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
【內容摘要】課堂是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的重要地方,學生每天要花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課堂上來學習英語課程。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空耗時間不僅讓學生疲憊不堪,而且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學習在學生整個的英語學習生涯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老師必須要緊跟新課標的步伐,竭盡所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效率,為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初中英語 效率 高效課堂
高效英語課堂是指一種教學方式,在這種英語教學方式下能夠在短時間內來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方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學生所學的課程越來越多,英語的學習時間逐漸被減少,然而,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對英語關注程度并沒有因此而降低,同時學生還要受到考試的壓力。因此,擺在教師面前的現實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這就需要教師了解并創建高效的英語課堂。
一、教師課前準備:一段悠揚的前奏曲
教師是上課的主導。教師的課前準備充分程度直接影響著接下來四十五分鐘的課上效果。因此,應從以下方面進行著手準備:
首先,英語教師要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深入研究英語教學的規律,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英語教學方法,同時加強自身中外文化修養,拓寬英語知識面,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并能在自己英語知識的繼續學習和實際教學之中加以運用。
其次,在把握新課標的基礎上,將教材內容與新課標有機融合。這一點要求教師具有選擇和甄別的能力。英語教學的過程并不是機械地有聞必錄,而是有目的的選擇教學內容,篩選出本課的重點、難點。只有教師自己清晰地掌握英語教材內容,才能夠清晰、有條例地將英語知識傳遞給學生。以避免出現教師一頭霧水的講,學生云里霧里的聽的情況。
再次,學生是上課的主體,優秀的英語教師課前會提早來到教室,在同學生的交談中,及時發現學生在預習即將講的內容所存在的疑惑,以及之前所講內容的問題,了解學生的精神狀態等等。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后,及時調整上課的策略,調整側重點,解決學生最棘手的問題。此外,教師與學生是一個互動的有機體,英語教師應達到“給予別人一碗水,自己有一缸水”的境界。
二、課堂之上:一首慷慨激昂的進行曲
課堂之上,可謂之“黃金45分鐘”。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在講課時的精神狀態、講授策略以及方法運用等,都會影響一堂課的效果。
教師應致力于激發并保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要擺脫“滿堂灌”的傳統講課模式,創造情境,讓課堂活躍起來。
愛因斯坦曾說,“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教師把英語學習當成強制性的任務是痛苦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吸收英語知識是存在困難的,但是,如果教師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那么學生學習起來會很開心,學起來也比較容易,整個上課的效果也比較好。
1.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自然、生動導人新課程
教師從開始上課的那一秒,就要注射給學生一針“清新劑”,讓學生頓升新鮮之感,讓他們帶著好奇心聽下去。比如,筆者在講課之前,會關注一些最近發生的熱門事件,先給學生們講時事,帶起來大家的興趣后,再將一些相關的英語詞語、詞組等讓學生記下。或者根據學生的上課狀態,選擇一些勵志的故事和諺語,從而有效激發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情境式教學,增加互動
所謂情境式教學,就是將學生置于一定的情景中,把英語知識和學生的情感認知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情境式教學的實踐中,以課堂為主線,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創設情境,營造英語氛圍,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把教學活動看作是師生間的一種心與心的交往和溝通活動,一種動態發展的教與學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強化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鳴,達到提高學生參與興趣、激發創新潛能、促進學習成果內化的目的。它把教與學融入到豐富的情境中,讓學生產生一種學習的渴望。
在一篇情景文章中,學生與教師可以分飾不同角色,用英語語言演繹情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得到了充分的互動,整個課堂的氣氛也調動起來。從學生們的反映來看,此種活動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記憶更加深刻。
3.從解決問題到提出問題
提問不是天馬行空的,而是帶有針對性、啟發性質的。在課堂提問時,要針對所講知識的關鍵點進行提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自己去歸納、感悟,發現英語中的規律,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只有犯錯誤才有進步。
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教師也可以逐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提升學生的境界,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4.多媒體教學的合理運用
隨著教育科技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多媒體教育逐漸普及。英語教師應將多媒體的特色與英語語言的多樣性相融合,做出精美的課件來吸引學生的目光,以獨特的思路讓學生產生好奇感。利用多媒體,可在學生狀態低迷時,播放一些英文歌曲、英文電影片段,刺激學生的神經,創設和諧積極地課堂環境,以期達到課堂的最佳效果。
三、課堂之后:一支值得回味的結尾曲
“吾日三省吾身”。百密一疏,再完美的一節課也有它的缺憾之處,反思是對一節課結束后的總結。教師在總結自身的同時,也要同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探知學生在上一節課還存在的疑惑點,以及及時地發現教師在哪一方面的疏忽。只有這樣,教師在下次講課時才能規避問題,在改進中不斷進步,形成良性的循環,不斷提高上課的效率。
教師還要注重課后同學生的情感交流,拉近同學生之間的關系。所謂老師,即傳道授業解惑者,并非是高高在上的,教師同學生是平等的。教師要在課后既要時常對學生輔導,又要和學生在生活中打成一片。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幫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分屬不同角色。生活中,教師與學生都是朋友。
一節課,不過45分鐘,也僅僅就45分鐘。在極其有限的時間里,如何創設高效的英語課堂是每個英語教育工作者必須去考慮的。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效率為王,只有提高上課的效率,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效率為本”,克服干耗時間的誤區。只有這樣,老師才能傳授更多的知識,腳踏實地,一節課有一節課的收獲,學生才可以快速穩步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