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有效教學這一教學理念備受關注。現代教育研究表明,有效教學是建立在兒童原有經驗基礎上的,沒有兒童的主動參與和原有經驗的建構,都是低效學習。可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知識的關鍵。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可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是廣大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本人現結合自己的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教學的實施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吃透教材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
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說,“要掌握新的教學理念,要了解新教材的編排特點,改進我們的教學”,然而在教學中卻看不出新教材所體現的教學理念。因此,我們只有用科學的方法去深入研讀教材,準確、全面地了解教材的編排特點、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蘊涵的教學理念、教學的基本過程、自主與合作的契機、教師指導作用的關注點等,合理利用教材的資源并能夠創造性地拓展補充,才能有效地改進我們的教學。
二、創設情境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基礎
思考起于問題,學習源于情境。《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毋庸置疑,創設情境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同時這也是當前課堂有效教學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情境創設應貼近生活。情境不僅應是現實的,還應該是承載數學知識的一個平臺,是改變枯燥、抽象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如,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一位教師創設《西游記》中“孫悟空與豬八戒分餅”的問題情境: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一戶人家用三個同樣大小的烙餅熱情地招待他們。豬八戒把一個餅平均分成了兩份,并快手快腳地吃了其中的一份,而孫悟空也把另一個餅平均分成四份,吃了其中的兩份。這時,豬八戒見孫悟空吃的份數比自己多,就大聲嚷道:“猴哥,你吃了兩塊餅,而我只吃了一塊,我也要再多吃一塊。”同學們,你們認為豬八戒的說法正確嗎?究竟誰吃得多?話音剛落,下面就議論開來,學生興趣濃厚。教師也就自然導入“分數大小的比較”中。
三、合作學習是實施有效教學的保證
“三人行,必有我師。”合作學習從古至今就受到重視,合作學習既能改善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還能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激勵每一個學生發揮出最高水平,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觀念。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尊重每一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
四、科學評價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延伸
卡耐基說過:“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兒童尤其天生喜歡鼓勵和贊美。因此,教師準確合理、富有鼓勵性的評價,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實施科學而有效的評價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評價形式要多樣
評價要有實效,首先要創設民主評價的氛圍,讓學生敢于評價、善于評價;其次,評價形式多樣化才能調動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評價形式有單向評價,即師評生、師評組、生評生、生評組;有雙向評價,即生生互評、組組互評、師生互評。
2.評價方法要客觀公正
數學課堂教學評價主要針對教學活動中師生參與的主動性和活動質量等情況進行評價。為了使評價具有針對性、客觀公正性,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一些評價方法,如,評價學生參與活動是否積極主動,傾聽別人的意見是否認真,表達是否流暢,能否有禮貌地質疑、解難,是否有較好的領悟、歸納別人觀點的能力等。
3.評價語言要有激勵性
課堂評價時教師應使用豐富的、激勵性的和發展性的語言,如,“你真行”“你大膽發言,積極動腦,一定會成功”“這樣下去你會越來越優秀”等,或用一個眼神、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親切的撫摸等肢體語言表達對學生的肯定與贊賞。鼓勵、贊賞必須建立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這樣的評價方式才恰當有效,才能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
總之,要實現有效教學,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方法,還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學,凡是學生能自己動手做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做,盡量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展示能力的機會。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