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爭為
摘要:由于受到師生英語水平、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難易程度等因素的制約,目前全英語授課在雙語課程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這必然會影響雙語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根據(jù)程序設計類課程的特點和筆者多年來在國內外教學的經(jīng)驗,文章對如何開展程序設計類課程全英語教學進行研究,從課程設置、教材選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等方面闡述如何提高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全英語教學的可行性,并提出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雙語教學;全英語教學;程序設計;教學方法
雙語教學是把外語作為知識的載體,使所講授的知識與英文語言相聯(lián)系,不僅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從兩種語言、兩種思維角度來理解同一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根據(jù)要求,雙語課程的外語授課課時必須達到該課程課時的50%以上(含50%)。
但目前由于受到師生的外語水平、學科特點、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性質的制約,國內的雙語教學絕大多數(shù)都是采用英文教材、英語考試、英語練習,而課堂教學卻采用全中文,或者中英文混合的方式進行。有的教師和學者認為這樣效果更好,因為學生不能直接用英文思維,對所聽到的英文理解會有延遲,而知識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這就會導致后繼內容的理解空白。也有人認為使用全英語教學可以迫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主動性,達到快速提高聽說能力的目的。如果在課堂上用中英文兩種語言進行教學活動,學生會下意識地依賴母語,而忽略英語教學的內容。到底采用哪種方式更好,這一直是這些年來爭論的熱點。
雙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國際合作意識、國際交流與競爭能力的外向型的信息工程領域專長人才,其中首要的任務就是使我們的學生具備與國外同行進行領域知識交流的能力,包括對英文文獻的理解以及面對面直接進行信息交流。”因此從教學目標看,中英文混雜的雙語教學只是過渡,最終“雙語”教學應該轉換為全英語教學。
由于全英語教學的比重取決于多種因素,因此什么課程能采用全英語教學,如何開展教學,不能一概而論,必須經(jīng)過仔細研究、分析和實踐才能得出結論。程序設計語言(高級語言)與自然語言(英語)更為接近,用到了大量的英文單詞;而且相對而言,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實踐性較強,有大量的實例和實驗用于讓學生理解原理,進而理解原理的一般性英文表述。筆者從事雙語教學研究多年,曾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普渡大學韋恩堡校區(qū)做高訪期間,參與了雙語教學項目,并擔任了Java課程的教學工作。經(jīng)過不斷的實踐和總結,筆者認為程序設計類課程采用全英語教學具有可行性,下面將從多個方面詳細展開。
1、課程設置
由于全英語課程能否開設,學生的英語水平是一個大的決定因素,所以課程的開設時間和課程性質是至關重要的。
1.1 雙語課開設的時間
這門課程適合開設在大學二年級或三年級。這樣設置的一個因素是學生的英語基礎。經(jīng)過1-2年的大學英語學習,經(jīng)過四、六級英語考試的歷練,學生的英語基礎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程序設計基礎。掌握了程序設計思想的學生在面對新的程序設計語言時,只需要了解該語言的語法特點就可以在很快的時間內融會貫通,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雙語教學專家Stephen Krashen和Jim Cummins也說過,對于那些英語并不熟練的學生而言,如果他們具備了一定的知識背景和技能,學起來就會輕松很多。
1.2 將雙語課設為選修課
每個學生的英語水平有高有低,對程序設計語言的掌握程度有好有壞。更主要的是每個人的學習目標不一樣。有的學生只是為了一張文憑,只要求順利通過,拿到學分就可;有的學生希望畢業(yè)后能進外企工作;有的學生打算今后出國留學深造。將雙語課設為選修課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作出選擇,從而使班級的整體英語水平處于一個較好的起點;而且選修雙語課的學生因為有目標,所以有學習動力,這有助手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
2、雙語教材的選擇和教材建設
好的教材不僅易于理解,還可以加深對專業(yè)知識的認知,節(jié)省閱讀時間,減少學生對全英語教學的恐懼感,同樣也能節(jié)省教師的備課時間。
2.1 選擇易讀性好的英語教材
