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蓉
摘 要:四舍五入調商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中的難點。教學中通過做好前期的知識鋪墊,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主動探究,在師生、生生有效互動的基礎上生成新知識;引導學生在說練結合的計算訓練中明晰算理,鍛煉思維,提高計算熟練度;引導學生在比較反思的過程中自主建構、完善除法計算的知識體系,較好地突破難點。
關鍵詞:調商;探究互動;說練結合;比較反思;突破難點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后階段,教學重點是確定商的書寫位置及試商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筆算的算理,難點是四舍五入法調商的方法。突破四舍五入法調商這一單元教學難點,是本單元教學的關鍵,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形成必要的計算能力,從而為小數除法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主動探究、多向互動、比較反思去經歷過程、建構模型,較好地突破了難點。具體做法是:
一、深入鉆研教材,溝通前后聯系,不斷強化突破難點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除法計算中最難的地方,就是初商后需要對初商進行調整。為了突破教學中的這一難點,教材編排了兩道例題,分別教學四舍和五入調商的兩種情況。調商的基礎是:學生知道余數必須比除數小,商和除數相乘的積不能比被除數大;理解被除數不變,除數增大,商可能會減小,除數減小,商可能會增大。這些知識有的是學生已經比較明確的,有的是學生認識比較模糊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調商之前將這些知識鋪墊到位,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二、自主探究,多向互動,引導學生在過程中自主生成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助、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縱觀小學計算教學,絕大多數的新知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進行遷移、變化、綜合而成的。因此,在計算教學中充分地讓學生發揮知識遷移的優勢,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給學生獨立思考、互議互啟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歸納嘗試所得,有利于學生理解算理、發現規律,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三、說練結合,培養思維能力,提高計算熟練程度
學生計算錯誤多,熟練程度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口算不熟,筆算不準;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注意不穩定,短時記憶差;作業習慣差等,教學中教師不注重算法提煉、不重視強化訓練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要使學生掌握計算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練、靈活地進行計算,課堂教學就要突出計算的基本算理及難點,引導學生多說多練,精細感知,充分消化吸收,以期形成技能。教學中我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組織的語言大膽說出計算的過程,通過邊說邊練的形式,加深對計算過程的感受和對算理的理解,并且通過比較自己與他人計算過程的異同,找到更好的計算方法。
四、比較反思,引導知識建構,促進認識提升
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課堂的,他們不僅有原有認知結構作基礎,還有自身的思維潛能作基礎,計算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去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之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種算法,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反思,理清計算的算理和思路,建構知識體系。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兩次比較反思活動。一次是在例1教學后,組織學生比較反思例題272÷34和上一個例題192÷32在計算上的相同和不同,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調商意識。重點組織交流:“32、34都要看作30來試商,為什么一個需要調商,一個不需要調商?是試商方法不對嗎?”由于此前學生學習的所有除法都是一次試商成功不需調商的,因此這樣的比較交流可以引導學生感知把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試商時,不是每次試商都能成功,調商也是試商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不能因為調商而懷疑試商,幫助學生形成調商意識,豐富學生對除法計算的認識。另一次是在兩道例題教學完成后,目的是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教學中我重點組織學生比較試商過程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從整體上認識兩種不同的試商情況:(1)都是先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試商;(2)把除數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數,往往初商偏大(商和除數相乘的積比被除數大,被除數不夠減),需要調小;把除數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數,往往初商偏小(余數大于或等于除數),需要調大。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準確地把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試商方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的除法計算知識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總之,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討論交流、比較反思、自主建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激活已有經驗,增強自我體驗,經歷除法計算的發展過程,強化算例理解,及時鞏固調整除法計算的知識體系,是突破調商這個教學難點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李長吉,孫培培.教育敘事研究述評[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