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泉
摘 要:問題教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對課文的解讀、把握和提高學生閱讀欣賞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構建健全的個性和人格。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中學語文;情境;閱讀
問題教學法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教學的出發點,強調讓學生在問題的解答中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學生強大的內在學習動機。中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線索,并把這一線索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精心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至關重要。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設計合理巧妙的綜合設問。精心設計的問題如果扣住了課文最突出的構思特點,就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合理巧妙的設問可以突出教學重點,有效地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順利地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探究和討論之中。以講解《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為例,教師就可以設計以下問題:笑是一個人心靈和情感的外在集中體現。從笑,我們可以推斷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那么課文中賈雨村笑了幾回?門子笑了幾回?他們的這些笑意味著什么?通過這些問題,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2.充滿情趣的情景體驗。讓學生親身體驗課文中描寫的情景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扁鵲見蔡桓公》《雷雨》等課文時,可以組織學生根據課文改編課本劇,并進行分角色表演,讓學生深入體會不同人物的性格。講解《核舟記》時,可以請學生按照課文的描述模仿三人的神態,或者畫出核舟的大致輪廓,強化學生對核舟精致特點的認識。
二、適時留白,逐層發問
留空白是一種藝術,在精心設計的同時,還要掌握好火候,找出引與發的必然聯系。教師在點撥之后,要注意運用發問等方式激起學生的思考,并用思考填補思維的空白點,從而獲得預期的效果。
1.在質疑困惑處留白,調動研究的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會經常碰到多種觀念碰撞的情景,有些學生會對教師和教材提出質疑。在這種情況下留白,有利于激發學生深入思考的興趣。如,在教學《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和《天凈沙·秋思》這兩首古詩時,在學生朗讀品味的基礎上,設計這樣的留白問題:大家請仔細看一下這兩首詩的插畫,你覺得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有哪些需要改動的地方?從而把教學重點放在古詩的品味賞析上,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
2.在想象處留白。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推動實現閱讀能力到寫作能力的轉化。如,在《童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留白式寫作練習:你在童年時有過和作者類似的玩昆蟲體驗嗎?試著用文字描述出來。
三、教師引導,歸正閱讀
教師要正確地展開文本對話,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民主但不缺首席。其中民主指的是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席就是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語文課程注重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但不反對教師發揮其主導作用。教師參與對話,并不是一般的普通參與,他是參與活動的核心和靈魂。以文本為話題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允許民主的對話,但這種對話要由教師來組織。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創造性地解讀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履行好閱讀教學首席的職責。
2.開放但不可缺回歸。開放是指文本對每位讀者都是開放的,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每位讀者都可以對文本得出自己的理解。當然,開放并不是無限度地開放,要把握好“度”,當超過這個“度”,我們就要回歸,回歸到文本本身,我們的解讀必須緊緊圍繞文本進行。
語文教學的出路在于教法的更新,而問題式教學法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要推進問題教學法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應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設置一些富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漢順.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12).
[2]葛志堅.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研究及其實施策略[D].南京師范大學,2008.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阿熱勒托海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