有不少學者認為國內程序設計課程設置與該課程在國外的設置存在差別,我們完全依賴國外的原版教材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的雙語課程采取選用英文原版教科書加中文教學參考用書的形式。其實程序設計課程在國內、國外的差別并不大,我們完全可以多選用一些英文的參考用書,或者英文網(wǎng)站、文獻作為參考。如果采用了中文參考用書,學生就會對中文書產(chǎn)生依賴性。在之前的雙語教學中我們做過這樣的嘗試,找一些有中文譯本的原版教材,結果不光學生越來越依賴于中文譯本,連教師備課也基本上依靠中文譯本,這就失去了雙語教學的真正用意,因此筆者堅持選用沒有譯本的原版教材。但選教材時的側重點必須明確,那就是可讀性。對于一些難理解的概念,教材能通過比喻、簡單的實例、相應的圖表,將其交代清楚。
例如,在介紹面向對象的概念時,原版教材是這樣寫的:我們可以把類代碼想象成一張“藍圖”,用它來創(chuàng)建具體對象。當我們按照藍圖建造了一座房子,可以說創(chuàng)建了一個房子實例,也可以根據(jù)需要按照藍圖建造多座房子。所以類不是具體對象,而是對象的描述。程序運行時就可以使用類來創(chuàng)建具體對象。每一個由某個類創(chuàng)建的對象,我們稱之為該類的實例。(You can thinkof a class as a code “blueprint”that can be used tocreate a particular type of object,When we use theblueprint to build an actual house,we could say weare building an instance of the house described bythe blueprint,If we so desire,we can build severalidentical houses from the same blueprint,So,aclass is not an object,but a description of an object.When a program is running,it can use the class tocreate,as many objects of a specific type as needed.Each object that is created from a class is called aninstance of the class。)
這段英文不復雜,淺顯易懂,沒有難懂的單詞和語法,卻把知識點交代得很清楚。因此類似這樣的教材才是雙語課應該選擇的教材。
2.2 編寫適合雙語教學使用的實驗指導書
實驗是程序設計類課程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語法思想是通過實驗來鞏固和加深理解的。目前在市面上與教學內容和進度配套的優(yōu)秀實驗指導書很少,因此編寫實驗指導書是很有必要的。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實驗能否達到效果,只有通過學生的反饋才知道,這是一個不斷修改、不斷實踐的過程,并且要根據(jù)社會需要和技術的發(fā)展,不斷充實更新。這對學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2.3 用全英語教材備課
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在文字的表述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雙語教學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并用英語思維構建起某門課程的知識體系,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英語口語再好,翻譯再流暢,如果只用中文教材備課,很可能發(fā)現(xiàn)不了這種差異,或者遺漏了某些差異,這會使雙語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堅持使用全英語教材備課。
3、理論教學方式
采用哪種理論教學方式是和課程本身的特點緊密相關的。程序設計方法和人的自然思維極其相似。因此采用自然英語的思維來講授這些知識既有利于描述算法和程序設計方法,又便于編寫程序代碼。
3.1 一邊寫程序,一邊講解
在國外很多教師都采用這樣的方法。贊科夫說過:“扎實地掌握知識,與其說是靠多次的重復,不如說是靠理解,靠內部的誘因,靠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而達到。”如果教師直接講解知識點和語法,學生會覺得枯燥,不愛聽。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拋出問題,和學生一起分析問題,并用程序代碼來解決問題,這樣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為這門課程具有應用價值。這樣做可以適當?shù)亟档蛯φZ言表達的要求,因為程序代碼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的第二種語言,而且能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
3.2 采用PPT來輔助語言表述
教師可以將概念性的、描述性的內容寫人PPT。PPT中文字不宜過多,避免引起學生反感。不易講解的地方可以配圖說明,必要時可以用板書。有了這些輔助手段,即使英語描述不到位,學生也能通過這些信息把握主題。
3.3 課堂練習
