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生
摘 要:筆者從事物流企業工作七年,轉換角色在江西旅游商貿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執教五年,負責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訂單班項目(某物流公司簡稱A公司)三年,現就項目運行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梳理,并思考提出幾點淺薄的建議,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展開,期待與讀者共同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 校企合作 思考
一、校企合作工作相關成效介紹
(一)2008年,學院與A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校企雙方開啟了人才培養方面的初次合作。
(二)2009年,A公司首次開展校園專場招聘活動,學校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當場贏得了A公司的青睞,為后續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2010年,學院第一次開設A公司訂單班。學員經過學院老師推薦,公司筆試、面試和復試等非常嚴格的考核環節,最終確定入選資格。該批學員已于去年7月份陸續進入公司實習,走向不同的工作崗位。經過近一年的試用,09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在畢業前就被公司提拔為基層管理人員,嶄露頭角。
(四)2011年,A公司“校內實訓基地”成立。該基地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經營平臺,由學生自主經營。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基地完成收件2000余票,派件3100余票的快遞操作業務,實現出發業務銷售額40000余元。運營狀況不斷改善,業績逐步提升,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從單純服務于校園向周邊商圈輻射)。
(五)2012年5月10日,第二屆訂單班成立。在第一屆合作的基礎上,本屆訂單班全體學員在入班之時均與公司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學員將全面接受公司內部相關培訓,和校內指導老師的專項輔導,畢業后須供職公司三年,并且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頂崗實習嘗試。經過半個月來的校企雙方反饋,本次進入公司實習的20名學員,全部表現非常優秀,甚至出現了公司內部各部門爭搶學員的喜人現象。
(六)2012年 6月份,公司專項獎學金項目正式落戶我院,進一步提升了項目的影響力。經過幾年校企友好合作的不斷推進和深入,按照A公司集團總部在全國設置獎學金要求,我院積極申請,成功通過了“A公司獎學金項目”的評審,從今年開始實施總額若干萬元的獎學金合作項目,這也是該公司在本省唯一一所高校設置專項獎學金(全國僅十所院校獲得)。
(七)2010年,該校企合作項目成功列入省教育廳“現代學徒制”教育體制改革項目。
(八)該校企合作項目贏得了行業主管單位的高度重視。在第二屆訂單班開班儀式上,快遞行業的行政主管部門省郵政管理局負責人從行業管理的角度做了非常精彩的點評。他認為,中國快遞業的發展水平要提高,必須從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入手,該訂單班具有重大探索意義,并表示會將該模式向行業重點企業推廣。
二、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的認識
(一)中國高職院校發展必須開展校企合作。高校作為人才培養機構,傳統的閉門造人的做法已經過時,培養的人才要適應社會、行業、企業的需求,就必須加強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工作對物流專業人才培養乃至高職教育改革將起到核心作用,人才培養的時間將前移至學生進入大學開始,空間將外延至企業和社會,不再是學校一方唱獨角戲。21世紀是供應鏈時代,人才培養也必須整合多方資源,做到培養平臺開放、資源共享、多方共贏。
(二)校企合作對教師個人能力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高職院校要培養出受企業歡迎的高技能人才,必須擁有一支素質過硬、業務熟練、視野開闊的教師隊伍。在校企合作中,教師可以利用企業平臺,拓寬自身視野,能夠學習企業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法,從而不斷地整合到教學過程中來,為教學能力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我本人在近幾年的校企合作工作中,受益匪淺。能夠將企業的用人要求和用人標準第一時間傳遞到學校和學生,讓學生及時積極應對,克服學生畢業時擇業盲目的弊端。同時也讓自己與企業發展做到同步,用企業的管理理念教育學生。
(三)校企合作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經驗積累,也逐漸暴露出一系列新問題。校企合作既存在社會認知度不高(比如家長乃至社會出現反對聲音)、在政策和資金扶持方面缺乏行政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的情況,也存在學生主觀對自己職業生涯規劃(急于求成、眼高手低)認識不足從而影響合作效果。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企業對學生的表現高度認可而要重用時,學生單方感覺不適應而提出離職的現象,企業和指導老師這時往往感到心有余而無力。
三、對校企合作工作的思考及建議
(一)校企合作需要校企雙方具有長遠的眼光和戰略性的思考
當今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取決于人才的競爭,隨著中國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多地源自于對人才的缺失。人才培養不是一頓飯的工夫能解決,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但同時又是一項非常具有歷史意義和無法用價值來衡量的世紀課題。它必然要依靠高校、企業、政府和社會的共同理解和支持,特別是唱主角的校企雙方,必須有魄力、有膽識、有遠見,才能共同推進。
(二)校企合作要成功推進必須選擇行業領軍企業
一流企業創品牌,超一流的企業做標準,校方必須從行業中選擇做標準的超一流企業即行業領軍企業開展合作,并與企業進行充分的交流,達成廣泛的合作共識,多角度、全方位開展合作,這樣才能實現高起點、高標準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校企合作應該實行項目負責制
校企雙方達成合作共識后,還必須組建項目團隊落實重點合作企業的重大合作項目,我院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嘗試。
(四)校企合作需要更好的外部環境
學校、企業、政府需要為此加大制度改革力度,同時還要積極宣傳,營造一種非常良好的外部環境,取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最大認同。
(五)校企合作需要有更為豐富的內涵
校企關系要實現深層次的融合,向伙伴關系深入發展。校企雙方可以積極探索共建教學師資團隊,共建專業,共建教材,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共同招生,股份制辦學等合作模式。
(六)校企合作的中心任務是“企業文化進校園”
將企業文化引人校園,讓學生一進象牙塔就開始被企業文化熏陶,增強學生對企業的認知度和認同感,為畢業后進入企業工作凝聚歸屬感。
四、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展望
(一)繼續完善“A公司訂單班”的運行機制,保障項目更加有序地實施。在校企合作協議框架內,逐一完成雙方開展的各項合作項目。
(二)探索構建物流管理專業(快遞方向)的雙師型團隊,共同研究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邀請業內資深專家和行業管理者加入物流管理專業(快遞方向)建設的團隊,對行業進行深入調研,對當前國內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科學論證,逐步完善物流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
(三)組建《快遞實務》課程的“雙師型”團隊,與A公司共同開發《快遞實務》課程的教材,實現該課程與“快遞員資格考試”培訓對接。快遞與物流既有聯系又有業務特點上的區別,而快遞業正以驚人的速度在發展,與之相匹配的高技能型人才出現巨大缺口。為此,急需開發符合中國快遞業發展現狀的專門性教材。
(四)每年堅持到合作企業掛職鍛煉,不斷提升個人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筆者將繼續利用寒暑假和課余時間積極加強對行業業務知識和行業管理方法的學習,并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切合教學實際的授課方案和方法,實行“校內課堂教學、校內公司門店實訓基地頂崗實習與校外企業頂崗實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五)不斷總結校企合作工作的經驗,為學校校企合作工作的全面推廣提供借鑒。在自身工作的同時積極學習學院其他部門有關校企合作工作的交流,并加強與其他兄弟院校展開校企合作廣泛交流。
如今,高職院校經歷了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中國經濟發展必須依托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而高職院校承擔了這個社會重任。高職院校發展的好壞,培養的人才適不適用,符不符合企業需要,則是學生、家長、企業、政府、社會等多方拷問的尖銳話題。作為高職院校一名專職教師,特別是負責校企合作的身份,認識到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工作仍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陳家頤、萬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創新的動因與路徑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
[2]雷五蘭.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初探.教育教學論壇,2013.1
[3]韋華玲.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廣西教育,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