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葉英
初中英語教材Go for it中有許多語言地道、情境自然的語篇,但其中大量的生詞給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帶來巨大挑戰。本文旨在分析當前語篇詞匯教學的現狀及弊端,通過課堂實踐,圍繞語篇,進行目標詞匯的呈現、教授、鞏固、運用和拓展,使語篇目標詞匯在課堂中得到有效落實,進而提高課堂詞匯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
一、語篇詞匯教學現狀
初中英語教材Go for it中匯集了多篇語言地道、情境自然、題材廣泛、體裁多樣的文章,學生可從中獲取大量知識和信息,有助于閱讀能力的提升。相對于原來的Junior English for China教材,Go for it中增加了不少新詞匯。尤其是從初二下冊開始,課文中出現了Reading,于是語篇從初二上冊的100詞左右突然增加到初二下冊的300詞左右,陡增的詞匯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障礙。另外,教材中不少目標詞匯的復現率不高,這也極大阻礙了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同時,語篇中出現的大量詞匯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困難。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詞匯教學處理時主要有三種方法。一是課前集中教學法。很多教師通常利用早自修或空余時間集中教授詞匯表中的單詞。先領讀,再講解詞義,然后讓學生抄寫與背誦,最后聽寫,為語篇的閱讀掃清障礙。二是課中逐句翻譯法。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擔心教學內容多,課時緊張,教學任務完不成,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傳統的逐句翻譯法,讀一句,翻譯一句,從而解決詞匯的理解問題。三是課后反復操練法。教師在教授語篇時強調“整體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淡化詞匯教學,對詞匯匆匆帶過,只要求會讀和大致理解其意即可,課后用大量時間,反復操練,以達到記憶和鞏固單詞的目的。這些脫離語境、忽視語篇整體感知、單調機械的方法不僅使學生學得累,逐漸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且不利于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綜合英語能力的提高。
要解決這些問題,可采用有效的教學途徑:即詞匯教學要立足文本情境,滲透于語篇教學的全過程。只有通過不斷結合語篇進行“聽”“說”“讀”“寫”操練并使用所學詞匯,才能使學生達到真正理解、鞏固和掌握詞匯的目的。
二、語篇目標詞匯的有效落實
語篇由若干詞匯組合而成,它為詞匯教學提供極為自然的語義情境。但很多閱讀文章中出現十幾到二十幾個生詞,這無論對學生而言還是對教師來說,都是巨大挑戰。因此,在語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做好兩件事。一是學會判斷語篇中的目標詞匯,即重點詞匯,(詞匯表中用黑體標注的詞匯),從而降低教學難度。二是教師在設計語篇詞匯教學活動時要重點突出目標詞匯,要求學生不僅理解,還要靈活運用。具體到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務必做好四方面工作。
1. 找準語篇的切入點,呈現生詞
為了較好地展開語篇的詞匯教學,教師須在教學中找準語篇的切入點,并運用已學的單詞和句型呈現生詞,讓學生利用有關的舊知識對新知識感悟、理解、描述和表達,旨在降低新知識的難度,拓展新知識運用的平臺。
例如在教學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一文時,詞匯表中有21個生詞,其中標注黑體的目標詞匯(重點詞匯)有12個,沒有標注黑體的只要求學生理解、能聽會讀的詞匯有9個。針對這些新單詞,筆者以一首經典英文歌曲為切入點。從聽英文歌曲,到談論是否喜歡唱英文歌曲,再到通過唱英文歌來提高英語學習,就這樣圍繞主題逐步呈現生詞和短語(be interested in sth./doing sth.和make progress=improve/make better等)。通過語境的創設,引導和幫助學生建構詞匯意義,理解與記憶單詞。一般呈現階段以重點詞匯為主,但不宜過多,否則學生難以接受。切入點的語境創設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引發學生的強烈興趣。
2. 圍繞語篇“主線”,教授生詞
初中英語語篇在內容的編排上呈遞進的趨勢,由淺到深,內容逐漸充實,詞匯量逐漸加大。但新目標英語有個特點:每個單元都以話題為中心,每個單元所有的對話、篇章都圍繞這個話題表達相關信息。因此,面對詞匯量較大、語言較豐富的語篇,依據話題抓住一條“主線”,幫助學生理清語篇的思路便顯得尤為關鍵,它是學生全面、透徹理解語篇的前提。而圍繞這條“主線”,有針對性地教授生詞,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謂“主線”,即教師在反復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形成的教學思路,它具有提綱挈領、輻射全文的作用。教師可圍繞“主線”,通過不同方法,如圖片呈現法、語境創設法、上下文猜測法等解決詞匯問題,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理解詞匯在篇章中的含義。
例如在教學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一文時,圍繞“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這條主線,在插圖(一些婦女正在參加英文歌唱比賽)的幫助下,學生很容易理解并接受教師教授的詞匯(make progress,suggest,enter)。另外,教師應時刻強調詞匯記憶須音、形、義結合;朗讀時要按音節讀,例如en–ter,near–ly,clear–ly,win–ner等。長期堅持,能加強學生的拼讀能力和對詞匯記憶的能力。同時,教師要注意提醒學生注意詞匯的固定搭配和習慣用法,例如sing songs clearly,the winner of,be interested in=take an interest in等。如有必要,還要說出詞匯的不同詞性,同義詞和反義詞,詞的前綴、后綴,派生詞等。例如clear-clearly,near-nearly,win-winner,win-won等。
3. 以篇章為依托,鞏固詞匯
