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微
摘 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的畫圖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簡易的操作性,讓學生情有獨鐘,并成為兒童學電腦的必修技能,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如何在電腦繪畫教學中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探索了一些方法:創設情境、激趣樂學;思索對策、尋找方法;激情創作、展開想象;評價交流、激發動力。
關鍵詞:電腦繪畫;創造力;信息技術
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開設,為基礎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信息技術課滿載著時代的需求,滿載著素質教育的理念。為了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和表現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電腦繪畫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占據了較為重要的地位。電腦繪畫中那種近乎游戲的手法,特別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會激發起他們學習的熱情,把電腦繪畫作為一片成長的樂土。
那么,我們的電腦繪畫教學又該如何才能成為實施創造力的素質教育的平臺呢?
一、創設情境,激趣樂學
在課堂上情境的創設是非常重要的,是新課程非常推崇的一種新課導入法,我也非常欣賞這種方法,同時也親身體會到這種方法帶來的良好效果。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我也想方設法地去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融入情境中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靜了下來,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
例如,我在上《填充顏色》時就創設這樣的情境:“同學們,你們很幸福,因為在我們的身邊還有一些人,他們的世界永遠是黑暗的或者是黑白的,他們看不見五彩斑斕的世界,他們看不見這些美麗的色彩,看不見蔚藍的天空、火紅的太陽……我們雖不能讓他們重見光明和色彩,但是我們心中懷有美好的希望,愿世界充滿愛,愿世界充滿色彩。”孩子是天真無邪的,創設這樣感人的情境,可以激發了他們的同情心和愛心,又根據低年級學生熱情、樂于助人的特性,向他們提出求助,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情境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二、思考對策,尋找方法
我個人認為,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當代教育不能讓教學內容展現層次性,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也不能達到讓學生體會創新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同時也不能張揚學生的個性,無法激發他們更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學生剛剛接觸電腦,用鼠標畫畫的“技術水平”還很低,不可能讓學生在一節課上完成一幅帶場景的畫。那么,如何做到讓學生既要感受到情境營造的氛圍,又要集中精力在畫典型圖形的過程中掌握工具的操作呢?我思來想去,認為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半成品加工”法。
例如,在《添加文字》中我設計的半成品叫“詩情畫意”,出示一些描寫古詩的圖畫,讓學生根據畫意寫出相符合的詩句來。這樣設計,具有更大的想象和拓展空間,而且更好地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巧設作業,鞏固知識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作業在這中間擔任了重要角色。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作業設計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兼顧基礎知識的鞏固與能力的發展。正確處理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的關系,讓學生在練習中獲得滿足、愉悅和成功的體驗,對后續學習更有信心。由此可見,在新課改下作業設計的地位更加突出,關注作業的設計尤為重要。
例如,在《畫圓》一課中,我設計了“找異同”的作業。請學生用橢圓工具畫出紅色的圓圈,將圖中兩幅圖的不同之處標記出來。“找異同”是一個在兒童書籍中較常見的游戲,也是低年級學生所喜愛的游戲形式,將它應用在學生初學“畫圖”軟件中,目的是讓學生熟悉橢圓工具或其他基本工具的操作,同時用調色板設置紅色的前景色,并了解Shift鍵在畫幾何圖形時的輔助作用,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能得到初步鍛煉。
四、評價交流,激發動力
對學生的評價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學生心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建議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首先應是具體性、有針對性的。如果教師的課堂評價空泛,如隔靴搔癢,對學生的進一步提高學習沒有起到實質的作用,久而久之,學生在學習中會形成“聽覺疲勞——激勵失效”,不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
教師要用“愛心”來擦亮學生的眼睛,關注課堂中學生的表情或肢體語言等所傳達的心理需求。所以每次當他們完成了我的一個任務,哪怕只是一個很簡單的任務,我都不會忘記對他們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棒”。課堂教學評價是一堂“必修課”,對職業的摯愛,對學生的關愛,會給學生的思想插上一雙會飛翔的翅膀,至少讓他們能在我們教育者的課堂中自由翱翔。
“教學的藝術不只在于傳授本領,更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我深信: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些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機會,為學生創設有利于創新的學習環境,他們的創造力會得到最充分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