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穎瑜
摘 要:閱讀能力是在讀的基礎上培養出來的,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閱讀的開展。提高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最好的方法是開展閱讀,每天堅持高質量地閱讀一兩篇文章,這才是王道。本文就對山區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提高閱讀能力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能力 現狀 途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157-02
英語閱讀能力不僅能體現英語學習者的理解能力,而且能較客觀地反映他們對英語綜合知識的掌握程度。近年來,英語考試越來越重視對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學生對于不同體裁或不同題材語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對材料中信息的捕捉能力。況且閱讀量逐年增加,知識面逐年拓寬,難度逐年加大。如果我們要想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沒有掌握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確實不容易,所謂得閱讀者得天下。
1 山區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現狀
山區中學較之城市中學在資源配置上差距很大,新編的英語教材起點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山區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尤其是在閱讀方面,學生的興趣也在慢慢呈下滑趨勢。影響山區初中學生英語閱讀的因素除語言認知水平、智力水平、生理發展水平、心理素質等一般因素外,相關原因還有以下三方面。
1.1 學生的英語自主閱讀能力總體比較差
有相當部分的學生都說:“單詞我都認識,文章說什么我就是看不懂。”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第一,單詞不是真的都認識。有這樣問題的同學所說的“認識”,也許只是這些單詞的一個意思,可是在文段中考查的是它的另一個意思。這類情況,我們稱為“熟詞生義”。要解決它,就把它當個生詞來處理。唯一不同的是,同學們對這類詞的處理要更注重在語境中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區分不同詞義。第二,語法句式不熟。這個原因更普遍一些。閱讀中的句子有的是很長的,有的是很怪異的。長的可能是用了從句如主語從句、賓語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等,怪的則有可能是倒裝、插入語等這些語法點。解決這些問題就要解決語法弱項,認真學好每個語法現象,多用學過的語法去分析英語句子,久而久之就會很快地反應出是什么語法現象了。第三,沒看到重點。現在初中英語考試中的短文還是有規律的,它們基本上都是在段首寫該段的中心,后面論述。而文章則是,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容易提出作者的觀點。在處理好這些部分外,還要注意文段中表示轉折的句子,其標志是but,while,however,in spite of this等。
1.2 應試教育心理嚴重,閱讀教學模式單一枯燥
山區中學的教學方法仍處于較落后的狀態,把成績看得太重,過多強調語言知識傳授。不少教師把課文中的所有閱讀材料都作“精讀”來處理。講解生詞、補充詞組,介紹它的固定搭配、習慣用法,過分重視細節,忽視對閱讀材料的整體理解,導致學生的分析能力得不到訓練。學生在處理閱讀材料過程中,只注重文中的人物、事件或情節,而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結構及作者的寫作意圖不求甚解。
常見的教學模式的順序是:Vocabulary learning,Read quickly and answer,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和Read again and do some exercises or retell the text。整堂課實行“滿堂灌”式的結構模式。由于,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學生閱讀的速度有快有慢,對文本的理解各不相同,這種單一的閱讀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很快就使學生失去了興趣。
1.3 學生的閱讀量不足,閱讀時間不夠充裕
新課程標準把英語分成九個級別,初中畢業的時候應達到五級的水平,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當今英語的閱讀內容可謂與時俱進,帶來的影響是,使缺少背景知識的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消化文章中多而且繁瑣的單詞,從而難以理解文章的含義。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因忙于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作業,幾乎接觸不到其它的閱讀材料。大部分教師沒有根據課程的內容和學生的個體水平,向學生推薦優秀的閱讀材料,所以很少有學生去涉獵那些時事性強的英文報,去了解最近發行的英語刊物和書籍。此外,即使有些學生想讀,也沒有人幫助他們導讀。絕大部分學生的閱讀內容,主要是閱讀類試題。
2 山區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途徑
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在于長期堅持而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英語教師必須“對癥下藥”,從各方面入手,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1 抓學生的基本功,培養英語語感
基本功是基礎的詞匯、短語、句型和語法知識的積累,這是一個長期的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一定要把時間分散到平時的點滴時間中,查漏補缺。現在初中新教材的詞匯量比原教材容量增加了許多,在課文教學中,對于生詞,我們只要求學生掌握在本課中所表示的意義和用法就行了。這樣,學生既減輕了負擔,又抓住了基本東西。閱讀的另一種形式是朗讀。朗讀,尤其是有意義誦讀,可以促進記憶,增強語感,對于初中英語教學作用很大。我們都說背誦不好,但是誦還是應該的,誦能真正地把握語音語調。出聲朗讀有助于記憶,同時,大聲朗讀,才能領會語言的意義,節奏,功能,內涵,即我們所說的語感。通過朗讀刺激聲帶肌肉,可以逐步培養標準的語音、語調,這些肌肉我們稱之為“國際肌肉”,這種感覺,我們稱之為良好的語感。只是不要忘記,先播放標準的外國人的純正發音進行跟讀,等自己的發音技巧、朗讀水平提高以后,再逐步脫離原音,直接進行朗讀。有了這個基礎,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英語短文、學生英文報進行訓練,有了一定積累后,爭取做到熟讀成誦。這樣良好的語感就建立起來了,當你考試的時候會發現默讀也像朗讀一樣連貫、流暢。
