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爵
現階段,教師們都知道信息技術雖然很重要,但也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僅僅是為了授課服務的工具,教學才是目的,以前一上課先考慮怎么做課件,現在是先考慮怎么上課,再考慮怎么做課件。網絡技術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出現得相對較新的技術,網絡技術的應用對我們生活工作學習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變革,當然包括日常教學。大多美術教師都對信息技術比較感興趣,而且應用得很專業。因為美術作為一種視覺的藝術,信息技術確實能提供非常有利的條件,它集圖像、聲音、文字、動畫等各種功能為一體,把教學素材逼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讓課堂上充滿了兒童情趣,而且使課堂教學效率大為提高,就像為美術課堂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提升了美術教學的品位。當然,網絡技術更可以為美術教學中的作業評價提供一種高效、面廣、持續的評價方式。
美術作業評價是美術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學生的課程內容學習狀況的直接載體,也是評價美術課程實施是否有效的一個方面。從傳統上來說,美術作業包括了多種視覺藝術的課堂或課后的練習創作。隨著美術概念的發展,學生作品的范圍又擴展了許多,因此,就應在評價方式上有所突破。而通過網絡平臺的作品評價方式就是傳統美術作業評價的有效補充。所謂網絡方式的作業評價,就是指借助具有交互功能的網站、論壇、博客、相冊等網絡技術對各種類型的美術作品實施各種交互性的評價。評價方式基于網絡途徑,通過文字、圖片、發起投票等方式表達評價信息。
以前,美術作業的評價通常由美術教師來評判,都是根據美術教師自己的審美標準和喜好給定等級和分數,使作業評價顯得隨意、獨斷。這種評價方法缺乏師生、生生的交流和探討,作業評價不能發揮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久而久之,學生不再認同這樣的評價結果,因此對美術學習也就采取無所謂的態度。新一輪課改要求作業評價降低評價的甄別選拔功能,促進學生發展,不少教師因此意識到傳統評價的弊端,認為美術作業評價不能采取簡單、機械的評價方式,而注重了對學生美術作業的過程性評價,作業的評改由靜態的分離式走向動態的參與式,出現了多種新型評價手段,其中通過網絡的形式進行評價就是一種有效、可持續、可記錄的評價方式。
實施網絡美術作品評價的方式,首要的要求就是要上傳美術作品,要上傳各種表現形式的美術作品,首要的就是要把美術作品變成電子版(除了電腦繪畫)。這個過程的前提就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
一、收集作業
通常,文字作業由學生上傳提供。部分在課內完成的制作、繪畫作業由教師或指定的信息小組的同學利用數碼相機、掃描儀等收集。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系統地收集這些信息,培養他們信息搜集的能力和操作實踐的能力。
二、處理圖片
培養一個圖片處理的小組來負責處理收集到的作品圖片,常用功能就是縮小和美化,通過畫圖工具、Photoshop或光影魔術手等可以實現。這些,學生都很容易掌握。在此過程中,學生因迫切上傳自己的作品,從而萌發了自己加工作品的欲望,很快學會簡單的圖片處理技巧。攝影、進行圖片處理,這些技術是課堂上學不到的,無形中學生運用現代化技術設備的水平有所提高,能力的增強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自信心。
三、發布作業
把處理好的作品圖片上傳到指定的博客或具有交互性的相冊位置,接受來自各方的評價。
四、實施評價
上傳發布后的作業在相應的空間接受同學、老師、家長和社會人士的評價。評價可以是具體文字的,也可以是投票或相應表情。一切評價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為前提,教師和學生隨時進行評價管理,刪除“灌水”、學生不能接受或不利于學生發展的評價。師生定期不定期地觀察和分析來自多方的評價,學生根據評價修改自己的作品,將更新后作品再次發布接受新一輪評價。這樣,學到后面仍然可以了解前面做過的作業,并隨時用新的審美觀去審視過去的作品別人的作品,促使自己不斷進步。作為教師,應為學生建立起相應的電子檔案,隨時了解學生縱、橫方向上的發展狀況。
利用網絡進行作業評價,學生參與積極性非常高,促使教學過程中其他環節的順利完成,提高了學生欣賞、評價美術作品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創作、寫作、收藏的興趣;增強了學A生創新、實踐能力。同時,在這種形式的評價中,團結、合作、包容精神得到培養,學生的個性進一步發展。無論尋求怎樣的評價方式,其終極目的一定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網絡環境下的美術作業評價該是這樣的一種嘗試。
(該文是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面上課題《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引導學生自我發展教育模式的研究》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