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芳
摘要: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抹亮麗的色彩。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是提升他們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如今,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地不斷深入,在小學階段抓好學生的課外閱讀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影響我國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各種因素,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夠為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帶來一些積極有益的思考,從而全面推進對這種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對策
一、影響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各種因素
盡管小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具備了一定的技巧和能力,然而,不容回避的是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良現象,影響著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無法適應語文教學的各項指標要求,難以完成各項指標任務。
(一)不愿過多積累詞匯量,破壞了課外閱讀興趣
小學生若想順利投入課外閱讀,必須把握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這個前提條件就是積累一定量的詞語,從而滿足閱讀需要。因為,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不明其意的詞語。如果掌握足夠多的詞語,會對課外閱讀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現實中,很多小學生并沒有在課外時間去積累更多的詞語,因此,課外閱讀因缺少前進的條件而無法發揮應有的功用,使學生欠缺了一項重要的語文素質。
(二)缺乏必要的語法支撐,影響課外閱讀效率
課外閱讀所涉及的文章需要借助一定語法知識來進行分析歸納。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還沒有進行語法知識的傳授。語法知識短缺,勢必給學生課外閱讀的理解能力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阻礙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壓制了學生的閱讀愿望。
(三)學生過分相信工具書的功能,未能積累閱讀技巧
課內所積累的詞語量還遠遠不能滿足課外閱讀的需求,然而,很多學生在與生僻詞碰面時,卻不愿根據文章的上下文進行合理地猜測推敲,而是習慣用工具書去了解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這樣,學生對陌生詞語的意義也不會印象深刻,以后再遇到,仍然不會記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二、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魅力的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整體質量與課外閱讀是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的關系,其離不開課外閱讀能力的有力推動。因此,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積極對策,讓他們從心里接受課外閱讀,徹底消除排斥思想,進而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和效果,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能顯現自身的魅力。
(一)教師應當進行必要的調研,尋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方法
語文教師作為知識的承載者及傳授者,應當積極進行調研,尋求可行并且容易操作的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懷著一種接納的心理去面對課外閱讀,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最終使課外閱讀給學生帶來欣喜。比如,我會與同組的同事對課外閱讀方面進行探討,從他們那里借鑒一些方法,同時,其他科目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我也會努力借鑒,只要適合語文教學,就值得一試。
(二)從詞語數量上下工夫,融入課外閱讀氛圍
工具書有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不是遇到陌生詞語就要去翻閱工具書。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盡量根據文章的語境和主要內容來判斷一個詞語的意義,使他們養成合理正確的閱讀習慣。此外,教師也應當注重簡單語法知識的傳授,使學生真正懂得相關詞句的意思所在,以便在課外閱讀中更為快捷地破解疑問。比如,最為常見的詞語積累方法就是同義、近義詞語辨析,這種合理便捷的學習方法能夠使學生知道在某種語境下運用哪個詞語更加準確、更加貼切,如“華麗”“美麗”“壯麗”之間的詞義比較相近,卻各有所用,用得貼切得當,必然能夠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我在課堂上對這些詞進行解釋后,讓學生造句,有的學生認為“華麗”可以修飾風景,我對他們的想法進行了糾正,進而使他們以更加努力的姿態投身于學習當中,取得更加顯著的進步。
(三)增加課外閱讀訓練,使學生樂于課外閱讀
如果語文教學是一輛車子,那么課外閱讀則是推動車子前進的一個車輪。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承載能力有限,因此,教師應當通過適量的閱讀訓練來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規定一篇課外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針對文章中的字詞句進行提問,把學生的學習氣氛營造出來,然后由學生發言,闡述一下對文章內容的整體認識,這樣,學生會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認識,從而使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得到鍛煉和加強。優秀的課外文章,在提升學生自身語文能力的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健全學生的人格,凈化學生的心靈。例如,在學習巴金《鳥的天堂》一文后,我積極鼓勵他們嘗試著多讀一些巴金寫的文章,開闊他們的視野,積累他們的語文素養。
(四)課外閱讀文章與教材文章做對比,分析出不同之處
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分析課外文章與教材文章中所呈現出來的不同,從而加深對課外文章內容的印象,為自己的今后的寫作能力打下基礎,也課外組織學生將讀過的課外文章內容以講故事的形式分享給其他學生,使他們增加知識量。如果其他學生讀過此文章,可以由讀過文章的學生進行評價,看發言同學的講述是否有遺漏,并進行必要地補充或評價,使學生融入一個和諧快樂的課堂氛圍。例如,可以將《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和《東郭先生和狼》進行對比,使學生了解表現方式及寫作技巧等。
(五)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課文內容得以更好展現
如學習古詩《村居》,這首古詩通過優美的筆觸將春天的景色描繪得非常美麗,孩子在快樂地放著風箏,這種景象是學生們喜歡的,愿意看到的。此詩雖短,但內容卻十分豐富,青草、鶯兒、楊柳、春煙、風箏,這些都是春天里特有的形象。在教授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配樂朗讀,并讓學生觀看類似的圖片、錄像,之后,由學生跟隨多媒體進行大聲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所以,大聲跟讀后,學生自然對整首詩的實質有一個到位的把握,使學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盡情地抒發出來。
總之,語文教師應當認真對待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問題,激活興趣,對癥下藥,真正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樹立他們的自信,通過師生的互相配合,實現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最終,學生自身的語文成績有所提高,使自身的語文力有一個顯著提升。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