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樹果
一、研究背景
我在20年來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現象:當學生對一個問題回答不出時,我就會又提出幾個問題,試圖用這幾個問題來引導學生理解第一個問題。但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教師、學生均事倍功半。怎樣在課堂上進行有效提問,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提出一個好的語文問題是提高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重要環節,“提問得好即教得好”。這種看法不無道理。我們知道,好的課堂提問具有增進師生交流、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等教學功能,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決于教師提問的技巧。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有效教學的基本狀態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坝行釂枴币馕吨處熕岢龅膯栴}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
課堂提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要求,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的重難點以及學生實際,設置一系列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思考回答,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手段。
有效:《現代漢語詞典》對其解釋是:“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庇行蕴釂柺侵柑岢龅膯栴}能使人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理論依據
1.傳統中“啟發式”的教育理論
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關于教學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張是“學思結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痹鯓邮埂皩W”的過程成為“思”的過程呢?這就是孔子的“啟發誘導”的教學思想。學習離不開啟發誘導,提問在課堂教學諸因素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對學生掌握創造方法具有決定作用。課堂教學論中指出設計課堂提問必須以認識論為基礎,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知識體系為依據,針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思維的關鍵點上提出問題。
四、研究的目標
1.研究目標
以研究科學有效的課堂提問為核心,扎扎實實地開展課例研究,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1)精心設計問點
①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教師的提問,要講究感情色彩,努力創造出一種新鮮的、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火花得到迸發。教師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接受信息不相適應而產生的心理失衡,提出問題,特別是能打動學生的心。
②抓住知識點的坡度提問。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課堂提問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設計提問要講究坡度。教師巧妙的設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學生接受新知識做了鋪墊,減緩了思維的難度。
③抓住思維的發散點提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在求同思維培養的基礎上,強調并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的訓練,讓學生盡量提出多種設想,充分假設,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答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尋找答案。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④抓住知識的聚合點提問。聚合點是知識網絡上的交點或綱。圍繞聚合點提問,更能突出重點,使學生理清線索,系統掌握知識。讓學生找出兩者之間的異同點,找到它們的聯系,更深刻地理解有關概念和規律。
(2)把握提問火候
課堂提問要抓住時機,看準火候。提問火候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提問的課堂時機;二是提問后的等候時間。
(3)選好提問方式
提問的方式從內容角度說是指問什么樣的問題。如,知識型問題、理解型問題、應用型問題、分析型問題、綜合型問題、評價型問題如何實現有效操作。
(4)及時給予反饋
有的語文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對錯與否不作評價,馬上又提出第二個問題叫學生回答,或者評價含糊其辭,叫學生如墜云霧,摸不著頭腦;或者只說缺點,不說優點;或者過早把答案告訴學生,代替學生思維。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在學生經過思考、回答后,給予客觀的、鼓勵性的評價或必要的指引。
(5)優化提問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思維興趣
有人打過一個比方:情感對于思維,猶如能源與發動機,沒有能源,再好的發動機也無法啟動。良好的情感氛圍,能賦予學生愉快積極的情緒,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思維。作為課堂氣氛創設和保持的主導者,教師應努力做到:
①保持良好的提問心境。
②尊重學生的提問權。
(6)優化提問的思維氛圍,促進學生積極思維
消除學生畏難情緒,激發思維積極性。設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學生實現智力和知識中的“現有水平”向“未來的發展水平”的遷移,因此,問題總有一點難度,這就造成部分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思維,首先要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
五、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實驗研究準備階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
①撰寫開題報告,召開開題研討會,研討實驗研究方案。制訂課題指南。
②第一階段:實施階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
制定實施研究方案,展開課堂教學研究。
③第一實驗階段:檢查和總結。(2012年6月-2013年3月)
根據第一階段:實驗研究的匯總的情況,調整實驗研究方案。
④第二階段:實驗研究(2013年3月-2013年11月)
根據階段檢查調整實驗研究方案,展開第二階段的課題研究。
⑤課題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