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飛仙
摘 要:當今時代要求培養跨世紀的新人,不僅需要學生有健康的體魄,而且需要有健康的心理?,F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個個是家里的寵兒,作為體育工作者,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們不僅要注意了解學生,而且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給予正確的指導,使他們保持健康的心態,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心理健康;體育課堂;交流;溝通
研究表明:學生有32%心理健康較差,其中有輕度心理問題的占28%,中度心理問題的占3.9%,重度的占0.1%。從材料顯示,學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輔導,造成學生心理素質較差,調整心態能力弱,遇到困難容易造成心理障礙的現象,并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生活和鍛煉。體育鍛煉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體質,同時還愉悅了學生的身心,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應把心理健康的理論貫徹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從而灌輸、培養、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的行為,使之最終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并維護、促進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各種環境中都能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也就是說各種心理過程、心理效能和心理特征表現良好。具體來說,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面:(1)能夠正視現實,心理和行為符合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及其充當的社會角色,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2)智力正常,意識清晰,能有效地進行學習、工作和生活,富有自尊心和進取心;(3)與人為善,樂于交往,人際關系融洽;(4)愉快樂觀,情緒穩定,能夠自制自控,保持情緒平衡;(5)人格完整,自我意識明確,具有和諧統一的個性。
二、體育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用我們的愛心喚起學生在我們課堂上的優良表現
每個班級總會存在著一些經常違反紀律,成績不好的學生,這些學生經常被大家看成是壞孩子,作為體育教師的我們要做到對他們也有愛心,對學生一視同仁。這些學生文化成績雖然差點,但是很熱愛體育,這對于我們體育教師來說是一件好事,就是一個可以培養的人才,我們就可以在體育方面好好的引導,這樣的一些學生恰恰是最需要關心的,看上去他們似乎是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管,不安分,其實他們是一種不自信,怕做錯事情的表現。還有一些單親家庭,殘疾的學生,他們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心傷,這些學生通常不善于與同伴交流,也不想及時和教師交流,這樣的學生就需要我們不斷地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地鼓勵和表揚他們,增進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得到同伴們的認可和信任。
2.創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和交往的環境,預防心理障礙的產生
人際交往環境對人的心理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小學生的人際關系主要有與父母的關系。兄弟姐妹的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和同學之間的關系,在這些關系中影響最深的莫過于同齡人之間的交往關系。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把自己當成和他們是一伙的,設計一些課堂,讓學生進行很好的交流,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融洽和諧的交往環境,這是在所不辭的。如,通過課堂教學設計一些游戲和比賽,讓學生既鍛煉了身體又培養了團結友愛、互相尊重、協助合作的思想品質,幫助學生學會處理個人與團體、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關系。
3.因材施教,精選教學內容,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新課標的教材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點,內容能激發起學生的體育興趣,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針對學生的不同心理,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克服各種困難,有的放矢地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讓學生的思想、智力等得到鍛煉提高,每個班級都有一兩個自卑、孤僻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應該多讓他們參與集體比賽或游戲中來,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在游戲中學生之間互相接觸和融合,有利于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有利于促使學生間進行感情交流,克服一些不良的個性品質,使情感得到升華,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個性發展。如,在接力賽的教學中,引導和培養學生敢向困難挑戰的信心和勇氣;在跳高教學中,培養學生勇敢果斷積極進取的意志品質;在體育比賽中,教會學生遵守規則,公平競爭,頑強拼搏的精神。
體育教學就是讓全體學生動起來,在動起來的過程中學生的心靈進行了互相碰撞,具有積極的教育功能,把心理教育融于體育教學中,更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從而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積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在體育教學中怎樣更好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出更好的途徑和方法,與學生心與靈的交流會讓我們的教學事半功倍,會讓我們的學生更健康更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緒培.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案例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莫曉東.新課程課堂教學問題:案例與反思.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3]閔樂夫,褚長萍.中國家長最關心的80個成長問題.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