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國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發展方針,要求職業教育要緊密結合市場需要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應用型人才。2008年教育部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口號,號召從國家到地方積極舉辦多層次的技能競賽,以促進職業教育重視和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在中職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如何更好的培養學生技能,筆者認為以技能競賽促進學生技能培養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本文作者結合輔導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學生的建筑工程測量項目競賽的經驗,初步探討提高學生技能競賽水平的策略。
一、在廣泛開展技能培養的基礎上選拔參賽選手
競賽不是目的,而是普遍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手段,其目的是要為課堂教學服務,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開展有益競爭,廣泛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技能指導,當學生具備基本技能后,再從中選拔出一批技能水平高的學生,進行提高性技能訓練和培養。這樣不僅面向全體學生落實技能培養基本目標,而且還可以營造良好的技能培養氛圍;不僅落實因材施教和分層教學的方法,而且為日后參加技能競賽儲備優秀選手。
二、層層選拔營造技能競賽氛圍
在組建學校參賽隊伍時,要在全校本專業學生中進行廣泛選拔。一是為了選拔出優秀選手,而是為了在校園內營造重視技能的良好氛圍。在選拔的基礎上,對參賽隊伍要進行深入訓練。例如在測量訓練中開展閉合水準路線測量,利用經緯儀測量水平角的深入訓練等。測量儀器無論如何精密也會存在誤差,對于測量過程中產生的誤差是可以通過適當的技術手段去削弱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訓練的過程中理論分析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經過反復實踐和訓練掌握技巧和要領,從而實現培養學生較高的技能水平。通過班級、校級、市級技能競賽層層選拔出來的學生,在參加省級和全國技能比賽時不僅在技能上有很大的提高,同時參賽的心里素質也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三、強化訓練,熟能生巧
通過層層選拔確定參賽隊伍后,還需要進行集中強化訓練。輔導教師要將競賽內容拆解成一個個獨立的任務,合理地制定訓練計劃,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對參賽選手進行集中訓練。以測量輔導為例:閉合水準路線的輔導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整平儀器、視差消除、水準尺讀數的基本功,同時能夠進行平差計算,正確分析測量誤差的成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再如在全站儀坐標放樣訓練中,學生必須能夠快速進行儀器安置、數據錄入、目標瞄準、放樣距離的判斷、進行水平角測量等基本功訓練,同時能夠進行三角形閉合差的計算和調整,誤差的成因分析,養成良好的使用和操作儀器的習慣等。把訓練的內容可以分解為室內和室外兩部分進行,從而也可以適當解決天氣對測量訓練造成的影響。通過兩至三個月的集中強化訓練,學生的技能水平和技巧會得到大幅提升。
四、參賽隊伍梯隊化保證參賽隊伍連續性和競賽成績穩定性
中職學生學制三年,而且大部分學生基本上第三年都要到企業頂崗實習,三年級學生很難進行技能競賽集中訓練,勢必影響學校的競賽成績。因此學校參賽隊伍必須不斷更新,在培養參賽學生隊伍的同時,不能忽略新生預備隊伍的培養,為今后參加大賽儲備后續力量。有大賽經歷和經驗的高年級學生,不僅有了較為扎實的技能功底,同時也有一定的競賽經驗,在平時的訓練中他們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和低年級學生交流和分享。而且這種交流會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技能的興趣,也會讓學生更樂于接受,在交流中他們也會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技能水平。
五、經驗總結,不斷提高訓練水平
教師在輔導學生訓練的過程中,需要解決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而每當問題解決的同時,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也會得到提高。在每次訓練任務結束之后,老師和同學們要共同反思,總結成功與失敗的經驗,達到鞏固和提高的目的。在測量訓練過程中,獲得數據的隨機性較大,測量過程中的一個小小的誤差,都會導致測量結果的較大偏差。這就要求學生和老師在訓練中不斷總結誤差和失敗的原因,以免在以后的操作中重蹈覆轍。同時,也要總結成功的經驗,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為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奠定基礎。
隨著中職院校技能競賽項目的不斷增加,競賽內容的不斷更新,對中職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要求越來越高更高。中職專業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和教學水平,改革教學方法,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并舉,才能保障學生在技能競賽中取得良好的成績。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建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