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琛
摘要:宋代妓女詞作為宋詞在民間的代表,用清新自然的筆調書寫愛情之怨、身世之傷,顯得細膩傷感的同時,亦顯其溫柔婉約之風。雖不占宋詞主流地位,卻是文學史中無法抹殺的一筆。
關鍵詞:宋代;妓女詞;特點;探析
中國古代文學史中,有許多擁有靈心慧智并留下若干優秀文學作品的女性,但有很多甚至不曾留下自己的名字,只是以“某某妻”、“某氏”、“某某夫人”等。青樓妓女作為古代女性中的一類特殊群體,更是如此。研究女性文學,妓女文學是無法回避的部分,尤其在官妓出現的宋代,妓女創作尤為繁盛。本文重點探討妓女筆下的妓女詞作。
宋代雖然理學盛行,但趙宋承李唐遺風,聲妓之樂,盛況不減。“官妓”一詞,便出現于此時。宋代官妓的來源多為罪人家屬或是戰俘,在成妓前因受先前的家世背景等的影響,她們大都是些色相好、技藝高、且才智、學識藝術趣味都非常出眾超群的女子。成妓之后,她們又常與詞人交往密切,耳濡目染,故能詞者十有七八。于是,宋代妓女詞作便在這“十有七八”中繁榮起來。那么,妓女詞人筆下的妓女詞在寫作上有哪些特點呢?
1.題材單一的愛情之怨與身世之傷。愛情,是古往今來的文學作品中永不枯竭的創作源泉。妓女雖在封建時代處于一種屈辱的地位,但對于愛的追求,則與常人無異。甚至可以說,妓女較一般女性更渴望愛與被愛的權利?!澳饰遥饰姨钠N沂乔R池柳,者(這)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這首隸屬于唐代的敦煌曲子,其實道出了不少妓女的心聲:她們不是不需要愛,而是深深懂得,像她們這般身不由己、以色事人的女人,所能得到的,往往只是“恩愛一時間”。這就從另一面說明了她們所渴望的是永恒的恩愛,只是往往這種真摯、忠貞、永恒的愛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于是,在作品中對真摯、忠貞、永恒的愛的追求,便往往是抒發對自身幸福的向往。愛情的不得意,身世的不自由,妓女筆下的妓女詞多以這兩方面入手,這就使得妓女筆下的妓女詞較男性詞人筆下的妓女詞作在題材上始終是單薄的、狹窄的,因而,妓女筆下的妓女詞始終代替不了男性詞人筆下的妓女詞。
2.溫柔婉約的閨音原唱與纏綿細膩之情感。中國古代一直視女性為陰柔、卑弱、依賴、順從的人群,這就造成了中國古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統一擁有的溫柔婉約之特點。妓女作家雖較之一般的閨閣作家多了些生活閱歷,但她們歸根到底仍是女人。故此,宋代妓女詞人作品中必不可少溫柔婉約之風。來看一首同以愛情為主題的詞作《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青蹲一曲陽關調,別調人人第五程。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檐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贝嗽~是名妓聶勝瓊所書。詞作上闋寫別時之景,因離別而“玉慘花愁”,擺下送別之宴,手舉“青搏”,為君歌一曲“陽關調”,雖是寫景,卻景中含情,處處都流露著不舍之情,但一切的一切都留不住來人,曲未唱完,人己遠去,滿腹不舍只有壓在心底。下闋寫別后之傷,想要在夢里見君,卻連這么簡單的事情都無法實現,太多的心緒因為窗外的雨聲,得以總的爆發:以雨作襯,淚共雨長,雨滴心碎,淚斷人腸。于是,原以為從此“蕭郎路人”的一雙有情人,卻因同為女性的李之問之妻讀懂了詞中的真情,詞中的哀怨,詞中的兩心相印,最終出妝匧以資夫娶歸。
3.清新自然的自師其心與自鑄其詞。妓女詞人因上文提到的所生活的社會背景及境遇的影響,寫作特點就呈現為有別與男性詞人的“亦師其心少師人,自鑄其詞少襲人”,既“我筆寫我心”的寫作特點,較少化用旁人詩詞。來看一首未留下姓名的蜀地之妓所留下的《鵲橋仙》:“說盟說誓,說情說意,動便春愁滿紙。多應念的脫空經,是那個、先生教底,不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閑,又那得工夫咒你。”這首詞真算得上是通篇白話了。全詞塑造了一個對心上人思念不己的妓女形象,是不是作者本人我們無從得知,但通篇的相思之意卻是明白之極。
對宋代而言,詞人與妓女,都是社會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因而他們都有不同尋常的卓異之處。陸游《卜算子》寫的雖然是梅花,說的何嘗不是人?樹猶如此,人何以堪?詞人如此,妓女又何嘗不是這樣?妓女是滄桑感特別強的人,因為看盡世態炎涼,對于人生、命運、歸宿等問題,都多少有些思考,至少有一種敏銳而又朦朧的感覺。表面上看,她們錦衣玉食,絲竹弦管,青春盡享,風頭盡出,但人生何處是歸程?誰的心里也沒有底。妓女以青樓為家,心底的酸苦又有何人得知?于是只有將滿腹心事付諸筆端。觀蜀妓之詞,“說盟說誓,說情說意”不僅將盟誓、情意明白的寫入詞中,更是為了相思之苦“不茶不飯,不言不語”,同時想你已是不及,只怕心心念念都是你,又哪來的心思怨你。近乎口語的詞句,說的、寫的,都是詞人的心。讀來讓人余味無窮,不但有言內之意,更富有深厚的言外之意,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足以引起人們的共鳴,因而也才能流傳至今。故而,宋代妓女詞作雖始終不是主流,但在文學史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王書奴.中國娼妓史[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8.
[2]鄧紅梅.女性詞史[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3]舒紅霞.女性審美文化一宋代女性文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賀新輝.全宋詞鑒賞詞典[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西安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