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雯
摘要:本文分析了美術教學語言的效能和藝術優勢,論述了美術教學語言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美術教學;課堂語言;作用
教學語言是教師完成教學內容、鏈接教學環節、組織教學過程的重要載體。在以審美教育為主導、素質培養為主線、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題的美術教學中,成功運用教學語言藝術,對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美術教學的課堂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強化美術教學課堂語言的藝術效能,營造最優化的教學活動
強化美術教學課堂中語言的效能,是為了創造良好的課堂流程,實現課堂活動的優化。
1.突出美術教學課堂中語言的導航作用,發揮教學活動的銜接作用。一是強化學生的認知過程。學生的學習是在個體原有的知識結構基礎上,通過課堂認知活動,形成美術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建立新的個體知識體系的過程。美術語言就是這一過程的鏈條。我們要利用美術語言把教學的審美活動與學生的創造思維活動引入美術知識與美術技能的轉化過程,指導學生實現審美能力系統的構建。二是強化課堂信息交流。教學活動是知識信息交流的過程,美術語言承擔著傳遞知識信息和接受知識信息的橋梁任務,是學生獲得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增強審美情感和審美創造力的主渠道。
2.突出美術教學課堂語言的調控效能,發揮課堂情境的整合作用。一是發揮學生心理情境的調控作用。興趣是學習活動中投入與指向學習目標的心理原動力,是形成活躍的課堂心理情境和穩定的教學秩序情境的基礎,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美術語言要及時調控學生的課堂心理動態,激活學生心理能量的釋放。二是發揮課堂參與情境的調控作用。課堂教學效果取決于學生參與互動的強度,富于藝術特色的教學語言可以及時調控學生參與互動的熱情,激發創新情緒,為學生進入角色、主動參與、體現主體創造條件、搭建平臺。
3.突出美術教學課堂語言的切入效能,發揮課堂美術教學語言的運用要的平衡作用。一是教學流程中起承轉合的切入作用。在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環節展開時,尤其在美術知識與繪畫技法的指導、鑒賞、評價時,或多媒體教學的穿插時,美術語言能使課堂過程環環相扣,過渡自然,讓學生享受美術課堂環節的連貫美和整體美。二是教學流程中突發情況的切入作用。富于激情的語言,在學生出現心理滑坡時可以給學生提神,發生心理困惑時可以給學生解難,充分體現了美術語言切入的及時性。當課堂出現互動僵局或師生矛盾時,應體現美術語言的即興性和潤滑性。這種具有切入效能的非主流性教學語言能使課堂過程平衡有序、流暢自然。
二、發揮美術教學課堂語言的藝術優勢,營造教學氛圍的最優化
富有藝術創造特色的美術教學活動,依賴于美術教學語言的藝術優勢。發揮美術教學語言藝術優勢,要根據課堂需要統籌考慮、綜合運用,選擇教學語言類型的最佳綜合。教師要明確美術語言藝術運用的針對性,根據教材特點、學生需要和課堂類型來選擇不同的語言藝術類型。同時,還要體現美術語言藝術運用的互補性,適應美術教學形象化與具體化、欣賞性與實踐性的特色要求,達到教學內容和環節天衣無縫的效果。美術語言藝術的運用,形式上要靈活組合,交叉運用;內容上要凸顯知識性和趣味性、思想性和藝術性。這樣,我們的美術語言就能充分體現教學中審美結構的點、線、面、體等要素的內在聯系性。
1.選擇美術教學課堂語言藝術的最佳綜合,創設教學環境的共振。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的連線上選擇恰當的課堂語言是教學成功的基礎。美術教學語言的藝術類型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第一、情境類。情境語言藝術有創造課堂氛圍和環境的作用。包括激疑型語言藝術、情感型語言藝術、問題型語言藝術。
第二、意境類。意境語言藝術有創造引人入勝狀態的作用。包括演示型語言藝術、懸念型語言藝術、描述型語言藝術。
第三、直白類。直白語言藝術就是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教學內容。包括鋪敘講解型語言藝術、觀察審題型語言藝術、討論互動型語言藝術。
第四、過渡類。有教學環節承上啟下的作用。
2.美術教學語言藝術基本原則與直觀性、系統性、實踐性的美術教學原則有著內在的一致性。①激發興趣性原則。美術語言應有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使之迅速聚焦課堂活動的力度。②激活思維性原則。美術語言應有強化學生獨立思考、舉一反三的導向。③激勵創新性原則。美術語言應能夠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提高審美理解和創造的情感。④主體參與性原則。美術語言應有及時調整學生的被動心理或被動參與情緒,使之迅速進入課堂主體角色的作用。⑤輕松愉快性原則。美術語言應產生使學生精神放松、心理平靜,創設課堂愉悅環境的效果。⑥準確流暢性原則。課堂語言應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產生使學生迅速把握主旨、領悟要點的效率。
3.美術教學語言的運用要體現語言藝術的豐富內涵,強化教學內容。①提高美術語言內容的涵蓋能量。美術語言藝術不但包含著對教學過程與方法、美術知識與技能、審美觀與情感觀等內容的內在整合性,也包含著對審美教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整體聯系性。②借助教師身體語言的滲透力量。教師的姿態、手勢等舉止動作,微笑、眼神等面部表情,同樣可以起到教育的效果。教師要通過身體語言釋放智慧與人格魅力,釋放鼓勵與驅動的良性暗示,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③增強美術語言的因果轉化質量。教學語言與教學效果、學生心理有密切的因果聯系,應把教學內容的重點、美術技巧的基點、學生心理活動的燃點作為教學語言的突破口,加大外因對內因的刺激力度和轉化強度,提升學生的審美心理和學習動力,增強審美思維和審美創新能力。
美術教師要發揮教學語言的審美教育優勢,營造審美創新環境,讓美術課堂教學煥發美感與激情。
【責編 閆 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