學完詞匯,要及時鞏固。如果在語篇中復現已學過的知識,那么鞏固的效果會更佳。鞏固的方法多種多樣:有傳統的聽寫法、翻譯法,也有有趣的猜詞法、填空法,還有造句法、英語解釋法,等等。例如:
Guessing games
a. the person who won in a competition (winner)
b. the past tense form of sing (sang)
c.a place where we can act on it (stage)
d.Its a verb.It means“advice”. (suggest)
e.come/go into a place; a verb (enter)
f.about,almost (nearly)
g.people who live in Beijing (Beijingers)
h.give someone hope;a verb (encourage)
其中,d和f是同義詞解釋,a和g可從構詞法上理解,b、c、e從英文解釋上可直接判斷。在學生理解單詞的基礎上,我經常采用圍繞主題,依托篇章進行大概復述或概括的方法幫助學生鞏固詞匯。這既是加強語言輸入的過程,也是鞏固詞匯的好方法。另外,針對目標詞匯,我會重讀,或適當停頓,或說出不完整的語句,讓學生說出目標詞匯,以進一步鞏固目標詞匯。例如我會說“When I was young, I had much trouble learning English. My English teacher often _____ me and helped me. Then I _____ in my English. 根據提示,學生能很快說出剛學過的目標詞匯(encouraged,made progress)。
4. 以篇章為基礎,運用詞匯
“篇章——詞匯——篇章”,即在篇章中感知詞匯、理解詞匯,在正確理解詞匯的含義和用法后,以篇章的形式運用詞匯,這是我們學習詞匯的最終目的。“篇章——詞匯——篇章”,也是學生接受詞匯知識、消化詞匯知識、內化詞匯知識和輸出詞匯知識的過程。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采用六種教學詞匯的方法。
第一,詞匯填空練習。教師給出10個左右目標詞匯,以語篇的形式讓學生把空出的詞匯補充上去,注意詞的不同形式,旨在考查學生對語篇的把握及詞匯的熟練運用程度。
第二,結合目標詞匯和重點短語對篇章進行復述。復述的過程既是對篇章的理解,又是對詞匯運用的簡單檢測,旨在檢查學生對詞匯和語篇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
第三,對文章進行總結、概括或寫摘要。要求盡可能用上目標詞匯和短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的詞匯數量不同,旨在考查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四,給出關鍵詞,讓學生對篇章進行縮寫、擴寫或改寫。這一方法旨在訓練學生在閱讀中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第五,給出一個小小的語篇,或創設一個語境作為引子,讓學生續寫。或者使用詞匯表中的生詞,選擇幾個關鍵詞讓學生編寫故事,旨在考查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六,寫作練習。以話題為中心,選擇適當的目標詞匯,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旨在檢查學生對詞匯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
選擇上述方法均能鞏固詞匯,提高學生的語篇理解能力,同時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進而提高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例如教學完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一文,教師可要求學生在理解詞匯和文章的基礎上,用學過的目標詞匯組織材料,所使用的目標詞匯的數量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要求。最終,學生的表現格外出色,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寫出了精彩的文章。
5. 以話題為中心,拓展詞匯
現行初中英語教材基本都是按照“功能與話題”的方式編寫的。每個單元都以一個話題為中心,以便教師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方面的訓練。的確,按話題學習詞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便于學生聯想和記憶。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每個單元的主話題,有針對性地設置各種情境,或選擇與這個話題相關的、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課外語篇材料,讓學生在閱讀中逐漸提高詞匯量,拓展詞匯。例如在教學完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一文,教師可設置情境,讓學生就如何學好英語給朋友提出建議,并提供典型句式(Why dont you/Why not do sth. Youd better do/not do sth. What/How about sth./doing sth. You should do sth.),于是有的學生在課后的書面表達中靈活地運用了目標詞匯。
三、“語篇詞匯教學”的實際意義
“語篇詞匯教學”,即在具體語境中教學詞匯,主張把單詞融入有趣味、有內容的片段、短文中的教學,從整體入手,展現給學生完整的語言環境概念,讓學生在篇章中感知詞匯、理解詞匯,在正確理解詞匯的含義和用法后,以篇章的形式運用詞匯,即“篇章——詞匯——篇章”。其核心思想,即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語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并運用語言。在課堂上,“語篇詞匯教學”可從語篇切入點入手,圍繞語篇主線教授詞匯;以篇章為依托鞏固詞匯;以話題為中心拓展詞匯。同時還要啟發和引導學生記憶,培養他們學習詞匯的興趣,總結記憶的規律,改進記憶的方法,將詞匯與語境密切結合,促進他們的理解和記憶,以便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所學詞匯,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其真正能夠運用英語進行交際。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太炎中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