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練習,讓學生當場做。時間一般在5-10分鐘為宜,最好是紙質的,偶爾收上來批改一下,這樣會讓學生認真對待,讓學生逐漸熟悉如何用英文做出書面解答,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方法是筆者在國內外教學實踐中看到、學到和用到的。
(1)在課程開始前可以談論一下教學之外的東西,如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活躍一下課堂氣氛。比如,在每次課前教學生一些簡單的中文,比如“早上好”、“謝謝”、“我愛你”等,大家笑一笑,心情會輕松很多。
(2)鼓勵學生提問和發(fā)言。對于主動提問和發(fā)言的學生,無論正確與否都要給予鼓勵。
(3)尋找貼近生活的實例進行講解。這是最重要的,好的實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比如汽油價格的漲跌制度就可以用來介紹if statement、嵌套if statement和邏輯運算等知識點;買彩票實例可以用來介紹數(shù)組的概念。這樣做可以啟發(fā)學生用程序的方式解決問題,將程序的組織結構、語句含義、運行流程和實際問題對應起來。
4、實驗教學方式
實驗教學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而言,實驗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國外有不少好的方法供我們參考和學習。
(1)根據(jù)學生數(shù)量來指定輔導教師的數(shù)量。國外上實驗課時,一個班一般不超過15人,而且配備助教。這樣可以基本保證教師及時回答學生的問題。
(2)實驗分為課內實驗和課外練習。課內實驗要求學生必須在課內完成,其內容相對簡單,考核結果計入平時實驗成績。課外實驗的難度要控制在絕大多數(shù)學生無法在課內完成,需要在課后花一定的時間來復習本次課的內容才能解決。
(3)每個階段貫穿一個大實驗。這個方法其實已經(jīng)有研究者提出。因為知識間都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通過一個大實驗可以把所學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解決更大的問題。同時這也是對先前知識的一種復習。其實很多時候把問題單獨看會覺得簡單,融合起來后會遇到很多問題;而這種查錯、糾錯的能力是一個程序員所必須具備的。
(4)學生評價。一門課程的建設需要經(jīng)過多年的積累。就像一個原型,需要不斷地完善,實驗亦是如此(2.2節(jié)中已說明)。
(5)作業(yè)批改要有詳細的評價標準。教師的評價越詳細,學生對自己的了解就越多。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存在的問題,才能改正問題,取得進步;而且量化的評價標準對成績而言,也更顯公平公正原則。
5、其他
一門課程的建設,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課程設置、教材選擇、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外,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改進和完善。
(1)Office Hour。現(xiàn)在國內很多高校的教師在上完課后就很難找到他們。雖然教師留了電話和郵箱地址,但是絕對沒有面對面講授的效果好。雙語課程就更應該給學生更多運用英語交流的機會。
(2)考試次數(shù)的安排。考試的目的是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復習。國內高校課程的考試一般是一學期安排一或兩次(期中和期末)。而全英語教學所需要的復習時間相對較長,因此可以多增加一到兩次的考試,將復習時間分散。教師還可以提供和考試內容相近的練習給學生。學生只要做完并理解了這些練習,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課程評價。現(xiàn)在大多高校只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而對課程的評價卻沒有或者評價很簡單,并沒有形成一個評價體系。當然評價體系的建立并非易事,這也是許多學者一直以來研究的一大課題。
6、結語
綜上所述,程序設計類課程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由于程序設計語言的語言表述、語法結構、算法邏輯等和英語思維比較接近,使得這類課程相對比較容易開展全英語教學。當然教學的開展同樣也會受到師生英語水平、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難易程度等因素的制約。但我們可以合理地設置課程的開設時間和性質,來提高班級原有的英語水平;選用可讀性強的原版教材進行備課、教學,來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合理地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教與學的過程更加自然、生動;合理地組織、設計實驗教學內容,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引進國外的一些方法加強課后的交流與指導,建立合理的考試和課程評價體系,通過多種手段、多種方式,以及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實現(xiàn)雙語教學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