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高等院校中是一個新興的學科,但是這個學科在當今社會上是一個急需學科,涵蓋了建筑裝飾、廣場設計、室內設計以及裝修等各方面內容,是人類生存環境中從微觀到宏觀的整合設計。它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在教學中應有它獨特的方法。本文首先說明了課程設置需有針對性,其次在教學方面從基礎課、專業課的重新設計和實踐教學兩方面提出建議;最后在發展方面提出要不斷拓展本專業的外延以謀求這個專業的新發展,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出專業人才。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課程設置
目前城市建設發展十分迅速,越來越多的建筑群體出現在人們眼前,這些建筑群體功能齊全、環境優美,此時人們的生活水平自然需要隨之提高。人們審美能力越來越強的同時,對設計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是與日俱增,對其層次的要求更是越來越高。這樣的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戰,高等院校必須順應時代發展對教學內容等進行調整和改進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在新的形勢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全方位系統的改革,主要從教學模式、課程設置、教材選取等方面來進行,從實際出發,培養綜合素質,建立以設計、施工、管理為主,與此同時不斷拓展外延為輔的教學模式。這樣培養出的畢業生才能在社會中體現出專業素養,在上崗后的動手能力強,再經歷一段時間的歷練,必能成為室內設計、施工設計、環境設施設計等多方面的技術型人才。
1針對性進行課程設置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起步雖然比起其他專業來說晚一些,但是發展非常快。按照社會實際、專業技能的需要,這個專業的課程應該做出調整,應重點突出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對這個專業的畢業生進行調查發現,現在所做工作中所用到的主要課程以及必須用到的課程依次如下:CAD、室內設計、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建筑常識,充分說明學生已經認識到建筑學科對這個專業的影響。社會上的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主要需要三類人才:一為設計型人才,即我們說的設計師。這類人才需要有很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跟要有豐富的藝術修養以及足夠的業務溝通能力。這里所說專業知識不僅包括室內設計,還包括建筑設計甚至展示設計等各方面,屬于綜合型人才;二為表現型人才,即我們所說的繪圖員,或者插圖師。這類人才需要熟練掌握相關計算機設計軟件,還要有比較好的藝術修養,能夠理解設計師的構想然后表現出來;三為施工管理人才,這類人才便要求對材料的掌握程度要透徹,精通施工。在目前社會,施工管理人才大都不會畫圖。
根據以上三類不同型人才需求,對課程設置提出以下建議:(1)設計部分要加強理論教學,并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使學生精通一兩門計算機軟件,以適應社會上的需求;(2)施工技術部分要讓學生多進實驗室,以操作為主,加強動手能力,在做中學,學中做,做到理論聯系實際;(3)管理部分調整相應內容,根據社會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進行調整,加強項目施工管理,使學生掌握現代企業組織管理制度的基本內容,為以后畢業出路增加籌碼。
2重新設計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
很多學生認為速寫等基礎課可以減去一些,可有可無,然而調查發現,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速寫、手繪草圖這樣的基礎課對他們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更有部分認為影響很大,這些基礎課十分重要。對于這些基礎課以及制圖等專業基礎課,畢業生認為,這些專業可能在工作中并不直接用到,因而感覺沒用,實際上這些基礎課在設計中有著潛在的影響,只不過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些課程是對設計思維、理念的培養。有畢業生認為,花在這些課程上面的時間可以再多一些,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計算機操作上,因為提高并豐富設計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花費時間精力,而簡單地操作能力可以在實習期間就能夠很快學會,甚至在工作初期就能夠在課外完成。
在校期間的學生對設計理念的理解并不到位,對概念的理解也很模糊,至于怎樣去實現更不清楚,老師應該有意識培養學生的設計理念,多進行灌輸。而在專業課方面更應加強,決不能只表現在表面上,會幾個簡單的軟件和幾個簡單地操作,而必須注重對學生專業設計思維的培養。這個過程會很漫長,效果可能比較慢,但是這種思維方式卻是必須的,只有這樣才能順應時代的不斷變化。
3重視實踐教學
藝術設計絕對不是一門死學科,不是課堂上教學了學生就會應用,如果只是改變課堂教學根本滿足不了實際中的需要。因此,走出校門,面向社會是大趨勢。這就要求專業課必須聯系社會實際,這是一個重要舉措。為嚴格保證實踐的落實,學校可以與當地用人單位達成協議,建立合作基地。讓學生親自動手完成課題,以實際成果完成畢業設計,這樣的教學方式相當程度上突出了實踐教學,促進了能力的提高,相信學生經歷過這樣的實踐教學后再走向社會便會如魚得水般順利,輕松應對社會實際工作。
這種實踐教學經過一段時間后,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有良好的理論基礎,懂得專業知識,更能進行具體的設計、施工、管理,成為新一代應用型人才,初步形成新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4拓展環藝專業的外延
在當今社會,有一種工作正在悄然興起,這就是室內室外效果圖制作工作。這為該專業的發展又指明了一條出路。既然市場上有這個需求,在進行專業教學時便可以適當進行考慮。還有部分學生選擇了園林設計等新興方向,這也應該我們的注意。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開展,各種各樣新穎的環境小品使得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邊緣不斷延伸,其實拓展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風水學、美學等,像這些方面都應該都可以得到拓展外延,來謀求專業自身的發展。
5總結
總之,各高等院校應做出嘗試,對學生多進行創新能力培養以及設計思維的培養。應該提供相應方面的新材料供學生們去了解、學習,教學生施工管理方面的知識,還要努力拓展專業外延,挖掘新的發展點,比如展示設計等等,這樣可以讓這個專業有自身發展的新出路。相信環藝專業在將來一定會有質的突破和飛躍。
參考文獻:
[1] 解勇,聶松,范云鵬.關于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美術之友,2009,6(27):2325.
[2] 袁方.關于教學改革的思考——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魅力中國,2010,3(27):4448.
[3] 宣煒.關于加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J].創意與設計,2011,5(15):3940.
[4] 朱磊.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繼續教育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成人教育,2010,8(30):1416.
[5] 詹旭軍.淺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發展進程[J].大眾文藝,2013,5(10):3334.
作者簡介:萬陸洋(1981—),女,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生,中州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