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山 孫奧博
[摘 要]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深入發展,鶴文化逐步地滲透到經濟建設諸多領域,有力地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研究鶴文化、打造鶴文化、弘揚鶴文化,就成為我們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中之重。對此,我們應該鶴文化研究的理念轉變、強化鶴文化研究的品牌特色、加快鶴文化建設中的立法步伐、拓展我市鶴文化在省外、國外的宣傳力度、重視鶴文化的民間性等方面開展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鶴文化研究。
[關鍵詞]生態文明;鶴文化;研究策略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8 — 0051 — 02
萌芽于3000多年前的鶴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分支,形成了豐富的內涵。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深入發展,鶴文化逐步地滲透到經濟建設諸多領域,有力地推動了我市經濟文化的發展。2007年,市委市政府已經把鶴文化確定為齊齊哈爾城市發展的主題文化,研究鶴文化、打造鶴文化、弘揚鶴文化,就成為我們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中之重。這同時也是我們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和貢獻。
一、鶴文化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生態文明是人與自然和諧的一種文明形態,從廣義上講,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客觀規律,利用自然、改造社會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從狹義上講,生態文明則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方面,即人類在處理與自然的關系時所達到的文明程度,其目的是使人類社會與自然界處于一種和諧共生、良性互動的狀態。鶴文化在我市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積極作用:
(一) 鶴文化元素滲透到了眾多的文化藝術領域
鶴,經歷了從自然物到人格化、從人格化到神化、從神化到科學化的演變過程,形成了豐厚的鶴文化的歷史積淀,這種鶴元素以意象符號的形式在語言、文學、書法、繪畫、雕塑、攝影、音樂、舞蹈、工藝品、建筑、服飾、體育乃至哲學等眾多的文化藝術領域均有有豐富現。以鶴為題材的藝術創作豐富多彩:中央電視臺、旅游衛視制作的40分鐘的齊齊哈爾的表旅游專題片,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我們在上海、在市綠博會成功舉辦的“仙鶴飛翔的地方”系列文化活動影響深遠。紀念鶴城的好兒女,我國第一位養鶴姑娘徐秀娟烈士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20年來傳唱祖國大江南北,由國家環保總局與長春電影制片廠聯合拍攝的以徐秀娟為原型的電影《鶴鄉情》進軍東京國際電影節。此外,在扎龍自然保護區拍攝的電影《丹項鶴的一家》和《飛來的仙鶴》至今讓我們記憶猶新。林業部的“國鳥”評選活動,名列第一名的丹頂鶴,名聲享譽全國。我們即將拍攝的百集動漫系列片《神鶴丹丹》也必將給我們烙上深深的“鶴文化”印記。
(二)鶴文化建設強化了全市人民的生態文明意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建設生態文明就是要倡導生態文化,其核心任務是,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精神思想,從而提高全民的生態文化素養。我們在鶴文化建設的同時,帶動了我市人民的生態文明意識。“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的鶴文化品牌已經深入人心。保護環境,愛護濕地、為丹頂鶴創建美麗家園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這種理念的改變,必將使全市人民付諸實際行動。
(三)鶴文化涵有吉祥幸福、健康長壽和愛情忠貞等美學意義
丹頂鶴被譽為“文化鳥”,是因為從其外形、姿態到內在神韻都具有美的物質。“這種美的感染力,無論從色彩的協調、造型的和諧,還是運動的健美、內在的神韻上,都達到了柔性美與剛性美的統一、動態美與靜態美的統一、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優美與壯美的統一,不僅給人以美的感受,而且使人產生無窮的遐想并從中悟出許多哲理,可以說,達到了美學家稱道的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志悅神的審美形態。丹頂鶴高雅、俊秀的形態和飄逸、靈性的神態,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和豐富的創作源泉,這是人們賦予它深厚文化內涵的美學基礎。”〔1〕
(四)鶴文化現象與祖國各地及亞洲許多國家相通,是開拓對外交流的共同平臺
鶴文化現象不是我市獨有,國內相關城市如江蘇射陽、遼寧盤錦、吉林白城、大慶等都有著濃重的鶴文化氛圍,而且與日本和朝鮮半島的文化息息相通。如日本有著名歌劇《夕鶴》、有折千紙鶴祈福的習俗、有大紅衣底上繡著飛翔的鶴結婚的禮服、有鶴的石雕、鶴形路燈、鶴形食品、有以鶴命名的“丹頂鶴之家”賓館、有以鶴為題材的明信片、賀年卡、圓鏡、折紙、雕塑、繪畫、照片,就連日本的千元紙幣都印有鶴的優美圖案。可以說,鶴文化作為一個共同平臺,連接著國內、國外各個地區。通過鶴文化交流平臺,可以宣傳齊齊哈爾,促進區域文化經濟的發展。
(五)鶴文化為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增添了活力
“鶴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鶴文化建設也要實現實體化、市場化、產業化。它包括以鶴文化為主體的產品、以鶴為主題的商品的開發、生產、流通、消費活動以及企業品牌、企業文化鶴文化改造活動。從招商引資到文化市場開發,以鶴文化為龍頭的商業運作逐漸向產業化發展,從而拉動城市經濟發展。……鶴文化建設是加快建設北疆文化名城的一項重要工程。鶴以城名,城以鶴興。鶴文化正在成為鶴城人民向世界營銷我們這座城市的一張王牌。……打造鶴文化品牌,就是打造鶴城的品牌,是提高鶴城核心競爭力,將鶴城推向世界的金鑰匙。”〔2〕
