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波
為幼兒提出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所以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在操作活動中可以培養幼兒科學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有時,不一定提供非常豐富的材料才能引起幼兒探究的興趣,如夏天下雨時我只為幼兒提供了雨傘這一材料,同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在操作活動中可以培養幼兒學科學的自信心、獨立性和創造性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讓幼兒獨立進行選擇、獨立操作、獨立進行觀察發現,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信心、獨立性和創造性。我發現小朋友特別羨慕媽媽漂亮的高跟鞋,小朋友也對爸爸的大鞋子特別感興趣,于是我組織了“有趣的鞋子”科學教育活動,讓幼兒把爸爸媽媽的鞋子帶到幼兒園里來,我還有意識地增添雨鞋、棉鞋等鞋。在《大鞋與小鞋》的音樂聲中,我讓幼兒自己選擇穿上向往已久的大鞋子,幼兒開始時興奮地跟著音樂邊唱邊跑:“我穿爸爸的鞋,就像兩只船……”不一會兒,他們就嚷嚷了:“老師老師,穿媽媽的高跟鞋要跌倒的,爸爸的鞋子太重了,走不動啦,還是穿自己的鞋子最舒服。”幼兒在自己的實踐中發現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道理。
三、在操作活動中,可以提高幼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科學活動“讓熱水快點變冷”中,我出示一杯熱水,向幼兒提問:“哪些辦法能讓熱水快點變冷呢?”幼兒有的說用勺子、筷子攪拌,有的說在熱水里加冰塊,有的說把熱水放進冰箱里去,有的說把杯子浸在冷水里面,有的說用嘴吹……幼兒一共想出了十幾種辦法來。于是我請他們自己運用這些材料來驗證,到底哪一種辦法能讓熱水快點變冷?操作后幼兒發現:在熱水里加冰塊能迅速變冷,但操作中幼兒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都用的是在熱水里加冰塊的辦法,但他的冷得比我的快。于是在我的引導下又讓他倆一起操作試驗,共同解決問題,最后這兩位幼兒終于知道了是因為加的冰塊數量不同,才冷得不一樣快。另一組小朋友又發現了同樣用筷子攪拌,但冷得不一樣快的問題。
總之,兒童是主動學習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知識經驗的主動建構者。教師要支持和引發幼兒的操作、探究、實驗、制作等活動,在獲得了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的基礎上歸納、概括,最終得以真正的內化,要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