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安
摘 要:當前的數學課課件制作,由于仍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左右和課件制作技能的影響,而呈現出板書式、現象式、呆板式和封閉式等特點,嚴重影響了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所起的輔助作用。因而,用新課程理念來指導數學課課件的制作就迫在眉睫。教師在課件制作中,更新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創設教學情境,創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開發和利用網絡資源,都是在數學課課件制作中注入新課程理念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數學課;課件制作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普及,使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師將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了數學課課堂,給我們的數學課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也使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師投身到課件的制作上來。
就目前來看,絕大多數制作的課件或上網下載加工過的課件比較粗糙,表現形式單一,不能如意地表達自己的教學思想。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展開,教師的新課程理念也逐步確立了,但是在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數學課課件制作上,還有一段距離,甚至脫節。在課件制作上,有意無意地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
一、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的課件特點
1.板書式,又叫做提綱式
這些課件內容大多不過是取代傳統的板書而已,是普通課堂教學中板書的翻版,靜態表現的多,動態表現的少,單向運動的多,雙向交互的少,為教師制作的多,為學生制作的少。這種課件用于教學上,仍表現為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現象。這無異于現代版的填鴨式教學。
2.表面式
這是重形式、輕內容的結果。制作者把主要精力放在課件的外在形式上,忽視了課件內容的深入挖掘,造成內容與形式的脫節。表現為該動的內容不動,不該動的地方亂動;不該有聲音的卻到處是聲音;構圖過于花俏,色彩過于絢麗。用這些課件上課,教學就會變成一節放映課,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更談不上課堂教學的優化。
3.呆板式
呆板式即實用性、靈活性不夠。教師在課件制作中,把教材分析得很細很透,并一一分解后精心“刻錄”在課件上,如同電子課本,教與學的程序被硬件固定下來,不能隨著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而隨時進行調節,也不能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指導,整個教學被鼠標牽著走。雖然這些課件進入課堂后,只要輕點鼠標,便能按照預設的順序播放下去,但是這樣教師往往為了按預先設定的播放順序演示所準備的內容,課上就得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既定的流程上來,實質上是從“以教師為中心”變成“以多媒體為中心”。
4.封閉式
封閉式即課件內容完全來源于教材,認為教科書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有的教師為了輕松、省事,課前圍繞教材隨便找幾段材料拼成一個課件,上課時只是一“放”了事。這種課件形式表現為對外鏈接少,根本沒有使用網絡資源,從而呈現出一種不開放的狀態。這種課件一旦運用在課堂教學上,學生將無法擴大自己的信息量,更無法自主地學習,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就難以確立。同樣,教師的教學也會被迫回到一個投影、一本教材的傳統教學的老路上來。
縱觀以上種種特點,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教師忙于教學,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制作或修改下載的課件,只好草草收場。二是由于受自身計算機技能的限制,無法在課件制作中應用自如,貫徹自己的教學思想。三是存在著思想認識的誤區,把新課程教育理念和課件混為一談,認為只要有了課件,有了先進的教學手段,就等于有了新的教育理念。結果,教學中使用此類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只不過是灌輸方式的更新,穿新鞋走老路,絲毫沒有改變學生被動接受教學信息的狀態。“人灌加電灌”更加劇了學生的負擔。
可見,樹立新課程理念,用新觀念作指導,制作出適合本學科教學需要的課件就迫在眉睫了。
二、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數學課課件制作的有效途徑
1.更新教育觀念,是數學課課件制作注入新理念的前提條件
作為課件制作者,首先應該注重自身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把新課程理念貫穿于數學課課件制作的始終。在新課改形勢下,數學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樹立學生主體的觀念和平等、民主等觀念。結合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和基本要求,確立全新的知識觀、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課程觀等,促進教學觀念的全面更新。只有真正樹立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才有可能在他(她)的教學行為(包括課件制作)中,實施新課程理念。
2.堅持以學生為本,是數學課課件制作注入新理念的核心和關鍵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數學教學必須從過去的學科本位轉向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以學生為本,就要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新課程要求教師從高高在上“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下來,平等地與學生研究,成為“平等中的首席”。這就要求在數學課的課件制作上,必須克服“板書式”和“表面式”的特點,有條件的可以制作網絡課件,在教學中,通過校園網或互聯網,來實現“人—機”或“人—機—人”的教學系統,充分實現師生間和人機之間的信息交流,使教學成為一種雙向的信息流動過程,從而徹底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
3.創設教學情景,是數學課課件制作注入新理念的一個重要標志
新課程強調的是體驗性學習。要求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操作,還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重視學生直接經驗,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因而,數學課課件制作中,依據教學內容盡量挖掘教學情境。選擇合適的課件,例如Authorware、Flash等,可以制作功能強大的動畫,模擬虛擬的情境。根據數學課教學內容,在制作課件時,利用多媒體集成工具或網頁開發工具,將需要呈現的學習內容以多媒體、超文本的方式進行集成、加工、處理轉化為數字化學習資料,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進行探究、發現,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4.創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是數學課課件制作注入新理念的一個重要途徑
新的教育理念呼喚數學課教學要徹底改變學生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是數學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在課件制作中,無論是Authorware還是FrontPage等軟件制作課件,都要盡可能地運用超鏈接,在探究中協作。在網絡課件的支持下的研究性學習既是知識信息的超鏈接,也是合作學習成員間思維的互聯。
5.開發和利用網絡資源,是數學課課件制作注入新課程理念的一個必要延伸
開放性是新課程理念的一個要求。為克服傳統數學課資源的單一性,教師可以在課件制作過程中,突破書本,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擴充教學知識量。在課件制作前,將所需的資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的文件下或用FrontPage做成的內部網站,在課件制作中把它超鏈接進來,從而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訪問該文件夾來選擇有用的信息;教師也可以在課件中提供適當的參考信息,如網址、搜索引擎等,讓學生自己去Internet或資源庫中去搜集素材,從而使學生在對大量信息的篩選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多層面理解。
面對信息技術的沖擊和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要加強自身建設,強化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迅速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加強網絡知識和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投身到數學課課件制作的潮流中去,用新課程理念作指導,創造出有自身教學特色的適合于現代課堂教學的教學課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