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玲
當所有人都在說學生需要老師時,而我更想說的是,老師更需要學生。——題記
在我未曾加入教育事業(yè)這個行列之前,就讀過較多有關(guān)教育事業(yè)的書籍,其中也有很多有關(guān)教育的格言。比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凡為教,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边€有出自《禮記·學記》中的:“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备行抡n標的教學理念“以愛動其心,以理服其人,以智導其行?!钡鹊?。但在那時,這些話讓我讀著,覺得是那么的空洞與縹緲。
而自從我成為一名小學教師以來,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種無比的幸福,開始認識到以前的我是那么的無知。我知道了要想讓學生真正主動學習、真正健康成長、真正進步、真正感受到來自班集體的幸福、真心尊敬你這個老師,必須用一顆愛心,滋潤學生的心田,真誠以待,以心換心。
這些都是我的學生教會了我,而我更想說的是,老師更需要學生。
我班上有四十多名學生,剛接到這個班的時候,我感覺這些學生挺讓我頭疼,成績優(yōu)秀的,聰明靈氣的,思想不好的,習性懶惰的,個性傲慢的,生性古怪的,簡直是異彩紛呈,讓人一頭兩個大。就拿班上其中一個學生來說,打架、吵口、無緣無故、冒犯他人,遲到、不搞衛(wèi)生、上課玩小動作、開小差,哪樣都少不了他的份,每天在值日報告上榜上有名。找他談話,他也從不吭聲。所有老師都討厭死他了,經(jīng)常在我面前說,這孩子真的是沒救了,說什么他都聽不進去。
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打乒乓球打得不錯,所以,我嘗試著邀請他一塊兒打乒乓球,發(fā)現(xiàn),其實,他是一個很有思想,很聰明的孩子。我當時就在想,他其實是一個難能可貴的人才。他之所以表現(xiàn)得那么敗壞,大有種懷才不遇的心理,他想故意做出點事來吸引老師的注意力,讓大家認可他。從這之后,我經(jīng)常找他一塊兒玩,漸漸的他愿意跟我聊天了,我提拔他擔任班長一職,班上其他同學都有意見,很想不通,在我的解說之下都認同了我這個驚人的舉動。我借機和這孩子約法三章,要他拿出實力證明跟所有同學和老師看,別辜負我的苦心,他自信地應(yīng)了我一句:“好,老師,您放心吧!”
半個月后,我聽到其他老師對我說他脫胎換骨了,成績也突飛猛進的提高。我聽了,覺得很幸福,心里想的就是一句話“真的,學生需要老師,老師更需要學生!”當其他老師問我是怎么改變他的時候,我微笑地回答他:“其實,是這孩子改變了我”。
教學相長,正是如此。學生成才的同時,老師更是長進了,而老師長進的同時,更是收獲了一份幸福。所以我想說的是,學生需要老師,老師更需要學生。
我班上還有這樣一名女生,由于家庭因素,是個領(lǐng)養(yǎng)的孩子,養(yǎng)父養(yǎng)母對其沒有正面的培養(yǎng),導致她個性傲慢、生性古怪。表現(xiàn)出違紀、不愛學習、不愛與同學交流,但是她很有自己的思想,喜歡獨來獨往,而且還是個典型的倔脾氣。班上的同學都不喜歡她,都排斥她,常與同學發(fā)生沖突。甚至,只要她不喜歡的老師上的課,她從來都不聽。記得有一次,我搭班老師在上課,這學生大半節(jié)課才慢悠悠地來學校,這位老師干脆不理她,所以之后,這孩子賭氣,直到放學都不肯回家。我知道了原由,遲疑了許久。我想,我到底該怎么做,才能調(diào)節(jié)好這場“戰(zhàn)爭”,而又可達到教育和改變這學生的效果呢。后來,我試著去和她談話,在談話的過程中知道了原來她遲到是因為她父親不小心摔倒,受傷了,她陪她父親去了趟醫(yī)院。這個時候我讓她認識到遲到是不對的,應(yīng)向老師道歉之外,主要安慰了她,還特地陪她一塊兒去看望了她父親。之后,她去向那位老師道了歉,而且,也會認真聽講了。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開始會尊重老師了,特別是對我很有禮貌,經(jīng)常遠遠地看到我都會揚起嘴角甜甜地問一句“老師您好!”
看到這些改變,我心里倍感幸福。是這名學生讓我明白:教師應(yīng)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應(yīng)了解每一名學生,在她犯錯誤的時候,用尊重的方式去啟發(fā)引導她,俯下身子聽聽學生的心聲,力爭與學生交好朋友,真正做到師生平等。
那一刻,我心想:“孩子們,你們需要老師,老師更需要你們啊!”是你們讓我明白:應(yīng)該用自己足夠的愛和深遠的慧眼去發(fā)現(xiàn)和呵護孩子,孩子才愿當一名好學生,才愿意展現(xiàn)自己,才會真正主動地去學習。
用一顆心去撥動另一顆心,用一份愛去換取另一份愛,用一份真誠育人的心去換得每一名學生的成長。
這些真情實意的故事,讓我深感:學生雖然需要老師,其實,老師更需要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