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觀強
數學課,帶給學生更多的是“一本正經”的嚴肅與緊張,較之其他學科更易產生疲倦。所以,在課堂上恰當地使用幽默語言有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減輕學生沉重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會贏得學生的期待和掌聲。作為數學教師的我認為,教學語言的幽默除了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外,還有如下幾方面的作用。
一、幽默,能讓數學課堂活躍起來
我認為與數、形打交道的數學課堂必須注重課堂氣氛,不應該死氣沉沉,必須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而幽默為數學課堂注入了一脈新鮮血液,成為學生流連忘返的樂園。有了它,數學課堂將更精彩。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更能積極地參與教學,課堂上的笑聲能制造出活躍的氣氛,使“教”與“學”變得輕松而有效,而良好的教學幽默具有情緒感染力,恰能讓學生有發自內心的笑聲。比如:當我提問時如果沒人舉手回答,我會笑著說:今天怎么了?咋沒人捧我的場呢?給個面子吧,答錯了我不怪你們。還有,在講解平面直角坐標系時,可以先講解十八世紀瑞士數學家歐拉發明坐標系的過程:有一次,歐拉躺在床上靜靜地思考,如何確定事物的位置,這時發現一只蒼蠅粘在了蜘蛛網上,蜘蛛迅速地爬過去把它捉住。歐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樣用網格來確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題——如何用網格來表示位置。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致被大大地調動起來了。
幽默式結束同樣能收到好的效果,我常使每一節課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常說“要知詳情,請聽下節分解。啪!黑板擦拍在講臺上——下課。”師生在會心一笑中完成整個課堂教學。
二、幽默,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首先利用實物投影給學生展示“美麗的蝴蝶、五角星”等一些美麗的圖片,讓學生感受這些圖片的美麗,然后話鋒一轉,“這些圖片真美啊!就跟你們一樣的美。你知道這些圖片為什么這么美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直覺產生的美感加上教師啟發式的語言導入,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其自然地產生了一種學習的需要,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又如:解分式方程時,我故意出了一道有增根的分式方程,我讓學生把解出的未知數的值代入原方程中,學生發現這個值使分母為零,很奇怪:沒有意義怎么辦呀?我順勢引導:哎呀!今天這個“0”怎么跑到地下室(分母)去了?它從哪里跑下去的呢?學生迅速檢查解方程的每一步,經分析討論他們得出了結論:就是去分母這一步出現的。既然是“0”不能跑到地下室,我們就叫這個未知數的值為增根。學生高興地說:“新增加的,名字不錯。”這樣利用風趣的語言解答,遠比不斷強調的效果要好得多。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教師的講課變得有趣、詼諧,具有一定的教學智慧。同時也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幽默,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愉快的教學方式,笑聲貫穿其中的課堂是學生所期望的。幽默正是這樣的一種有效的教育教學藝術,它會使枯燥變生動;它會使被動變主動;它會使我們的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它會使我們的課改更具生命力。更可以開啟學生的心智之門,提高思維的質量。
在講“雞兔同籠”的問題時:雞兔同籠有84個頭,190只腳,請你算一算,共有多少只雞多少只兔?學生看完題目,議論紛紛,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筆算,但始終算不出結果。有的學生說,要是雞和兔的腿數一樣就好辦了。于是,我說:“下邊我們叫兔子提起前腳,用兩條腿站好,讓兔子學點人樣吧。” 全班學生哄堂大笑,個個睜大眼睛驚奇地看著我。“現在,雞和兔子的腿一樣多了,上面有84個頭,下面有多少條腿呢?”“84×2=168條。”學生回答。“和原來的條件相比,少了多少條腿呢?”“少了190-168=22條。”學生馬上作出回答。“這22條腿到哪里去了呢?”“被兔子提起來了。” “那么現在你們知道有多少只兔子了吧?”“有11只兔子。”許多學生歡叫著。“雞兔同籠”的這一解題方法,應該說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我采用幽默的語言,使之形象化,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很快找到了正確的解決方法。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