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權
摘 要:教師如果把真情實感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傾注于學生身上,那么對教學質量的促進是會有實效性的;同時教師也能夠在“樂教”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關鍵詞:情感;提高;教學質量
對從事“天底下最光輝職業”的教師來說,脫離不了生存與發展的基本需求,為了在教壇上擁有一席之地,熬燈夜戰中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己任,想在教學活動中體現自己價值的同時,為國家的“科教興國”戰略作出應有的貢獻。但是每一學年結束,面對學生的成績,有的教師臉上洋溢的是勞有所得的滿意感,有的教師呈現的是勞而無獲的懊惱之情,為什么呢?
經過對自己教學活動的總結,認真聽取同行情真意切的經驗介紹,閑暇之余在報紙雜志、網絡上理論與實踐的學習,結合當今留守、單親學生漸趨增多的社會現實,考慮到這部分學生內心渴望愛而只能漫長等待,甚或遙遙無期所引發的叛逆性越來越膨脹,導致現在的學生難管理、厭學現象成為“氣候”的現實情況。我認為,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對教育事業、學生傾注更多非功利性的感情。下面筆者就教師情感對教學質量的促進作用做兩方面淺陋的分解。
一、教師對教育事業要有一份誠摯之愛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愛迪生對科學發明的愛,他能夠有恒心、有毅力“經歷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才造出電燈”的鍥而不舍的工作作風嗎?觸類旁通,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擁有對教育事業無私的愛,“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絕不是一句誑語。現實又是如何呢?課余時間、節假日里,我經常與教師朋友把茶敘談,太多的教師在言談中流露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學生難教、工資水準與物價失衡”的怨言,最終的結論就是干工作“沒意思”。既然沒有意思,又怎能有心思呢?提高教學質量理所當然成為一句空話。再者,教師抱著“混日子”的心態去上課,耳濡目染之下,學生也就抱著“混日子”的心態學習,在內外因的作用下,教師還能作“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的孔雀開屏——露丑式的憤世嫉俗的發言嗎?
言為心聲,情動于心而形于色,如果沒有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哪會有講課時津津樂道的熱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竊以為,肩負培養下一代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我們——教師,必須做態度誠懇、認識深刻的自我檢討,為不使自己成為教育歷史的罪人而全身心地“愛”教育事業。這就需要教師作“鳳凰涅槃”式的自我拷問:自己愿意離開教育戰線嗎?自己在當今社會適合從事什么職業?自己了解三百六十行的多少“苦楚”?自己在愿望從事的職業中能夠忍受多大的苦?這四個問題考慮周詳了,好高騖遠的思想得以凈化,心態自然而然就趨于和諧,取而代之的是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風景無所謂好壞,取決于看風景的心情,不是嗎?教師在平靜的心態中以樂業的精神、欣賞的眼光進行教學活動,喚醒“風景這邊獨好”的感悟,順理成章地激發出對教育的熱情。學生在教師充滿激情的精神感召之下,勢必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學質量的提高將不再遙遠。
二、教師應適時讓學生感受到有形式的愛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教師必須通過某種形式把它轉化為可觸、可視的真實存在,在心與心的碰撞中激起“互愛”的火花,使學生產生愛屋及烏的感受,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終極目的。下面是我對部分學生關于教師“愛我”還是“恨我”的表現方式的抽樣調查,結果雖是以偏概全,但也值得深思。“恨”的表現:教師用不容置疑、犀利的言辭教導我;對我的生活現狀不聞不問;犯錯時,除了批評還是批評,甚至翻舊賬;只問學習不問其他等。“愛”的表現:犯錯時,教師和顏悅色地對我批評;課堂上,摸摸我的頭、拍拍我的肩后讓我回答問題;休息時常過問我的近況。對于恨自己的人,心里的抵觸情緒是必然存在的,如果不是迫于權威或力量對比的過分懸殊,自己是不會心甘情愿對他言聽計從的,即使執行了恨自己的人的指令,執行力也將大打折扣,并且希望通過種種托詞、行為來激怒他。而對愛自己的人,會從內心里由衷地接納他,也樂意完成他所交辦的任務,即使不想執行任務,至少不會想著法兒惹其生氣。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了,教師才能事半功倍地對癥下藥,達到教育利益的最大化。那么,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怎樣做呢?
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為學生創造一個比較寬松、平和、朋友式的學習環境,多以交流般的娓娓道來的語調進行知識的探討、傳授,杜絕凌駕于學生之上的言辭態勢,以免造成緊張、壓抑、沉悶的學習氛圍。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緊張環境抑制的是活躍的思維,學生將容易不專心聽講,不愿意回答教師的問題,對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馬虎敷衍,最終封閉的是學生的心智之門。另外,教師在課余時間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到“關愛”的信息。這方面,好多教師都在做,但是話題可能局限于知識的講解與期望的囑托,而把“閑話”當做多余。殊不知,閑話是拉近人與人之間情感距離的最好良藥。我認為,教師要不怕浪費自己的時間,閑暇之余應該多多過問學生的學習情況,隨之而來的是“拉家常”;對犯錯學生給予尊重且只能就事論事;對路遇學生報以真誠的微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從心靈上接納教師,推心置腹地對老師說心里話,毫不設防地與教師交流思想感情。這樣一來,教師很容易找到學生的癥結所在,就會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內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教學質量的提高將觸手可及。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借用前輩對教學方法的概括就是“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不敢說我的學習、分析、總結結論放之四海而皆準,但是教師有機地運用情感作用,有意識地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做到讓學生在被尊重、理解、信任、關愛、寬松的環境中學習,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會有些微幫助的。下面筆者就以托爾斯泰說過的話做共勉語吧。“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那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
參考文獻:
楊威.良好課堂教學的情感特征探析.現代教育論叢,2002(03).
(作者單位 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碧溪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