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文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逐步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效率,成為各個學校的改革重點。根據新課標要求,主要以初中物理為例,探究了提高課堂效率的幾條途徑。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效率
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恰當處理教師和學生的關系
教師與學生融洽相處,課堂效率也會有顯著提高。學生通過交流或分工協作,加強了學生間的向心力和友好相處的心態,對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和日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引導學生對問題的學習、探究,養成良好的評價習慣,在取得成功喜悅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發現不足,糾正錯誤的、嚴謹的、科學的態度。
二、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過程教學學習方法
1.有效備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熱情
傳統意義上的備課一般只是分析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從而確定我們教師能講授什么樣的知識,而有效備課則更要強調“如何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學習保持求知的熱情”。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往往并不限于知識水平,而在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熱情。如,在講授“電路”這一節內容時,如果僅僅是教師把電路的知識照本宣科地讀一遍,或讓學生自己看一遍,學生肯定不會有多大的學習熱情,但如果讓學生自己上網查閱資料,動手準備,再讓學生分組總結、歸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肯定能夠被激發并維持下去。
2.課上與日常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到處都有物理知識的身影。在物理課堂上,教師可以用我們人類生活及工農業生產所產生的物理現象做論證,結合我們的實際,大膽地創設物理情境。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相關的問題而讓學生進行思考,逐步鍵入知識。例如,在講授“摩擦”時,可以舉例我們上山的問題,為什么上去容易而下去難呢。通過學生的思考,可以想到是摩擦力在其中起作用。再如,學習“光的折射”時,可以拿杯水和筷子,透過水杯可以看到筷子發生了變化。再如學習“壓力”時,可以讓學生試試鉛筆尖和鉛筆背扎手的感覺,感覺會有明顯的不同。學生自然也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地去思考其中的奇妙,課堂效率也會大大的提高。
3.課下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使概念系統化
物理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科學,物理課本中的概念往往是一個個地分散出現的,看上去知識點多而凌亂。在平時的教學中,即使注意到它們之間的聯系,一般也是有限的。在教到一定階段,即在復習課上要引導學生對概念做縱向、橫向聯系的歸類、整理,找出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對學過的概念做穿線結網,形成知識網絡,促進學生頭腦中的概念系統化。
三、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1.把握時機,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
在物理課堂上,應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引導,鼓勵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深入仔細的思考,通過討論探究進行分析、推理,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的實踐、思維活動過程,達到解決問題、學好物理知識的目的。例如,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在這種觀察和實驗的討論探究、誘發思維的長期教學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到了物理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提高了教學效率。
2.利用多媒體手段提高學生興趣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大多數學校已經采取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聯網的優點,學生不僅可以看到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閱讀教學內容,也可以從中聽取與課堂教學相關聯的聲音信息,觀看實驗過程以及原理。由于一些物理實驗操作具有很大的難度,并且存在著人為、環境等引起的誤差,使得實驗結果并不是很好。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代替某些演示實驗的操作,還可以有效地控制課堂節奏。這種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悶的學習氣氛,改變了枯燥單一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與樂趣。
3.利用物理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物理知識,一定離不開做實驗。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基礎,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掌握物理知識,而不是靠單純地死記硬背。這里所指的實驗既包括教材中所安排的學生分組實驗,也包括教師演示實驗和一些趣味小實驗。例如,在學習電路的串聯與并聯時,可以讓學生自己組建電路,按照不同的方法實驗一下,引導學生養成積極動手的好習慣。再如,教師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進行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如,紙鍋燒水、瓶吞雞蛋、硬幣浮在水面上等。
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是新課標對每個教師的要求,由于物理知識的特殊性,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創新自己的思維,善于總結好的教學方法,使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使教學活動與預期教學目標相吻合,體現個體的主體價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欲望。
參考文獻
[1]胡曉娟.中學物理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結構及養成[D].浙江師范大學,2006.
[2]袁麗.中學物理課程中數學知識的支持性研究[D].西南大學,2009.
(作者單位 蘭州新區中川鎮中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