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龍海
摘 要:《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所以,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探究式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空間的發展。
關鍵詞:探究式;物理;初中
“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這是《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物理教學基本理念,也就是說,作為物理教師,我們要注重科學的探究,進而大大提高物理課堂效率。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高探究欲望
物理作為一門科學性學科,其理論、概念、定理的形成和發現都是和科學家的問題意識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的。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我們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找到物理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生活中的透鏡》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1)李明和媽媽到公園游玩,為什么媽媽要站在二倍焦距之外拍出來的照片才是清晰的呢?(2)在照集體相時,發現有些人沒有進入鏡頭,為什么要將照相機離人遠些?先由學生進行思考,教師順勢將學生引入本節課的學習當中。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也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借助自主實驗,調動探究興趣
物理學實驗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實驗的直觀性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教材中的重難點,進而在實現高效的物理課堂的同時,學生的科學素養也會得到提高。
如,在教學《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時,我引導學生用干電池、學生電源、小燈泡、開關、導線、定值電阻、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等實驗儀器,按照教材中的實驗電路圖進行實驗,并記錄下相關的數據。最后,通過分析與實驗相關的數據,總結出電阻、電壓和電流之間的關系,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物理知識,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及探索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將探究式教學模式引入課堂,一方面可將物理課堂逐步歸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另一方面也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促使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宋宏梅.淺談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物理:初中,2011(03).
(作者單位 重慶市南川區西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