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雪峯
摘 要 本文對于病死豬被養殖戶拋棄所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并進一步探討政府部門所應當要承擔的責任、法律所賦予的權力及其政令宣傳的必要,并建議加強信息透明化;此外,運用我國已有的法律制度以減少不法情況,建構強大的食品安全法網。
關鍵詞 病死豬 食品安全 法網
自2013年3月初以來,從報章媒體報導得知在上海的黃浦江發現大規模漂流的死豬,數量超過一萬頭。經過溯源調查,也發現其他各省主要流域有漂流的死豬的存在。在我國,每年都有存在漂流的死豬事件,只是今年的數量特別多而被大家注意到。除了漂流的死豬被發現外,尚有其他因素所造成的死豬,如病死豬等,一直存在且持續進行中。
我國在 2009年 6月1日開始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在第二十八條第(五)款中有關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是有明確禁止生產經營食品;并也在第八十五條規定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或者生產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的制品,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的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在食品安全法實行后,我國對于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有了明確的規范,并且實施監督管理。若食品經營者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第九十六條規定承擔賠償消費者損失責任,或是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除消費者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其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如此重視消費者的法律條文的突破,但為何經營者仍要鋌而走險且不顧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
在打擊違反食品安全法的犯罪中發現不肖的食品經營者以低價買回劣質的病死豬肉后,進行加工成臘肉、香腸并通過物流配送,再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流入菜市場、店鋪、餐廳、食品攤販等,最后通向千家萬戶的餐桌并當成美味佳肴食用。整個食品供應鏈像是設計精良的流程,彼此上下串接且通暢;若消費者吃出問題后,后續應當到醫院進行看疹、治療、吃藥、復健等,看似吃了來歷不明的肉類后還可以繁榮我國社會醫療體系的謬論,實則侵犯每一位公民的民事權益,特別是生命權及健康權。從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刑法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的第一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中的第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第一百四十三條(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第一百四十四條(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相關規定,我國正在編織一張密不可透的法網,并借由此法網來保障人民吃的健康權益。
法網的建構是遵循有效的法律及積極的執行所產生的,但不是借口號所憑空創造出來。因此,即使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條例、辦法等的制定是多么的完善,仍然要經由政府相關部門的執法,才能發揮保障食品安全的真正功效,也能產生預期的效果。但每當危害食品安全的重大信息被披露發生時,人民其實想要知道的是政府相關部門的執法是否落實、是否定期抽查及檢驗所在管轄區域的食品是否安全,并且隨時不掩蓋地將檢查結果透過各種公知管道告訴大家;讓廣大人民不知不覺中享受知情權的權利,并提高生活的層次。由于病死豬或其他死因不明的豬肉內可能含有嚴重的食源性疾病的生物性危害物,如細菌及其毒素、病毒等有害的物質,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食物中毒事故,所以政府監管部門要加大力度查緝。
食品安全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涉及到民眾的健康和安危,政府監管部門以法律所賦予的職能更是責無旁貸的代表公權力執行任務。如果政府監管部門的執行人員有不履行法律所賦予的職能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不嚴格執法,或對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在不正確的使用或認識下造成執行上的疏失、過輕或者是過重,則再完善的法律法規,也不能有效的發揮。從新聞版面上,因執行人員對于病死豬肉流入市場的事實漠視或是不嚴格執行檢查、瀆職、受賄等的情況而被人民法院判刑的例子時有所聞;但這些病死豬肉流入市場的不爭事實,政府部門在知道或知悉后應當立即對當地民眾的身體健康情況進行追蹤、調查與研究。因此,在現今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食品安全法第八章 監督管理即是直接地對政府各部門賦予有權執法的權力,更是間接地考核這些政府部門是否徹底落實監督管理職責。若這些政府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未履行職責,且在其行政區域出現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如此在法律上明定的有關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的字眼突破,不但是我國對于食品安全的重視,更是要求每個主要負責人要兢兢業業地承擔重責大任、片刻不得懈怠地為廣大民眾對食品安全的嚴肅把關。
我們應當要對病死豬有正當的處理,養殖戶也應當配合政府的政令做好病死豬的處理。但即使有了政府的金錢補助,為何養殖戶仍要將病死豬或剛出生不久的豬仔扔棄到不應該扔的地方,探究其原因還是利益驅使所導致的。為了解決亂扔死豬的不法情況,一種消極的作法是嚴懲重罰。另一種積極作法是研究如何從死豬身上獲得經濟價值,如做成肥料等,或者由政府免費處理死豬并給予養殖戶一定額度的費用;如此養殖戶不必再擔心自身處理死豬的不便,也愿意自發性地交出死豬給政府處理。
結語
要吃得安心與放心,實則有賴于政府與廣大民眾的共同努力,共同打擊犯罪,讓大家都有健康及信賴的食品安全;也希望各地政府能夠串聯互通信息,對于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共同配合與合作,如此才能防范正要萌芽的、已進行中的食品犯罪。
參考文獻:
[1]楊青山.新華網 2013年4月1日:嘉興人曝死豬利益鏈.
[2]朱長河,呂靜及官鋒.晶報, 2012年8月21日:病死豬肉入市 兩執法者獲刑.
(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