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聯系作文教學的實踐,我在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寫作欲望的感受,概括起來有三點。
一、創設情境,展開想象
任何作品的創作都離不開想象,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產生寫作的欲望。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優美的音樂、精彩的圖像、生動的描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這種情境中,喚醒了學生編寫童話故事的欲望,創設了教學內容的相應場景氛圍,使學生在一個虛擬而真實的生活空間里得到深切的體會,急于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時看不到苦思冥想的學生,他們個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活躍,爭著編寫故事。
二、關注現實,開闊視野
我們的周圍每天都發生許多的事,那么怎樣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中的事呢?首先,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開闊學生的思想視野,面向社會。其次,在平時的教學中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看各種書籍以及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人與自然”“地球故事”等欄目。使他們的視野開闊了,思想和感情豐富了。逐漸進入了“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佳境,他們既有所思,又有所想。要把他們所思所想很自然地表達出來。
三、激發真情,直抒胸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充分發揮“感情”在作文中的催化作用。
開展各種活動也可以激發真情,直抒胸臆。冰心曾給北大附小題詞:“專心地學習,痛快地游戲。”充分地肯定了玩兒在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位置,因為學生對玩兒最感興趣,思維最容易插上想象的翅膀,表達起來也最順暢。開展各種活動既能讓學生痛快地玩兒,又能激發學生的協作欲望,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這樣問:“你們覺得這個游戲有意思嗎?哪個地方有意思?”由于學生注意觀察了,搶著回答。如,在“貼鼻子”游戲中劉媛媛這樣說:“張力右手拿著‘鼻子,左手在臉上東摸西摸,不知往哪兒放好,底下的同學可著急了,大聲喊著,張力往右、左、上、下,喊成一片。張力不知聽誰的好,最后把‘鼻子貼在臉上,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學生發言積極,氣氛活躍,都想把自己認為最有意思的地方說出來,我看到時機成熟,問道:“你們愿意當‘攝影師,把同學們的一言一行、歡聲笑語的場面拍攝下來嗎?”學生紛紛拿起筆,心里話不由自主地從情感深處涌出,寫出的作文生動、有趣、情感真實。
以上所述,只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做法和感受。在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寫作欲望的方法還有很多,還有待我們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