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出版行業人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而言,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新聞媒體所肩負的社會責任重大。研究媒體如何助推出版行業人才充分就業,需要從社會管理創新下就業協同、媒體助推大學生就業的協同作用及其協同路徑三個方面進行。研究表明,媒體協同就業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就業助動力作用的十個方面。
[關鍵詞]媒體;出版行業人才;就業;協同;路徑;社會管理
[作者簡介]周貞云,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基金項目]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KYF2156110
09),浙江省語言文字“十二五”科研規劃立項項目(ZY2011C01)成果之一。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管理體系、創新社會管理機制,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雖然目前的出版業還是就業熱門,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出版科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2007年初上海文化行業人才招聘會上,上海解放集團、文新集團、文廣集團三大滬上傳媒集團招聘的記者、編輯類崗位數加起來不超過100個,而現場應聘編輯、記者的應屆生卻突破了6000人。再加上大量的非應屆生,崗位爭奪激烈。下面將從社會管理創新、媒體協同作用、媒體協同路徑三個方面研究媒體如何協同助推出版行業人才就業。
一、社會管理創新的視角
社會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總稱,而社會管理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社會管理(Social Management)是指在特定的社會現場(Field,F)圍繞特定的社會事務(Affair,A)、特定的社會實體(Entity,E)之間協同(Coordination,C)的過程。
根據實體性質、事務狀態以及協同作用,社會實體可分為團體、主體、客體、受體和輔體。在參與社會事務中,它們發揮各自的協同作用。因此,關系民生的就業問題,就是指在就業現場中不同就業實體間圍繞如何就業問題開展就業管理和服務的協同過程。針對出版行業人才就業市場,社會實體包括就業團體、就業主體、就業客體、就業受體和就業輔體,分別泛指政府、人才、高校、企業和媒體。在就業協同過程中,它們各自為出版行業人才就業起到牽動、能動、拉動、推動和助動的作用。
基于社會管理創新協同視角,為推動出版行業人才就業形成協同力,政府應發揮牽動力作用,應聘者應發揮能動力作用,企業應發揮拉動力作用,媒體應發揮助動力作用。就業協同力用來評價社會的就業協同能力,反映政府、應聘者、企業和媒體之間在就業中“協同”的整體水平;而就業助動力用來評價媒體的就業協同能力,反映媒體在就業中“助動”的水平。
二、媒體協同就業的作用
新聞媒體因其豐富多樣的傳播方式、迅疾的信息傳播速度、廣泛的受眾范圍等特點,在應聘者就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媒體就業報道應肩負的社會責任,就是促進就業、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這正是社會管理創新視角下媒體助推就業的協同作用所在。在出版行業人才就業協同中,媒體助動力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解讀就業政策,傳遞政府溫情
為保障人才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媒體要貼近民生關注就業,做好“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上情下達,不是簡單地傳達就業政策,而是詳細地解讀就業政策,讓應聘者理解和應用相關政策為自己就業創業服務。下情上傳,不僅反映人才就業的真實狀況,還要反映利用就業政策的實際效果,充分發揮信息反饋和輿論監督作用。
2. 發布就業信息,引導供需對接
作為企業與人才之間的話語橋梁,媒體要認真傳播就業信息,達到信息對稱,實現就業供需有效對接。在傳播過程中,充分發揮服務功能,做到量多、面廣、準確、快捷,這是大學生更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的關鍵。
3. 分享就業經驗,強調典型引路
對于就業主體的大學生,不少媒體少有報道就業典型,同時就業普遍性難題也無法傳遞。因此,大力宣傳就業典型,分享成功經驗的同時更要傳遞信息,通過鮮活事例為大學生指點迷津,讓大學生明確自身定位,塑造良好心態,提升就業能力。
4. 透視就業要件,提振社會信心
各媒體應憑借各自優勢,聚焦就業重要事件,進行深度透視分析,將社會責任感轉變為一種身體力行的支持,將歷史使命感轉變成一種提升信心的力量,唱響“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主旋律,讓人才發現潛在價值和就業希望。
5. 支持公益活動,搭建就業橋梁
