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靈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注意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全面統一。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情感過程。教師良好的情感能感化學生,激起學生求知欲與主動性。
水,是人們在生活中天天都離不開的東西。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第三冊中一篇科普類文章,形式簡短,知識性、科學性、普及性強。作者以擬人的手法和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樸實而生動地介紹了水在自然界中的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利與害。語言優美,形象鮮明、生動,課文內容符合本學年段學生的特點。
“猜謎激趣”導入課文,激發學生好奇心,學生積極尋找答案。在初讀課文中,進行適時點撥,了解課文內容。在精讀課文中,學生品讀領悟、品味語言、實驗觀察中體會大自然的奇妙。通過欣賞不同雪花圖片,激起學生對大自然物候現象產生更濃厚的興趣。通過教師和學生共同做實驗,更直觀地看到雨的形成過程、云的形成過程、露珠的形成過程。在水的“汽、云、雨、雹、雪、露、霜”的變化中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激起學生探究科學的精神。通過抓住文中兩個重點詞“暴躁” “溫和”來了解水的脾氣,再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海水淹沒整個城市視頻),讓學生進一步知道水不僅能給人類帶來好處,也能給人類帶來災難。整堂課中,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師生合作讀、師范讀等。以讀促講、以讀促思,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就由膚淺逐步深入。
教學目標:
1.了解水的各種形態變化,知道雨、雹子、雪、露珠、霜是水變化的,了解水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及它的危害,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自然界的變化,引起學生對自然現象產生濃厚興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各種不同的形態,它給人們既帶來好處又帶來災難。
3.滲透熱愛大自然的教育,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讓學生懂得珍惜愛護水資源。
教學重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課文,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化成各種不同的形態,它給人們既帶來好處,又帶來災害。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4張不同雪花放大圖片,錄音機等。
教學方法:啟發性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故事,請同學們認真聽,仔細看,猜猜這個謎語故事到底是什么?
(1)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放錄音、背誦課文。
(2)學生匯報:水。
(師板書: 我是什么 水。)
二、學習課文
1.初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輕聲自由地讀課文,想一想“水會變成什么”。
(1)學生初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2)師板書:云、雪、雨、雹子、露珠、霜。
2.精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再次回到課文當中把你最喜歡、印象最深的段落讀一讀。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水一會兒變成雨,一會兒變成雹子,一會兒變成雪。想一想,“她”像不像一個淘氣的孩子?讀這一自然段時,可不可以帶著調皮的語氣讀?
(1)學生匯報說出自已的想法和感受,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體會、學生互相評價。
(2)師及時點撥,隨機板書。
師:你們見過雪花嗎?
(學生回答后觀賞不同的雪花圖片。出示不同的雪花放大圖片。)
【此環節這樣設計是為了激起學生對大自然物候現象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3)做實驗。(雨、露珠、云的形成過程。)
通過實驗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雨的形成過程、云的形成過程、露珠的形成過程,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師:同學們,水不但很會變化,而且無處不在,五湖四海都留有“她”的足跡,不信你就輕聲自由地讀第四自然段。
(學生邊做動作邊讀課文。師教學生邊做動作邊讀課文。)
【此環節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形體動作感悟語言的魅力。】
師:別看“她”四海為家,可脾氣卻時好時壞,書上第五自然段就有兩個詞來形容“她”的脾氣,你知道是哪兩個詞嗎?
學生讀后回答(暴躁、溫和) ,師及時表揚。
師:看到畫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關于水暴躁的多媒體課件:海水把整個城市淹沒的情景。)
學生自由暢談后講讀第五自然段(分角色朗讀)。
師:誰能讀出水的暴躁?
(指名讀。學生評、老師評。)
三、匯報資料
師:看到同學們收集到的一組組畫面,老師仿佛進入到了水的世界,美極了。
(1)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
(2)師生認真聽,隨機評價。
四、保護水資源
(1)學生討論后自由暢談。
(2)師隨機評價
師:同學們,那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珍惜生命之水吧!
師(全文總結):大自然多么的神奇,小小的水滴可以千變萬化。同學們,在大自然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等待著你去發現,細心的孩子一定會發現它。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民生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