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威
編輯提示:要接新班了,別忘了提前揣摩自己的角色哦!
班主任的更換是日常教學工作中最平常不過的現象了。每個新學年開始,都會有一大批老師接手新的班級,而且大部分都是從其他老師手中接過接力棒。然而,在當前很多學校的班主任交接過程中,無論是離任的班主任,還是新接手的班主任,抑或是學校管理者,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準備與完善。
角色之一:接任的班主任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則真實案例:馬老師剛教過一屆畢業班,暑假后接手了一個四年級新班。馬老師工作非常認真,管理中也有不少自己的方法,所帶班級一向紀律嚴明。然而,剛從高年級下來的她,看著眼前這群稚氣未脫的孩子,總感覺有力無處使,自己在原來班級里用得很好的管理方法也無法實施。馬老師一急,說了一些過激的話:“你們班是我教過的最差的班!”“看看你們這個樣子,全年級倒數第一!”馬老師本來只是想激發一下孩子的志氣,誰知這話傳到了家長那邊,有幾個家長聽了非常生氣,一起到學校跟馬老師和學校領導溝通,導致學校工作異常被動。馬老師雖然在自己的工作中付出了不少,卻并沒有得到孩子與家長的認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馬老師在接手這個班的交接過程中,并沒有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接手新班的班主任往往是從較高年級返回低年級教學的,面對年齡一下子小了兩三歲的孩子往往難以適應,就會出現案例中馬老師這樣急躁、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如果接手的班主任從不同方面多了解現任的班級,多作些準備,就能夠比較順利地交接。
心理準備。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自己剛剛教過高年級,再去教中年級甚至是低年級的孩子,這個過程確實是很難適應的。教學工作如此,其實班級管理的工作同樣如此。雖然我們也懂得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點,但是,真正面對這種差距難免會產生急躁情緒。這時,個別老師要么埋怨孩子能力不行,所帶的班級比不上別的班;要么責怪前面的老師,好像自己帶不好也情有可原。其實,對于新接任的老師來說,首先就是要做好“心理”準備。要了解相應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切忌用過去班級的學生與現在班級學生進行簡單的比較。老師除了重溫一下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還可以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聊聊天,有條件的可以與他們一起參加活動和比較感性地了解他們真實的心理活動、認識水平。有了這樣的準備,班主任就能以更加平和的態度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就能以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方式進行班集體的建設。
物質準備。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少老師一接手新班,立刻推行自己的管理模式,著手建設自己心目中的班級文化。這是可以理解的,每個有思想、有責任感的班主任都想要打造一支有自己特色的隊伍。然而,我們也要知道,無論怎樣的班級管理模式,無論什么樣的班級文化建設都不是從零開始的,也不可能與前任老師的工作劃清界限,另起爐灶。新任班主任應該向前任班主任充分了解班級情況,了解以前的班級管理模式,最好能取得學生信息、管理制度、學習成績、文化建設等相關的資料,為自己的班級管理做好相應的“物質準備”,在此基礎上有選擇地吸收、借鑒,即使對于那些自己覺得不適合的方式方法,也不能輕易否認、批評,這也是對前任老師起碼的尊重。
特殊準備。對于接任班級里每個學生基本情況的熟悉,是交接工作的重要內容,尤其是班級中部分特殊學生的學習成績、行為習慣、心理狀態、家庭情況等。可以說,對這部分特殊學生的任前準備,將直接影響到過渡階段的工作效果。這樣的特殊準備工作,需要新任的老師虛心求教前任班主任及任課老師,請他們對班級學生的情況進行詳細分析,也可以請他們講講自己針對這些特殊學生所開展的工作,從中總結經驗。有條件的話,老師也可以對個別特殊學生進行開學前的家訪,用非常方法做好這份“特殊”的準備。
角色之二:離任的班主任
在很多人看來,離任的班主任還有什么可以做的呢?這又不是國家干部離任要進行審計!事實上,一名班主任離任,并不意味著自己與這個班級從此毫無關系,有時離任以后學生或家長的評價更能反應班主任的工作成效。就在前不久,在我身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位班主任因工作調動去了另一所學校,而他在臨走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班級中幾乎所有的資料都沒有留下,甚至連一份家長通訊方式都沒能留給繼任的班主任。繼任的班主任想跟他在電話里了解一下班級情況也不能實現,給班級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后來,因為一起偶發事件,學校要調查離任班主任的工作情況。當學校向繼任班主任了解情況時,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實,除了教學起始的年級,我們在離任的時候,同時也就是一名繼任者。此時,就更應該體會到作為繼任者工作的壓力與難度。試想,當我們自己接手一個新班的時候,如果前面的老師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一定能讓自己更快地融入整個班級,在工作上更加順手。作為一名離任的班主任,應該將班級相關的資料,如學生成績記錄、各項評比材料、學生家庭情況信息、班級規章制度、班級文化建設資料等轉交給下一位班主任;同時,幫助繼任班主任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針對部分特殊學生,還要把他們的家庭背景、學習情況、行為習慣,以及自己開展的工作進行詳細的說明。我在工作中一直任中高年段的班主任,也就經常從別人手里接班。其中有一年,一位姓高的老師把班上每個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家庭情況等各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標注與說明,可以說,在還沒開始這個班的教學之前,我就已經融入了這個集體。每每想到這一點,我就覺得格外溫暖。
離任不代表離開,離任更不是終結。因為這個班級的健康發展,有你的一份付出,而如果這個班在交接中不順利,也有你的一份責任。“一日為師,終生為師”不僅是教育孩子無論何時都要尊敬老師,也是在提醒每一位老師要為孩子的終生發展負責,對于一個班級來說同樣也是如此。
角色之三:學校管理者
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時候班主任的交接工作靠的是老師的個人素養,這就不可避免會出現有時離任的老師不太愿意在這些“看似沒用”的事情上耽誤時間,而有的繼任老師也覺得沒有必要這么麻煩。這種情況下,尤其需要學校的管理者從學生健康成長與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加強培訓與指導,或者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規范班主任交接過程的管理工作。
首先,學校要為前后兩位班主任的溝通提供必要的平臺。在新學期的班主任明確后,學校可以組織涉及交接工作的班主任進行一次集中交流或培訓,讓離任班主任與繼任班主任當面就班級情況進行全方位的深入溝通,主要是由前任老師介紹自己的班級管理制度、文化建設、特殊學生分析等,讓接手的老師對班級情況有基本的了解。
其次,學校可以建立交接雙方良好的交流機制。在過渡階段,學校應該要求繼任的老師在充分尊重前任老師工作的前提下,針對班級的實際情況主動請教前任老師;而前任老師也有義務幫助繼任老師熟悉班級情況、學生情況。同時,學校也要督促兩位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在過渡時期的一兩個星期里,保證兩到三次甚至更多面對面的交流,而針對一些特殊問題,也應該隨時保持聯系。
再次,學校還要明確離任班主任應該上交的材料,如班級學生信息表、成績記錄、特殊學生情況分析等,為接任班主任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材料。
在學校管理中,好的制度應該是對學生的一種保護,同時也是對老師自己的一種保護。通過相應的制度建設和細節方面的完善,盡可能地避免在班主任的更換過程中產生的不和諧音符,讓班主任交接工作更順利,更平穩。
編輯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