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進
摘 要:本文結合新課程的教學實踐,在闡述了探究性學習的特征和基本概念的同時,針對其特點提出了相應的幾點指導策略。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高中生物;指導策略
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同時,在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這也成為了一個熱點課題,尤其是在高考的試題中,近幾年探究性設計題的數量在逐漸增加,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于探究性學習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
一、探究性學習的特征和基本概念
所謂的探究性學習,就是指通過合作或自主學習,學生對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重新認識,同時發展思維和建構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從各種特殊的事例當中,通過探究性學習學生歸納出結論,并用得出的結論來解決面臨的一些新問題。
探究、發現、歸納、遷移,是探究式學習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說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圍繞著問題進行探究,從中獲取評價與解決問題的一些證據,根據所得到的證據進行解釋,對自己的解釋進行歸納和評價,并對解釋進行應用和表達交流。
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擬定計劃、計劃的實施、獲取結論、交流表達,這是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程序。但是對于探究性學習的具體程序,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修改或調整,可以采用一些有一定變化適合實際情況的簡要程序。
二、探究性學習的指導性策略探析
(1)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構建問題情境
對于學生來說,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要想讓學生產生學習積極性,那么就必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去主動探求答案,尋求真知,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懂得如何去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創設問題情境,選好課題
在探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上,我們可以聯系實際的生活和生產,關注科技、社會、科學等熱點問題。目前現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在每一節前都設有一個問題探討的專欄,這主要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比如說,西部大開發與沙塵暴、探究環境和生物之間的關系等。這對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以及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都是極為有利的,提出合理的探究性課題,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2)構建實驗情境,加強直觀教學
探究性學習可以根據生物課的具體特點通過掛圖、視頻、標本、幻燈片等進行展示,陳設各種實驗藥品和相關器材,同時也可以利用網上的探究平臺和網絡的相關資源采用多媒體進行模擬實驗,這種既生動又活潑的學習方式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為學生提供極為豐富的感性認知,能夠很好地激發起學生對生物的探究興趣。
3)以形成性的評價為主要的探究性學習評價
高中的生物探究性學習,所重視的是讓學生去體驗探究的具體過程,享受成功帶來的快樂,獲取科研的相關方法的訓練,從而形成一個快樂與成功的良性循環,并不是強求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統一的一個結果。
(2)強化訓練過程
探究性學習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勤于動腦和動手、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當中,促進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逐步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搜集科學信息以及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構建概念、內化情感、獲得經驗、訓練方法,所以,在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重視方法和過程的訓練。
對于過程訓練來說,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如臨時裝片的制作、使用顯微鏡等各項基本技能,更需要學生能夠將能力、情感以及知識相互融合,在新情境中利用整合的情感和知識解決問題。要做到觀察客觀并仔細,根據觀察所提出的相關問題要具有研究價值,要針對問題經過周密思考提出假設,為進一步提高結構的可靠性和增強說服力,在實驗的設計上步驟和方法要確保正確,要客觀真實的采集和處理數據,所得出的結論和所分析的問題要有充分的依據,最后,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探究報告,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所獲取的成果,在交流和表達的過程中進行共享。
(3)重視實效
成功與樂學相互交融,學生的快樂感越強烈,也越能夠有效的提供學習的成功率,擁有強烈的快樂感,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也就越高。要有效地進行探究,才能夠持續地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應該重視課前的準備工作,知識的儲備要豐富且堅實才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比如說,在對植物細胞的吸水原理進行探究時,那么首先對于植物細胞的功能、液胞膜、結構、細胞液、細胞膜等核心概念進行復習,然后要精心組織和選擇學習材料,對實驗指導進行充分預習。比如說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自然選擇的影響,教師則要提供簡潔明了的資料圖片,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邏輯和時間順序,這對于促進學生進行問題探究以及類比分析都是極為有利的。此外,對于一些熱點問題,教師要恰當地進行相應的指導。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同時也是參與者,教師不能撒手不管,同樣也不能一切包辦,要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突出。如果教師指導過多,那么對學生的手腳會造成制約,對學生的思維會造成束縛,如果太少則會對學生的積極性造成影響,降低探究的實際效果,所以,教師的指導應該恰到好處,應該少而精。比如說在探究酵母菌的種群數量變化時,對試管中的酵母菌要求進行計數。教師可以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如是否要設置對照組,要怎樣檢測,要如何記錄結果,如何進行統計等等。在探究完成后,在進行總結時教師應該重視結論的具體應用,延伸和擴展,比如說在剛剛所說的酵母菌的課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釀酒時發酵的具體進程該如何進行判斷,并對酵母群的數量如何進行適時的調控等。
三、總結
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的指導策略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真正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是最為重要的。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性學習將學習轉變成了學生內在的一種需求,促進了學生情感、能力以及認知等方面的發展。教師應該根據生物課程的實際特點,構建有效的情境,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精心指導和積極組織學習,創建多元化的信息反饋機制和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和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任長松.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周小山,嚴先元.新課程的教學策略與方法[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