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要:高中物理教學有助于學生物理知識的積累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結合實際的物理教學經驗,對高中物理教學中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途徑進行分析,希望可以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以及自主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有效;分析
一、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整個課堂活動中構建什么樣的師生互動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教師在整個課堂中以嚴厲的口氣來授課,那么整個氣氛就會相對緊張和壓抑,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會感到疲憊。因此,教師要善于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打破教師和學生之間不可溝通的圍墻,以親切的眼神、和藹可親的態度以及鼓勵的話語來給予學生心理上的鼓舞,激發其求知欲,活躍其思維,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最終“親其師,信其道”。
二、積極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
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塑造學生的興趣,進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切實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主張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在講解重力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乘坐電梯時的感受,在大家的討論中來加強學生對這段知識的理解。
三、科學合理地安排物理實驗
物理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但是在高考的緊張壓力下,高中物理課程時間緊、任務重,一些教師對物理實驗課的安排不是很重視,只是對實驗的原理和現象進行簡單的介紹,沒有達到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實驗目的。例如,當講解力的分解和合成的時候,有些學生可能知識點掌握不牢,此時如果通過實驗安排他們利用彈簧秤來驗證力的分解和合成,就可以加強對于這些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教師要注意將當前社會發展中的一些問題與物理知識進行結合,使學生理解物理學在科技進步中的重要作用,從更多、更廣的視角認識物理學的作用。例如,教師可通過神舟飛船的發射來向學生解釋失重現象、向心力、相對運動等一系列物理問題。
四、利用現代設備來輔助教學
物理學科的知識點相對抽象,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這可能對一些學生來說是個難題。而物理課堂中的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則正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欠缺。首先,多媒體課件可以將學生引入另一種學習方式,增加其興趣。其次,多媒體將教材中晦澀難懂的語句轉換為聲畫,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進一步的思考。例如,在講授“參照物與運動的相對性”這部分內容時,有時教師僅僅通過簡單的描述很難讓學生理解,如果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教學視頻,引導學生進入“相對運動”的教學情境中,那么學生就可以很好地掌握本節知識。信息技術以其獨特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因此,教師從實際出發,挖掘與發揮傳統教學工具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使用價值,促進多種教學技術手段的協同互補,推進物理教學模式的改革。
五、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之間的基礎水平、接受能力以及興趣方向的不同,導致每個學生對于物理學習在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因此,教師在上課前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合理地安排授課內容。首先,上課時不要忽視中下等生的存在,要提出一些淺顯易懂的問題來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和興趣。同時教師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然后給予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使他們學習解決物理問題的思路,讓學生體驗到解決物理難題后的滿足感。對于那些學習好的學生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擴寬他們的知識面。教師只有在每一個環節中密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并采取相應的策略,教學才有針對性,才會更有效。
六、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物理的理念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把教育的本質概括為“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因此,高中階段的物理教育不僅是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更為重要的是塑造學生的基本物理素質,為將來我國科技的發展作出貢獻。教師要在開始階段就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物理的理念,解釋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從而激發要學好物理的信念。
高中物理的教學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目標勇于創新,大膽探索,盡可能地來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多種途徑來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不斷積累和掌握有效教學的的策略,及時改正教學中的缺點和不足,并通過多個渠道來塑造學生的自主學習理念,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閆占軍,《如何創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J].《新課程》(中學),2012(03)
2.徐傳洋,《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1(03)
3.呂春富,《試論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1(28)
4.郝彥雄,《分析如何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8)
5.徐進娟,《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1(29)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