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溢濤
歷來教育界對學困生的定義還沒有完全統一,學困生在我國曾被稱為“差生”;美國稱之為學習無能者。從廣義來講,學困生可以指智力正常,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學習成績低下的學生,他們大部分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有困難,學業成績暫時處于落后狀態。本文就是專門研究這一范疇的學困生,這些學生存在一定的潛能,通過干預或輔導是可以逆轉的。
根據我校學生外來人口比例較大的具體情況,當前我校的英語教學面臨著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差生較多,低分率偏高,優秀率低。英語成績成為了很多英語教師憂心的大問題。教師擔心學生因為英語成績不理想而影響升學。有時我們只片面地關注了智力因素,認為學習成績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學生聰明不聰明,可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本學期我對七年級4個班的138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對他們的英語成績成因進行了初步分析,他們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之外的問題。
例如:
1.這些學生中有72名屬于外來人口,英語基礎參差不齊。
2.58名學生明確表示自己在家沒有安靜的學習環境。
3.只有34名學生表示家長會過問自己的學習成績,并偶爾檢查他們的作業。
4.62名學生表示自己在課堂上不能完全集中精力聽課。
5.133名學生表示愿意學好英語,其中87名學生表示不知道如何學好英語,沒有有效的學習方法。
6.109名學生表示自己沒有英語課外讀物,92名學生從未讀過英語刊物。
7.104名學生表示曾有過不想完成作業的想法,其中62名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并未實施。
8.31名學生認為英語很難,對英語不太感興趣。
9.35名學生表示上課聽不懂教師在講什么。
10.50名學生表示學習英語有時限性,例如,教師經常提問,個別檢查作業,抽查單詞等等,會認真對待。如果教師沒有額外要求,就會有所放松。
11.45名學生表示自己曾經補習過英語,但效果不佳,感到進步無望。
12.47名學生表示在學習遇到困難時,不知向誰求助。
13.86名學生不明白學習英語有什么用途,不知道英語的重要性。
14.值得一提的是,有12名學生英語成績還不錯,但自認為英語學的不好,這也是他們缺乏自信的一種表現。
匯總這些調查結果,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總起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家庭原因
1.家長對學生學習不重視,導致學生自己對自己的放縱。
2.家長對學生的教育簡單粗暴,學習不好就罰,導致學生害怕考試,憎恨學習。
3.家庭缺乏學習環境,不利于學生學習。
針對這些原因,這一學期我們也一直在嘗試如何改變這些現狀。
1.注意中小學的英語的銜接。不管學生的基礎如何,在開學伊始放慢教學腳步,重新夯實學生基礎,盡量不讓學生在初一就對英語喪失信心。
2.在上課時,采用明確的課堂指示語言。比如“attention,please”“circle”“underline”“listen carefully,please”等等,讓學生明確地知道哪里是重點,哪里應該做筆記,哪里應該特別注意……
3.小測時限制考試內容,少而精。讓學生花有限的時間,就能取得相對好的成績,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4.課堂上創造大量讀的機會,彌補課后的缺憾。
5.在課堂上適當教授學生一些英語學習方法,自習課上適時指導學生。
6.適時與家長聯系,做到家校合力,為學生學習創設更好的環境。
二、學校的原因
1.新學期,新教師的全英教學使部分基礎差的學生感到聽課困難。
2.教師不能及時地與學困生交流溝通,不利于學困生對英語學習信心的建立與培養。
3.中小學英語教材特點的轉變使部分學生不太適應。
4.中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更高,中學英語試題的靈活性、實用性、知識的體系性使部分學生一時難以適應。
三、學生方面的原因
1.由于地域原因,學生基礎較差,不能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2.缺乏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分別表現在想要好的成績,又不能持之以恒地付出與努力;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不能及時解決,總是拖沓;依賴性強,總是依賴教師的監督,課代表、小組長的幫助,不能主動學習,缺乏能動性。
3.沒有形成高效的學習方法,事倍功半。比如,上課不會聽課,不能抓住重點并有效記錄,不利于英語基礎的積累與鞏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會及時復習、歸納、總結,就不能形成英語的永久記憶,總是徘徊在背誦與遺忘之間,造成英語學習枯燥的重復學習狀態。
4.缺乏自信心,不敢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5.及時閱讀英語課外讀物,不利于學生自身英語知識的積累與興趣的培養。
學困生的問題是學校一直存在的問題,學困生的轉化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需要不懈的努力與付出,課內、課外共同發力,從心理上、學法上、情感上多方位、多層次地與學生交流與溝通,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由內而外地改變學困生,幫助他們排除障礙,達到學困生的真正轉化。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