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霞
摘 要:注重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興趣和學習個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
關鍵詞:語文的實踐;語文與網絡;學生活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談到綜合性學習時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在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可以看出就綜合性學習和其他學習方式相比較而言,它涵蓋的內容、方式更廣泛,更能注重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興趣和學習個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這種探究既有利于學生個體獨立地鉆研,也有利于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更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的品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語文綜合性學習沒有固定的教材和具體的標準,教師在指導綜合性活動時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的事情經常發(fā)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媒介,有形象的呈現(xiàn)方式、便捷的交互技術、豐富的資源優(yōu)勢,為我們指導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開辟了一條很好的途徑。于是我在指導學生語文實踐活動過程中,對網絡資源的有效利用,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開辟交流平臺,挑起話題
近年來接二連三報出食品安全問題,接連不斷發(fā)生的惡性食品安全事故,引發(fā)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但對于五年級的學生觸動卻不大,學生放學后從小地攤買零食、炸土豆片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于是我在班級網站上發(fā)布了“含敵敵畏的金華火腿”“阜陽劣質奶粉導致的大頭娃娃”“含瘦肉精的豬肉”等事件。學生開始在網站上參與評論、交流感受。
于是我?guī)ьI學生進行了一次“小記者在行動”語文實踐活動,我號召全班學生積極參與食品調查,教他們寫調查報告。我相信借助調查報告可進一步了解他們,也會對他們進行一次別開生面的評價。
二、拓展交流空間,延續(xù)熱情
學生利用周末時間走上街頭,開始記錄、調查。一回家就將拍到的照片傳到班級空間,在圖片后有文字說明。學生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了,嫌班級空間的交流不夠及時,干脆成立了“小記者”群。在群里,每個學生便成了群友,相互交流,直接“面對”,文字與語音協(xié)同使用。學生間的交流從教室內移到了校外,話題從課本移到了社會。它突破了以往教師空洞乏味的說教,有效地引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
在活動過程中他們懂得了觀察社會,學會了合作,學會了表達。可以說,在這次活動中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他們懂得了在課堂上教師無法用語言傳授給他們的許多知識。
學生在“小記者行動”中先通過網絡搜集資料,然后調查走訪,他們體驗了成功的喜悅,也體驗了失敗的無奈。由于網絡的介入,我和學生的交流是平等的,這種平等又激發(fā)了他們的表達熱情,使他們自由的意志、豐富的內心世界盡情表露。
三、網上展示風采,感受成功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同伴和師長的認可與尊重的需求。如果教師能及時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成績,創(chuàng)設一個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內心將會產生更為強大的學習動力。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也應牢牢把握這一心理規(guī)律。因此,我又及時制定了《小記者之星》評選辦法,將評選出來的學生拍照和小論文一同發(fā)到班級網站,展示風采。
這次小記者行動帶給了學生不同的感受。盡管取材角度不同,但都寫出了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通過他們稚嫩的文筆可以看出,通過這次活動他們不僅了解了很多食品的黑幕,而且對于語文學科中有關食品的知識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可以看到由于活動的設計調動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在網上的交流是平等的、質樸的,活動結束后總結的活動方式——調查報告是學生樂于接受的。因此,這次活動有效地達到了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
四、關注學生,有效引導
當一篇篇有關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在班級網站上呈現(xiàn)時,文章后的跟帖一聲聲對中國食品安全的申討,讓人充分感受到了學生的義憤填膺。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可能會發(fā)展成為學生對現(xiàn)實的不滿,直接影響他們的良性發(fā)展。
當發(fā)現(xiàn)學生可能會有不良情緒時,我在網上發(fā)布“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挑戰(zhàn)人們的底線,一些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日漸成為市場新寵,然而要購買到真正的綠色食品,還需要擦亮我們的眼睛。”“怎樣買到綠色食品”立刻成了小記者們追蹤的目標,不滿、批判的情緒轉變?yōu)閷G色食品的期盼,對國家正在努力改變食品現(xiàn)狀的認可。在網絡環(huán)境中我能夠及時關注學生的行動過程和體驗,抓住教學契機,掰正學生的思想,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小記者在行動”既使學生充分體驗到了綜合實踐活動帶來的成功和喜悅,又調動了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性,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使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進入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郅庭瑾.教會學生思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