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彩云
一、背景及理論依據
俗話說,人生百行,以孝為先。中華民族歷來以“孝”字作為評判一個人品行的重要標準。“臥冰求鯉”棄官尋母“賣身葬父”等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是中華民族厚重文化的一部分,曾教育、影響了無數代人。根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融洽的家庭教育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家庭角色和責任感。對于處在近青春期的小學畢業生來說,生理、心理都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在這一時期,與父母的關系如何,直接影響著父母對其教育的效果,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1)有利于孩子智力和人格的健全發展。(2)有助于孩子個性的和諧發展。(3)有益于促進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而家庭教育中不良的家庭教育卻已成了不可忽視的現狀。
例1:我有一朋友,夫妻倆工作很忙,空余時間就叫孩子理財,在家掃地、洗完、擦桌子都要收取勞務費20元,一次父親很疲憊,叫孩子給他端杯水給他,孩子說:“可以啊,給我20塊。”這時父親有些惱怒說:“你吃的喝的都是老子給,叫你給我端杯水來還收錢。”之后就是一頓斥責。
例2:有一家長說:“我們家就這一個孩子,爺爺奶奶都很慣著,還動手打奶奶欺負奶奶。不叫他干的事他偏干,客人來了也沒規矩,看到他就好頭疼。”
現在,我們的孩子都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試問:“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呢?都說孩子不聽話、不懂事、沒禮貌、不孝順,但有沒有想過根源所在呢?”
二、活動課的主題
孝順父母。
三、活動課的主要目標
1.了解自己的爸爸媽媽。
2.要孩子懂得關心、體諒父母。
3.幫助孩子在此次活動中懂得孝敬之道。
四、課前準備的主要內容
1.在班上進行一次親子調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
2.在網上剪切一些敬老愛老的故事視頻和中華德語故事。
五、活動的主要過程
(一)父母是個偉大的名字,我們常常把父母比作皓皓長空中的明月,把光芒無私地灑向人間;我們常常把父母比作一棵大樹,為兒女撐起一把愛的保護傘。我們也愛父母,我們也總想著將來如何報答父母。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與父母的關系卻也有著不和諧的時候。下面是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畫面……
1.出示幼兒在家任性不尊敬長輩的視頻
視頻一:孩子要求晚餐一定要出去吃KFC,因為父母剛下班,好累,想在家休息一下,所以沒有答應孩子的要求,孩子就大發脾氣,哭鬧任性……
視頻二:今天沒有下雨,可是孩子想帶雨傘幼兒園,可媽媽不允許叫帶,于是哭鬧的聲音響起來了……
視頻三:孩子沒有收拾好玩具就跑來吃飯,可是飯菜又不合胃口,這時就和爸爸媽媽撒嬌發脾氣了。接下來爸爸媽媽就好好地收拾了……
出示后,請孩子們自由發言:說說你自己的感受如何?在家時你曾和同父母發生過什么沖突,你當時是怎么做的呢?
2.怎樣才能與愛著我們的父母更好相處呢?我們該如何孝敬父母,能為我們的長輩做些什么呢?
這就是今天這堂課我們要討論的話題。
(二)通過過觀看經典故事和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孝敬父母的事例來想想自己應如何孝敬父母。
1.觀看中華德育故事并隨機點播。
2.游戲:我了解的爸爸媽媽。
小朋友們自愿參與兩人一組,搶答問題不可夸口,要把在家最真實的自己那表現出來,游戲結束有班級教師頒發細心寶寶獎兩個、愛心寶寶三個、乖乖寶寶四個。
(三)由老師出題:
1.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是什么?
2.爸爸媽媽最喜歡的飯菜是什么?
3.爸爸媽媽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
4.我為爸爸媽媽做了哪些事情讓父母高興?
5.如果和爸爸媽媽發生沖突,該怎么辦?
(四)教師小結:孩子們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孝,可能每一個兒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中國民間有一個說法叫做“百善孝為先”,一切從孝開始做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做個孝敬父母的乖寶寶,加油!
大屏幕播放《跪羊圖》。(師生齊唱)
活動結束共唱《跪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