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敏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完成,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激勵學生共同學習。“好課堂”一直是教學管理者所關注的,也是教師所爭取的,更是學生所期盼的。那么教師究竟怎樣做才能構(gòu)建一個好課堂呢?本文針對新課改給學生一個怎樣的語文課堂展開了思考。
關鍵詞:語文課堂;新課改;思考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我們廣大教師在課堂上是一名傳教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同時也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在課堂上是主體,學生的開心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率。那我們該如何給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呢?
1.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廣大教師要做一名情感的傳遞者,在課堂上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情感的傳遞者,在課堂上要積極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上《黃山奇松》這一課時,我被其中的文筆深深地吸引了,黃山奇松的美更是深深地打動了我,就這篇課文而言,我該如何把自己的感受傳遞給學生呢?我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讀這篇課文。我課前準備了一些道具,有一些松樹葉還有一些美麗的圖片。然后,在課堂上我先給學生讀了一篇課文,當讀到一些美妙的語句的時候突然提高聲音讓學生們感到身臨其境的感覺,我用娓娓動聽的話音,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黃山奇松圖,優(yōu)美抒情的輕音樂,把學生帶進黃山奇松的欣賞之旅。這樣的一節(jié)課下來,可以大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大大地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和認識。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的教學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廣大教師不能采用以往的“灌輸式”教育,這樣的教育方法會大大挫傷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我們要采用引導和啟發(fā)的教學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需要什么,而不是一味地灌輸。語文課其實是多樣式的教學和學習。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目的去教學。在教學《變色龍》時,我找來有關變色龍的視頻及有關它生活習性的圖片與學生一起欣賞,讓學生結(jié)合圖片去學習課本知識,這樣可以更直觀地了解變色龍的生活習性和它具有的各種特點。學生在看到圖片后都興奮起來爭先恐后地問這問那。他們太想了解神秘的變色龍,探索變色龍的奧秘了!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使學生“融情于景”中。在語文課本教學中有好多表述景物的美句,教師要用景物的美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是“灌輸式”的教育,教師在課堂上講課不管學生喜不喜歡聽,能不能聽懂反正自己的課上完了就沒事了。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出現(xiàn)了許多的弊端,致使出現(xiàn)了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在課堂上教師要學會和學生溝通,要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1.“文本對話”。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會這樣提問:“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假如某某是你的朋友,你會對他(她)說些什么?”這樣能引導學生去想象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通過一個情感激蕩期的學習,學生心里已經(jīng)有很多話想說,很多想法想談。這種讓學生“以文會友”充當角色去體驗、去感受的方法實現(xiàn)知識技能、方法過程、情感價值觀的好方法。
2.“師生對話”。教師要和學生拉近師生距離,讓自己成為學生的好朋友。這樣通過情感的聯(lián)系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去學習。教師要多傾聽學生的心聲與學生一起學習。有的時候?qū)W生非常渴望教師的夸獎,在課堂上教師的鼓勵非常重要。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和好勝心都比較強。教師的幾句夸獎可以激發(fā)他們更好地去學習。教師要多傾聽學生的想法,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只有這樣,教師才會更好地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理解。
3.“生生對話”。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共同進步的前提。語文這門課程主要的就是朗讀,熟知課文內(nèi)容然后去分析課文的宗旨。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對文章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只有通過交流才會共同進步,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口語交際的總目標: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際。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
三、給學生一個“寬帶課堂”
教學的整個過程是探究的過程,不是教師的單方面?zhèn)魇谶^程。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讓他們自己去體驗探究的樂趣,去感悟去摸索。
1.讓學生去“展示自己”。我們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留出一部分自由活動的空間,每一堂課都要合理地安排教學任務。不能把整個課堂占為己有而是要給出學生對知識進行消化的時間。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朗誦課文,展示每一位學生的才華。
2.引領學生去讀書。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后,接下來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我經(jīng)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只有在大量的實踐中才會有所收獲和進步,讀書需要的是一種精神和一種毅力,需要堅持下去,堅持每天都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知識。
3.在生活中學語文。語文這門學科與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密切,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說話,都在運用語文的知識。其實生活,就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通過生活可以更好地去學習知識。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聯(lián)想,把所學的知識運動到生活中去,從而更好地享受生活。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該給學生營造一個什么樣的課堂?該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去學習?還需要我們廣大教師不斷地去摸索和改進。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