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洲


【摘 要】樂視公司在今年5月全新推出的超級電視,預示著未來智能電視的發展趨勢,同時這一新老媒體融合的媒介生態給廣電產業敲響了改革的警鐘。本文以超級電視為出發點,思考廣電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以期為行業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超級電視 廣電產業 啟示
2013年5月7日,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終于揭開“普羅米修斯”計劃的結晶,默耘四年的“盜火者”們終向我們展示“智能火種”——超級電視,并放出“電視已死”之豪言,雄心勃勃意圖掀起“顛覆電視”的產業革命。無可否認,超級電視的全媒體生態,給依然穩占大眾媒體產業主流地位的廣電產業送上了一服提神劑,借鑒和改革將成為廣電產業未來發展藍圖中茲待考慮的問題。
一、超級電視——不容小覷的智能“猛獸”
在富士康、創新工場等多家企業支持下,超級電視這一智能“猛獸”以驍龍S4 Prime 1.7GHz處理器、Letv UI系統、Adreno 320圖形處理器、夏普10代線X超晶面板等高智能內核,機器人激光切割全鋁面板與其他部件細致連接而成的后現代流線外形,闖進了行業視野。
此外,樂視還采取CP2C(Consumer Planning to Consumer),即眾籌營銷的方式,先以6999元(適于客廳的X60)和1999元(適于臥室的S40)的低價打出高性價比皇牌,打開銷售市場,同時吸引廣告商,再通過用戶訂閱樂視盒子承載的樂視生態中9萬多集電視劇、5000多部電影和近2000款應用中的部分付費內容,共分硬件收入、付費內容收入、廣告收入、應用分成收入四大部分進行獲利。這一針對年輕人群采取的獨創性營銷策略,為超級電視開拓市場、形成病毒式宣傳立下汗馬功勞,數據顯示,“5月21日,200臺樂視TV·超級電視工程紀念版在樂視商城(shop.letv.com)開放支付購買,僅56秒200臺X60工程紀念版即宣告售罄。”①
如此可見,超級電視在高配置硬件系統和樂視生態海量資源的巨翅武裝下,加以與有線電視之間隨意轉換的新老媒介高度融合及嶄新銷售手段的強大引擎,已經擺出了騰飛的姿態。
二、四大策略——“洪水猛獸”給我們的啟示
據慧聰廣電網發布的《2012廣電行業發展報告》,全國廣電產業年收入一直呈增長趨勢,如圖1②。
但如果只樂觀看到廣電產業的繁華現狀,而忽略后方正異軍突起的挑戰者,那最后黯然離場的將是自大的驕兵。面對媒介生態環境涌動的新趨勢,有學者預言,“電視的未來是邁入‘TV2.0時代,成為一個數字化的、高度自由與互動的信息集合平臺,成為以視頻信息為主的內容提供商。”③而超級電視,正是融合了互聯網、移動媒體和有線電視,迎合時代特點而踐行的前鋒,其成功無可否認給廣電產業進行銳意改革提供了一本厚實的“啟示錄”。筆者認為,廣電產業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做出努力:
1、“心”:轉變經營理念,走向“基層”“百姓”
Web3.0是以融合互動為主題的媒介時代,UGC(User-Generate-Content)生產模式的形成造成受眾和媒體的權力反置,受眾不再是被動接受的弱勢群體,而是參與建構媒介環境的主力軍。廣電產業必須適時改變經營理念,尊重新的媒體環境中以開放性、包容性為特點的內生文化,以受眾為中心營造平等的話語系統。如《鳳凰衛視》的《全民相對論》,由閭丘露薇主持,廣泛征集各地觀眾到節目錄制現場,與嘉賓就社會熱點民生問題進行現場討論互動,使觀眾真正成為節目的參與者。
其次,對文化領域其他相關產業,廣電產業同樣應該放低身段,以同等地位,采取積極態度,謀求多方合作,整合形成堅實且無縫對接的全產業鏈,實現資源的無障礙流通,達成共贏。如湖南衛視近年來就頻頻聯合搜狐、盛大等互聯網企業制作電視節目,做出了共謀發展的新嘗試。
2、“眼”:緊盯“內容為王”,深化制播分離
據《2012廣電行業發展報告》,到2012年底,全國有線電視用戶多達14300萬戶,但由于電視節目需要經過多重工序才能播出,且受播放時間限制,內容無法無限擴展,因此在時效性和豐富性上難以與互聯網企及,互聯網和新媒體分流了部分受眾,尤其是年輕人群,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如圖2。
