈也可以通過電視表現,而且憑借通俗易懂的優勢極易被接受。所謂雅俗共賞,就是在考慮電視商業因素的同時,不能完全忽視了舞蹈的藝術性,必須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既傳承舞蹈,又推動電視行業的發展。在電視舞蹈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各種人為因素,舞蹈的藝術內涵有所減少,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注意。
3結束語
從上述分析中可知,作為一門新興的藝術,電視舞蹈正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其發展潛力是巨大的,未來的趨勢也呈良好狀態。但從當前實際分析,該藝術形式既有可取之處,又存在著某些不足,當下的關鍵是找出電視舞蹈在發展進程中的瓶頸,并找出有效可行的應對策略,才能促進其獲得持續穩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振.電視舞蹈創作的特點與實踐[J].演藝科技,2012,23(8):163165.
[2] 白志群.電視舞蹈創作的實踐與思考[J].電視研究,2004,21(3):173175.
[3] 宮旭.淺談電視舞蹈節目的特點與發展趨勢[J].新聞傳播,2007,21(4):189191.
[4] 王巖.電視舞蹈的藝術特征[J].電影評介,2006,32(22):132134.
[5] 尚冉.淺析電視舞蹈中的“象”與“意”之藝術魅力——以電視舞蹈作品《孔雀飛來》為例[J].大眾文藝,2013,20(4):190192.
[6] 王梅.高科技語境下的舞蹈影像應用分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0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