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征


摘 要:高校體育精神文化是指一定歷史階段,在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積淀、整合和提煉出來的,反映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和意識的總和,是校園人的體育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的反映。它是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靈魂和核心。通過對天津市高校的體育精神文化進行分析及討論,希望發現其中的不足,以求將校園體育精神文化融入到師生心中。
關鍵詞:高校;體育精神文化;體育目標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1-0246-02
一、體育觀念與實際體育風尚表現存在差距
學校體育風尚是指學校體育活動中所普遍流行的風氣和習慣,具有很大的穩定性和能動性,對學校體育活動的各個領域產生影響。也就是說體育風尚就是盛行的體育習慣、風氣,是指在大學的發展過程中廣大師生傳承下來的具有普遍自覺的體育行為和習慣。良好的體育風尚,能夠大大活躍大學校園的文化生活,使大學校園充滿活力與朝氣,同時也能夠使廣大師生保持良好的心情和飽滿的工作及學習熱情。因此,學校體育風尚是學校體育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良好的學校體育風尚的培養對學生形成積極的體育道德價值觀及良好的鍛煉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學校體育風尚是我國社會主義風尚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系到我國學校體育的和諧發展,還關系到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是我國學校體育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通過對天津的17所普通高校的普通教師和在校大學生進行的隨機問卷調查,反映出師生的體育觀念與實際體育風尚表現存在差距。調查結果見表1,表2。
在調查中發現,普通高校師生的體育風尚現狀令人擔憂。雖然大學師生普遍認為運動能促進身心健康,但對于運動與健康的關注度并不高,普通教師為61.7%,大學生為39.6%,普通教師要高于學生,這與教師的年齡偏大及身體狀況有關。能夠自覺有規律鍛煉的人數比例就更少了,普通教師為19.5%,學生為14.5%,能夠自覺學習健身方法和體育知識的還不到三分之一。但在是否關注體育信息的調查中顯示,學生關注度要遠高于教師,學生為42.1%,而教師僅為16.7%。這反映出學校的體育傳統氛圍對大學生的體育參與度影響比較大。所以,可以看出高校普通教師和大學生雖然體育觀念有了很大改觀,但真正參與到實際體育活動的還比較差,實際參加實踐的就更低了。這些都需要高校采取有效措施來加以引導。
現在大學生都認同體育運動會給人的身心健康帶來積極的影響,并且也希望自己多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但是能夠實際參與到體育活動的人數并不多。造成這樣狀況的緣由可能是大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真正體會較少,實際參與體育運動的限制因素較多。大部分大學生對于體育的認知只是存在于表面甚至是理論的認識,對于真正的實踐機會并不多,這樣就很難體會到體育運動給自己身心帶來的改變。再有在實際工作、學習中會有多種因素造成大學生難以形成規律的體育鍛煉。因此,高校的體育工作一定要強調“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觀念,組織多種體育知識講座,強化課外體育活動以及其他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使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到實際體育活動中,效果與觀念并行。
二、大學生具有較高的體育道德水準及良好的體育精神
對人們在體育過程中的行為和思想做出適當的評價和調整,這是一種社會需要。體育道德就是為適應這種需要而做出的社會努力及其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即在一定經濟文化基礎上產生的作用于人們體育行為的社會輿論傳統習慣思想信念以及據此而進行的旨在調節體育行為的全部活動,包括道德實踐和道德教育活動的總和。目前高校大學生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水準,主要表現在重在參與、公平競爭、尊重裁判、尊重對手等方面,以及表現出良好的集體主義精神。但同時也應注意到由于大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以及學校、社會等因素的影響,體育道德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一些大學生在體育競賽和活動中表現過于自我、缺乏合作精神以及不尊重裁判等狀況。因此,我們還是應該通過各種途徑促進他們體育道德水平的提高。體育道德教育本質上是一項塑造人和改造人的道德面貌的工作,在體育道德教育過程中只有細致地工作、循序漸進才能對大學生的體育道德產生良好的影響。