媒體具有聚合優勢渠道資源的功能,便于吸納協調聯合各種社會力量,理應履行社會職責,依托節目內合外聯,邀請“意見領袖”進節目,提供多種就業途徑,舉辦社會公益活動,為大學生求職搭建橋梁。
6. 架構網絡平臺,拓寬就業渠道
網絡時代背景下,為出版行業人才拓寬就業渠道,新聞媒體需要搭建起重要的外部環境平臺,架構“政府—企業—高?!币惑w的就業信息網絡平臺,實現就業信息網絡化、透明化、公開化,讓畢業生在就業路上做“多選題”。
7. 利用好新媒體,提升就業服務
相比傳統媒體,新媒體對人們的吸引力更大,其種類有手機媒體、互聯網、論壇、微博 、博客 、播客 、即時通訊、門戶網站、搜索引擎以及網絡電視等。應將新媒體融入學生就業工作,積極發揮新媒體正面影響,將其負面影響最小化,促進就業服務工作。
8. 策劃正面報道,營造良好氛圍
在就業報道中,媒體不宜為一時轟動而進行新聞炒作。個案報道不能過于偏頗,負面報道不能過于放大,正面報道才是正道。營造良好就業氛圍,這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媒體等社會各界的充分理解和切實幫助。
9. 發揮輿論導向,調整求職態度
媒體要承擔更重大的社會責任,切實做好就業報道的定位、重點和策略,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從而引導出版業人才分析形勢、端正心態,并成為積極向上的求職參與者。
10. 開辦談話節目,調適求職心理
相比其他媒體傳播形式,談話節目具有理順情緒和心理調適的特殊功能。遇到求職問題時,通過主持人引導、嘉賓現身說法、心理學專家洞察診斷以及聽好友短信留言等互動形式,應聘者易于消除抑郁感和恐懼感,宜于學習求職技巧和經驗,起到良好的心理保健作用。
三、媒體協同就業的路徑
基于社會管理創新協同理念,政府(Government,G)、人才(Talents, T)、企業(Enterprise,E)和媒體(Media,M)作為出版行業人才就業實體,為推動就業事務在就業現場進行就業協同,為此可構建人才就業協同模型,簡稱GTEM模型。
根據GTEM模型,媒體助推大學生就業的協同路徑,與實體間協同的維度有直接關系。按照協同維度,媒體協同就業的路徑,分為一維、二維、三維、四維和五維協同路徑,可用不同實體(G、T、E、M)的字母組合來刻畫不同維度下點線面的就業協同路徑。下面將進一步探討不同協同的路徑下各自助推就業的方向。
1. 點協同路徑
點協同,又稱一維協同或稱自協同,是指媒體(M)與媒體(M)間內部協同。因而,點協同路徑可用M2M表示。M2M協同路徑,一要明確媒體助推人才就業的責任,二要明確媒體在人才就業報道中的定位。新聞媒體在就業工作中的責任:引導輿論、推動社會和諧,解讀政策、監測社會環境,提供信息、促進社會溝通;而新聞媒體報道助推出版行業人才就業的策略:一要有責任感,二要有預見性,三要有主動性。
2. 線協同路徑
線協同,亦稱二維協同,是指媒體(M)分別與政府(G)、人才(T)、企業(E)兩者之間的就業協同。因此,線協同路徑有3條:M2G、M2T和M2E。M2G協同路徑,媒體不但要傳達國家和政府的各種就業政策,還要用輿論監督政府的各種就業作為。M2T路徑,不僅要為人才就業進行牽線搭橋,也要為人才就業發揮輿論導向。M2E路徑,不僅要為企業提供人才需求的報道,還要追蹤大學生應聘求職的效果。
3. 面協同路徑
面協同,包括三維和四維協同,是指媒體分別與兩個及兩個以上就業實體間的更大就業協同。三維協同路徑有3條:M2G2T、M2G2E、M2S2E,四維協同路徑有1條,即M2G2T2E。M2G2T、M2S2E和M2G2E路徑,要求媒體分別著重協同助推好“就業政策與就業形勢”“教育投入與辦學特色”“專業選擇與職業匹配”“分層分類與專業設置”“人才需求和人才培養”“產業扶持與企業發展”等6個關鍵環節,M2G2T2E路徑要求媒體分別從“教育、經濟、宏觀和微觀”的視角協同助推好四大核心問題。
有學者通過媒體就業報道分析指出,新聞媒體需從搭建就業信息平臺、解讀政府就業政策、引導正確就業觀念、尋找就業、創業典范等方面加強報道。這些建議對緩解當下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確實是真知灼見。本文通過社會管理創新構建了出版行業人才就業協同模型,勾畫就業協同路徑,重點闡明媒體助推出版行業人才就業的8條協同路徑及其助推方向。鑒于此,希望媒體肩負更大責任和遠大使命,推動實現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1] 薛丹.新聞媒體在大學生就業中的作用[J].學習與探索,2009(6):138-139.
[2] 王敏.試論媒體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必要與可能[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6):38-41.
[3] 周貞云,王靜靜,鄭薇薇.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模型分析與解決對策[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75-78.
[4] 沈中禹,王敏.新聞媒體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的策略研究[J]. 探索與爭鳴,2010(3):49-51.
[5]唐濛,龍長征.論媒體在引導輿論促進社會穩定中的報道定位和應對策略——以杭州“大學生就業”報道為例[A]. “關注省情民意、促進社會和諧”研討會論文集[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