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樂
【摘 要】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對小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本文從課前教學目標的預設、課堂時間的合理分配,和課堂學生的充分參與,習題的精選等方面談論了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旨在教學的實踐中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效率;提高
課堂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場所和最佳時間,長期以來我們只習慣于例題的分析,卻沒有教會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擠壓小學生課余時間,反復練習各種習題,成績卻進步緩慢,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原因是課堂效率低,學生掌握了基礎的知識但技能卻沒有得到提高。那么,如何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基本掌握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只留少量家庭作業,真正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呢?現就這一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教師課前準備充分,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完整、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那么,科學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通俗的講,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應該合理得安排一節課的信息量。對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要進行區分,由于不同級的思維發展水平不一樣,因此相應的教學進度也要區別對待。
其次,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要有所區分,這樣能夠避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內容。
二、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效率的含義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一節課40鐘,一個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為什么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的原因,也是現在課堂教學逐漸調整的原因,所以,我們要根據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讓她在有效的20分鐘里發揮她的潛力.這和老師的教學安排有關.所以在設計教學預案時注意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應該注重設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并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教師滿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三、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我們知道數學不僅僅是一個認識過程,它更是一種情感過程。對于這種情感教學我們要注意的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培養學生的興趣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如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等讓教師授課的內容變得新穎、有趣。一方面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了,另一方面學生也會覺得課堂更富有情趣,從而讓他們感到有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無疑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其次,注重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加強師生之間互動。教師在課堂上面帶笑容,其歡樂的情緒會感染學生,給學生一種親切感,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以真誠的笑容面對每一個孩子,是師生情感得以交流,讓每一個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態參與教師組織的課堂學習之中。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也應多多給予鼓勵,使他們有信心學得好。經常給予學生贊揚,發現他們思維的“閃光點”也能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2.巧設問題的情景,科學引導
在教學新知識前,教師應有意創設生動、愉悅的意境,揭示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提高課堂效果。在創設情境上,教師可以把故事、游戲引入課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前,可安排這樣的情境:“小紅、小蘭兩人吃一個蛋糕,每個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數學該如何表示呢?”學生們會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出教學內容,帶學生們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將數學問題還原為生活中常見的、能理解和接受的問題,也就是說,將數學“生活化”。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也能把數學學習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當然,在教師提出問題后,也要注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大膽嘗試解決問題。教學中讓學生思考、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更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設計好問題,激發思維,針對學生思考中的問題給以有的放矢的指導。
3.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動手實踐
數學教學要取得好的課堂效率,必須要引導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活動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在此,我們特別強調會做,因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將所學知識消化、貫通;通過實踐,學生在“觸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4.課堂中加強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生生互動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只有學生對同齡人的生活最熟悉,感受最真切,最易溝通語言,最易產生共鳴,最有評價的發言權。試想這樣一個課堂:對于我們要研究的問題,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作為教師不做過早的提示,而是組織其他學生認真傾聽發言,思考和你的想法是否一樣,你同意誰的想法,學生積極參與,教師不打擊,不打斷,學生有想法便可以發言。這樣,才能讓人人都參與,只有人人都參與才能保證人人都學會。
四、精選習題
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應該面向大多數學生,難度要有難有易,并且要緊密聯系生活,具有一定的啟發性、開放性和挑戰性,這樣設計出來的習題才會新穎有趣,讓學生樂于做數學課堂練習。
1.設計趣味性課堂練習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應該盡量帶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才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所以,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就要盡可能地彰顯數學的趣味,讓學生一看題就有一種強烈的做題欲望。
如在講一年級下冊第五課“認識人民幣”時,教師在講了基本的換算之后,要想辦法通過課堂練習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并感性地認識到各個面值人民幣的價值,所以在課堂練習中,教師就可以采用模擬購物的游戲方式來進行。教師首先可以組織學生們為日常學習用品估價,確定物品價格,然后再讓幾個學生做售貨員,其余的學生拿著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來購買物品。在游戲中,學生們會遇到各種困難,如不知道如何找兌,不能準確換算等,可是也正是這些困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在互動中學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和各種面值人民幣的價值。
2.正視學生差異,設計有層次性的課堂練習
在設計有層次性的課堂練習時,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性練習,以模仿課本知識為主;二是提高性練習,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變式練習;三是拓展性練習,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3.結合生活,設置情景課堂練習
如在講六年級上冊的“分數乘法”時,就可以設計這樣的應用課堂練習題:某校三年級2班38人去觀看奧運會開幕式,每人需付門票50元錢。按規定45人以上就可視為組團,可以享受7折優惠,請你算一算,他們怎么買票花錢最少,最少需要付多少錢?
這個練習題就很好地把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了一起,學生看到這樣的題也特別感興趣,都積極地進行解題。這樣的課堂練習,可以拓寬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空間,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數學的意義,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數學教師設計的課堂練習應靈活多樣,集趣味性、生活性及拓展性于一身,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堂練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其實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很多,但不管是哪些方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易于接受,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