因此,如何揚長避短是一直是廣電產業應對新媒體挑戰所探討的首要問題。
據研究,新媒體產業鏈可以分為四個環節:內容創意——內容制作——生產復制——交易傳播,各環節對產業價值的貢獻如圖3所示④。
從圖3可知,內容的創意和制作對產業發展最為重要。借鑒于廣電產業,制作出優質的節目內容,并利用電視這一高公信力的權威平臺播出,無疑成為廣電產業在新媒介環境下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
近年來,國內電視臺普遍嘗試運用制播分離的制作形式,把部分節目的制作交由專門制作機構進行,均獲得不俗成績。2012年紅極一時的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就是浙江衛視首次制播分離的嘗試,該臺聯合星空傳媒旗下燦星制作公司斥重金全力打造。雖是購買國外版權,但其制作之精良、本土化之成功確給浙江衛視帶來高收視率和近2000萬元每期的廣告收入,令同行驚嘆。
3、“手”:擁抱視頻網站,提供優質服務
據易觀國際的預測,2013年網絡視頻用戶將達4.93億,占全國網民5.64億中的87.41%,如圖4。
可見視頻網站在分享網絡資源這塊蛋糕中的分量,且此分量正逐年擴大。廣電產業與視頻網站的經營產品相似,都在視聽空間大做文章,視頻網站雖更多二手承載電視臺播出的節目,但近年來,奇藝、優酷、新浪等都陸續斥資開創自己的網絡視頻節目,并大量購買國內外電視劇的首播權,對廣電產業的沖擊可謂不小。
面對如此挑戰,超級電視的誕生啟示我們,合作才能共贏。廣電產業應該與視頻網站強強聯手,實現一手電視資源和二手網絡資源的微時差對接,使電視節目在全球范圍得以推廣。同時,優化視頻質量,提供受眾實時反饋的渠道,為受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英國廣電產業巨頭英國廣播公司BBC就與Google公司旗下的全球第一視頻網站Youtube進行合作,希望通過Youtube的影響力和覆蓋程度,把在線觀看BBC的電視節目的范圍拓展至全球,這給國內廣電產業經營者提供了一個好榜樣。
4、“腳”:涉足多種媒介,進行多渠道互動
“TV2.0”,以互動為主要特征,而移動終端的發展更加速了這一進程。據《2013年趨勢報告》顯示,到2012年底中國通過移動終端上網的用戶已以75%的比例超過通過PC上網的用戶4個百分點。正是針對此變化,樂視超級電視把原生于移動設備的智能應用移植到客廳,用戶通過樂視盒子享用近2000款應用,豐富休閑空間之余,還可通過社交應用及時反饋。
而廣電產業,應整合運用新老媒介,形成全媒體合力,豐富傳播的形式,同時與觀眾進行多渠道的面對面直接互動。如BBC在2007年推出移動播放器Iplayer之后,不斷推陳出新,在2010年即推出Iplayer第三代,聯合“初出茅廬的Facebook、Twitter、Bebo成了合作伙伴”⑤,讓用戶在點播視頻同時,可以進行社交互動。而國內,鳳凰衛視集團更是在廣播業漸入低迷的形勢下,建立了于2012年1月18日正式開播的U-radio,顯示了鳳凰打造全媒體產業的野心。未來,廣電產業應隨媒介技術的發展繼續開拓融合媒介渠道,實行全媒體聯動。
超級電視的面世,是媒介技術發展的必然,雖然在經營和營銷過程中會存在一定問題,但它實質上指明了電視業,乃至廣電產業的發展方向——融合互動、合作共贏。廣電產業應借此良機,深思籌劃未來藍圖,以完備姿態迎接更為智能的媒介時代的到來。
參考文獻
①《超級電視誕生記:“盜火者”樂視》,慧聰IT網,http://info.it.hc360.com/
2013/05/231622712064.shtml,2013-05-23
②王彩屏、涂文玉,《2012廣電行業發展報告》,慧聰廣電網,http://info.broadcast.hc360.com/2013/03/200900
551213.shtml,2013-03-20
③牛光夏:《融合、轉型——電視新聞傳播新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④劉鋼,《內容是核心 渠道是關鍵——關于我國新媒體產業鏈的相關問題與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08(2)
⑤陳昌鳳,《Web2.0時代的媒體創新》[J].《經濟觀察報》,2010-5-17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