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治炎
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順利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進而向高一層次階段探求和掌握新的知識?
一、善于創設情境,進行情境教學
采用情境法教學,能把語文教學中的字、詞、句、段、篇的知識和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統一在特定的情境中,并能憑借學生進入情境的內心感受與情緒體驗,受到道德品質、審美情趣和意志品格的陶冶,從而能較好地保證語文教學所擔負的“文”與“道”兩方面任務的完成,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就可采用情境法教學。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用樸素的語言描繪了桂林山水秀麗神奇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感情。我把全文分為四段,圖文相配,充分地展示了桂林山水之美。先講述了作者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設置懸念,起領全文,接著進一步講述了作者描繪桂林漓江之水“靜”、“清”、“綠”的特點,以及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最后講述了作者從整體上贊美桂林山水之美。使學生聽了、讀了這篇課文后如入畫卷,漫游于桂林山水之中,感到了祖國河山山青、水秀、人怡的優美意境。整篇課洋溢著景色美、情感美、文辭美,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的好教材。我采用情境法教學此課,可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切感受。
用情境法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不但給學生帶來了新奇的美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不僅學生學得輕松,而且教師也教得輕松。用這種方法教學寫景抒情的課文,是一種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興趣的好手段、好方法。
二、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捕捉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在,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使知識傳授寓趣味之中,使學生能對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如《狐貍和烏鴉》,這是一篇寓言課文,內容趣味性較強,是講一只烏鴉聽了狐貍的漂亮話而上當的事。我在講授時,十分注意課文中的狐貍與烏鴉對話,可以說文中描寫的對話是相當有趣味。如課文中描寫狐貍對嘴含著肉的烏鴉說:“親愛的烏鴉,你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你來,可就差多了。你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你唱歌,你唱幾句吧。”狐貍用烏鴉的黑羽毛跟麻雀比,這不是丑化烏鴉嗎?本來烏鴉嗓子是嘶啞的,能唱出好聽的歌嗎?反而狐貍這有趣味的話給烏鴉聽了,它得意忘形地展開羽毛歌唱了,結果嘴上含著的內掉下地,狐貍立即叼起肉鉆進洞里,烏鴉才后悔上當了。當教到這里時,我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你們有沒有誰像烏鴉樣的聽了別人的漂亮話而上當受騙的?”結果學生興趣大增,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舉手搶著發言,結果課堂氣氛活躍了,不但學到了課本的的知識,還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三、教學語言要生動活潑
教師要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有趣有味,要在教學中十分注意自己的語言藝術,既要準確、規范,又要生動活潑,力求富于表現力與感染力,能引人入勝,想方沒法在學生心里激起興趣的波瀾。如我在教學《動物過冬》這篇課文時,就分別用了多種語調表達小螞蟻、喜鵲、青蛙所說的話,結果整堂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學習課文的興趣大增。
四、教學方法要多種多樣
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智力水平、知識程度和興趣愛好,有的放矢地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教學低年級的《日月潭》這一課,因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聽課注意能力還比較差,不集中,而且極不穩定、持續的時間短,他們所感知的教材內容是比較籠統的。我就采用情境教學法,先講明日月潭在我國臺灣島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再由教師示范做導游身份,模擬導游帶同學去臺灣日月潭旅游,根據插圖把日月潭的風景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進入情境,然后由學生代表模仿教師的去做。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流連忘返。而我講授高年級的《桂林山水》同樣是用情境法教學,但高年級學生的聽課的注意能力已逐漸增強,我則采用播投影片、聽錄音、看圖、提問、對比等方法,使學生進入情境,結果學生在課堂變得思維活躍,一時沉迷于漓江的水,一時沉迷于桂林的山,體驗到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