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的最高產物,是人們在體育實踐中所形成和展現出來的文化意識和社會意識的總和,是人們通過體育運動而形成并集中體現出來的體育意識、體育思維、體育價值觀念,最終形成一種體育品質。體育精神是體育的基礎,也是對人們進行教育的基礎。同擁有較好的體育道德基礎一樣,大學生同樣具備良好的體育精神。調查發現,無論是競技體育比賽還是體育活動大學生都反映出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體育精神教育,就是以體育運動或身體的活動為載體,通過體育實踐,有機地向學習者熏陶某種為群體共識且可持續的體育觀念、體育意識等,促進鍛煉者身心全面發展,成為社會所公認的體育道德規范和體育品質。而高校的體育精神教育是指體育精神教育在高等學校這個特定時空環境下的存在形態和發展形式,是高校人的體育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的綜合反映。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中細化高校體育精神,使高校營造出較為強烈的體育精神文化氛圍,通過體育活動全面培養大學生意志及人性品格。
三、體育知識匱乏,體育目標有待明確
體育知識是人的意識對體育運動規律的正確反映,是人支配身體有效從事體育實踐的心理基礎,因此體育知識教學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知識包括體育基礎知識、體育保健知識、身體鍛煉知識、身體評價知識和各單項運動技術知識等。根據調查,大學生對單項運動的知識、體育基礎知識以及保健養生、運動損傷的知識比較感興趣,說明大學生對于學生相關體育知識的愿望。但在實際訪談中了解到,大學生能真正了解以上知識的并不多。這可能也與大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途徑有關,大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途徑主要是體育教學、網絡查詢等。可以說體育教學是大學生獲得體育各方面知識的主渠道,這其中包括體育競技技術和體育理論知識,因此,體育教師就要具備豐富全面的體育知識,在體育教學中采用合理的教學內容、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向大學生傳播體育知識,并注意對大學生體育知識的學習給予指導和建議。調查顯示,大學生通過體育選修課了解體育知識的人數很少,說明體育選修課在普通高校的開展并不普遍。體育選修課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大學生了解體育技能和知識的又一重要平臺,如何加大體育選修課的開展是高校當前在體育教學方面面臨的一個新問題。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現在通過網絡查詢和了解體育知識也已經成為大學生的另一重要途徑,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體育賽事、體育運動的相關知識、體育運動員的資料等等,并可以結合自己的想法在網絡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網絡查詢缺乏面對面的交流,對于體育知識的講解也并不相同,這應該是網絡學習的一個弱點。需要注意的是大學生通過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或社會實踐方便獲取體育知識的人數很少,這從側面說明當前高校組織體育活動力度相對不夠,校園體育活動和社會實踐還比較少,無法滿足大學生的需求。總之,當前高校大學生實際掌握的體育知識相對匱乏,這需要高校從體育教學、課外鍛煉等方面結合學校、學生自身特點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增強大學生的體育知識。
體育目標有國家體育目標、學校體育目標以及個人體育目標。本研究主要討論的是大學生通過校園體育活動達到的個人體育目標。通過調查發現,大學普通教師體育運動的目標主要集中在增強體質、改善亞健康狀態和增強文化娛樂等方面,大學生主要體現在增強體質,滿足興趣愛好以及提高學習效率幾個方面。可以看到,把體育運動作為增強體質的手段,是得到全體師生認可的。這也說明我們現在倡導“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是正確的。對于運動目標的設立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健身目的的不同,采取的運動項目、方式也不盡相同。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的運動往往并沒有什么特別明確的目的,或者說目的可能是重合的,比如無論是為了人際交往還是提高技能而進行體育運動,同時也會達到增強體育、娛樂身心的作用。但部分大學生僅僅是為了應對考核而進行的體育活動,顯然是一種短期行為,這與體育鍛煉的本質是存在差異的,應該避免這種帶有強烈目的性的體育行為的產生,在這種體育活動中因為背著“思想包袱”很難真正投入到體育活動中,也很難體會到體育運動的真正樂趣。對于大學教師群體,由于年齡、工作壓力的影響,其運動目的更應該明確,是為了健身還是為了改善自身的亞健康甚至是疾病狀況,都要細化。因為這方面的目的不同,往往采用的運動方式、強度、密度都有所不同,如果采用一成不變的鍛煉方式,可能會大大影響運動效果,必要時應該請教有經驗的體育教師或其他體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蔣玉梅.大學體育與校園文化[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0:161-162.
[2]黃欣加.高校體育文化與素質教育[J].體育與科學,2004,(5).
[3]張華.以素質教育視角探討高校體育文化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11,(8).
[4]王浩.高校體育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
[5]李玉寶.高校體育文化下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