2.2 重視積累相關文化的背景知識
從語言教學的角度來看,背景知識是指,一個人已有的整體知識以及有關某一專題的專有知識。整體知識,是校內外學習與各種經驗的積累,專有知識,則是理解某一課文或某一主題所必需的專門的知識,包括文化背景知識。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內容包含了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文學藝術、價值觀、行為規范以及中外文化對比等,非常注重測試學生的綜合素質;閱讀理解題材多樣,有故事、新聞報道、廣告、熱點討論、商品說明等,這就需要擴大學生知識的視野,積累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學生讀不懂文章,很大可能是因為缺乏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記得廣東省教科所萬晉卿先生談到他在研究文化背景知識對語言理解的作用時,對于NMET 1991四篇閱讀短文,先不看原文,而是直接答題,結果20道小題,答對15題,正確率是75%。他指出:15道小題全部猜對,是因為他平時看書、看報、看電視對所對應的三個語篇的內容有一個大致了解,因而不是憑空瞎猜,而是在已有相關文化基礎知識上的合理推測。不看文章而做對題只是表面現象,功夫早已在考試之外。文化背景知識是理解特定語篇所必須具備的外部世界知識,它對語篇理解的影響大于語言知識。由此可見,知識的視野決定著理解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師應該重視背景知識的積累,在打好學生扎實語言基礎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建立豐富的背景知識,并利用時事新聞、視聽法、課堂表演、分組辯論等多種方法激活原有的背景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2.3 保證學生閱讀時間,培養重復閱讀習慣
從七年級開始,教師就應該開始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材料,安排課外閱讀時間。教師應根據學生認知能力,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中西方文化差異等因素,來選擇閱讀材料,并遵循以下原則:閱讀內容的思想性應該積極向上;貼近學生生活和語言水平;題材要比較廣泛,體裁、結構有變化;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文化性和時代感;生詞率不超過3%。可選擇的閱讀材料有:一是一些經久不衰的讀本。有很多的優秀的出版社,尤其是很多外國的出版社出版一些很好的閱讀材料;二是教材,其他版本的教材,有目的地選擇其中的閱讀材料;三是常見的《英語輔導報》《學英語》等報刊也比較適合學生,這些報紙有一些時事新聞、人物專訪、等欄目,難度也較適中,便于學生閱讀和培養英語閱讀習慣。教師每節課有意識地留出幾分鐘,讓學生讀英語課外書,減少布置筆頭作業,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每天堅持閱讀一兩篇文章,還要培養重復閱讀習慣。初中生剛開始練習閱讀時,應該做到“讀透”每篇閱讀理解,“讀透”就是不放過一個單詞和句子。在反復閱讀做題中,去尋找自己的漏洞,總結出題的規律,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出題人為什么會這么出題我自己都知道。到那個時候,你還有什么題會做不對呢?
2.4 在閱讀訓練中培養閱讀技巧
課程標準對閱讀的目標要求得很具體,有些量的要求都非常清晰。在實施閱讀教學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閱讀技能包括哪些內容。一是略讀的技能,又包括掃讀、找讀和跳讀等技能;二是預測技能,就是通過略讀理解文章的大意;三是猜測詞義的技能,即通過上下文推斷生詞的詞義,推斷理解信息;四是理解細節的技能;五是理解文章結構;六是理解圖表信息;七是理解指代;八是理解邏輯關系。我們要明確閱讀的目的,是獲取文章里面的有用信息。
首先,從已知推斷未知。閱讀時,學生盡可能地利用同義詞、反義詞、詞性變化和所給定義等信息,去猜測生詞詞義。閱讀過后,主張學生查閱字典以擴大自己的詞匯量。教師要精心安排,生詞量從少到多,句型從簡單到復雜,內容由淺顯易懂到內涵豐富,督促學生用腦思考,挖掘文章的深層含義。
其次,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如果文章篇幅較長,我們讀完文章以后再去做題,這樣文章會成為我們做題的包袱。為了能夠迅速地抓住文章的要點,做題時,學生可以先看題目,然后再看文段,這樣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既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又能保證答題的準確性和節省閱讀時間。
最后,抓主題句,抓關鍵詞。閱讀時,要特別注意尋找主題句,對每段開頭的第一句要細心領悟,它往往概括這段話的中心。如果最后一句屬于總結或結論,則需認真推敲,文章的線索或主體思想往往由此引出。另外,在分析句子時,還要注意某些關鍵性的詞或短語。通過每段的主題句,和關鍵詞提供的主體信息來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2.5 提高閱讀速度
抓好了英語基本功,積累了相關文化背景知識,每天堅持閱讀一兩篇文章,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有了這些基礎,就應該注重提高閱讀速度。一方面要通過廣泛閱讀來提高閱讀速度。每天堅持讀一兩篇100個單詞左右的文章,兩三年就能達到大綱規定的一級水平,只要我們注意選用適合自己實際水平的閱讀材料,并持之以恒,就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閱讀速度;另一方面,提高閱讀速度的重中之重是限時閱讀。給出的閱讀文章具體說明“本文詞數”與“建議用時”,讓學生按時完成,回答與文章內容有關的問題,這樣既提高了速度又加深了理解。這避免了學生閱讀時松松垮垮,把平時練習都當成考試來訓練,實戰時就習以為常了。
參考文獻
[1] 高紹祥.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9):109-110.
[2] 汪福德.試論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J].理論界,2010(3):186-187.
[3] 胡寶霞.淺議初中英語閱讀能力提高方法[J].吉林教育,201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