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鶴文化研究策略
(一)鶴文化研究的理念轉變
鶴文化的建設,重要的是研究理念的轉變。首先,要強化鶴文化建設具有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理念,把經濟看作是環境的一個子系統,使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環境可承載和資源可持續的基礎上,兩者的和諧發展至為重要。其次,要樹立鶴文化建設具有提高廣大人民生活質量的功能和價值的理念。倡導一種以適度節制物質消費,避免或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有利于健康,有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崇尚自然和保護生態的生活方式。再次,要重視發掘和發揮鶴文化精神內涵,以用于生態文明價值觀的教育,這是非常必要的。
(二)強化鶴文化研究的品牌特色
“必須提煉出鶴文化的核心價值作為城市文化理念來指導城市主題文化建設。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城市主題文化更是城市的靈魂。鶴文化是我們提煉主題文化的載體、資源,經過提煉、挖掘、打磨、加工后的鶴文化才可能成為我們城市的主題文化。把鶴文化提升為齊齊哈爾城市主題文化,應該提煉出核心內涵,作為城市的文化理念。”〔3〕
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鶴文化建設,在全國許多地區,甚至國外諸多城市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在眾多的打造鶴文化、鶴品牌、鶴形象區域生態文明建設中,要想勝出,就必須彰顯自己的特色。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生命!我們應該緊緊依托扎龍濕地和多年來鶴文化研究的成果,在改善和保護鶴類生存環境的基礎上,形成鶴文化研究的規模化、系統化、科學化和產業化特色。
(三)加快鶴文化建設中的立法步伐
合理的立法、有效的制度,才可能形成有利于環境保護和維護公共權益的利益導向,才更有利于我們鶴文化的區域研究。“2006年,齊齊哈爾市政府專項撥款委托鶴文化研究會在35大類商標上就“鶴城”商標向國家商標局申請防御性注冊,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齊齊哈爾對‘鶴文化品牌開發利用的壟斷權,商標所有權歸齊齊哈爾市政府。同時,鶴文化研究會又通過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授權的注冊服務機構在無線網址上申請注冊‘鶴城關鍵字進行臨時保護,現在齊齊哈爾市作為無線網址上‘鶴城名稱的擁有者,獨家享有在網絡和手機上使用的權利。”〔4〕但僅僅這些還遠遠不夠。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發展,一些新問題、新矛盾會不斷產生,有時甚至會制約生態文明建設、鶴文化建設的進程。這就要求我們加快立法步伐,強化立法力度,保護鶴文化品牌,以保障我們的生態文明建設和鶴文化品牌建設的順利進行。
(四)拓展我市鶴文化在省外、國外的宣傳力度
“城市主題文化建設、城市品牌建設當務之急就是做好品牌營銷、傳播工作。我市鶴文化建設在這七八年時間里確實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但總的看來還是園內開花,我們的鶴文化品牌還沒有打出去、喊出去。我們鶴文化資源面臨著“得天”而不“獨厚”的現實,國內相關城市如江蘇射陽、遼寧盤錦、吉林白城、近鄰大慶,在鶴文化品牌打造上已成為齊齊哈爾強有力的對手,更重要的是他們搶占了品牌營銷的先機。在城市激烈競爭的形勢下,鶴文化建設不進則退,時不我待。要依托各種新聞傳媒,適時打出城市旅游形象廣告“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再打以鶴文化為主題文化的城市形象廣告。”〔5〕那么如何拓展我市在省外、國外的鶴文化宣傳力度?我們一方面對內打造品牌,精心策劃,彰顯特色。加速、加大對鶴文化的精神特質的研究和升華。對鶴文化品牌進行重新挖掘、整理、包裝、推介、策劃并進行創新研究;另一方面要拓展宣傳渠道、借助于高層次的傳播媒體,運用最先進的傳播方式,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豐富多彩的鶴文化宣傳。當然,這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還須要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全員公關,共同打造我市的鶴文化品牌。
(五)重視鶴文化的民間性
“我們關注的鶴文化建設,不能只靠政府官方的首肯或投入,若僅是這樣,鶴文化可能缺失活力,也可能被片面解釋,更可能誤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急功近利式狹隘迷途。有生命力的優秀民間文化往往是長期沉淀積累的成果,它們總是與人民的情感和生活緊密相關和互動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民間文化和精英文化及典籍文化不相干,它可以升華為后者,補充后者,甚至成為后者的土壤或原料。”〔6〕
鶴文化建設要體現出鶴城人民的智慧和道德,我們要在強化鶴文化建設的同時,注意調動全市人民的鶴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動員幾百萬人民參與這一偉大的建設工程中來,彰顯“人民城市人民建”、“我愛家鄉、我愛鶴城”理念,形成人人熱愛鶴文化、人人宣傳鶴品牌的濃厚氛圍,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鶴文化建設。
當然,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鶴文化研究任重而道遠,特別是對鶴文化的內涵、文化底蘊的研究,以及鶴文化對我市經濟文化發展研究尚處在零打碎敲的階段,一個規模化、系統化、科學化、產業化的鶴文化研究體系尚等待建構,一個創生態文明城、打造鶴文化知名品牌的宏偉目標正等待著我們去實現。
〔參 考 文 獻〕
〔1〕馬國良.丹頂鶴的文化現象〔J〕.理論觀察,2004.(04).
〔2〕〔4〕鶴文化研究會.齊齊哈爾鶴文化資源情況的調查報告〔EB/OL〕.中國文化傳媒網,2010-9-25.
〔3〕〔5〕張振華.鶴文化研究與建設中值得重視的幾個問題〔N〕.鶴城晚報,2013-3-12.
〔6〕董翔薇、董駒翔.文化生態意義下的鶴文化〔J〕.理論觀察,2004,(05).
〔責任編輯:張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