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明
摘要:隨著教育心理學的不斷發展、完善,體育運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作用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廣大體育教師通過心理學與其它學科所形成的交叉研究表明,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和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體育;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教育心理學的不斷發展,同時,通過心理學與其它學科所形成的交叉研究表明:個體在體育方面若堅持科學、合理的鍛煉,將有助于其心理健康狀態的形成。所謂心理健康,可以理解為: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由概念界定所規定的要件可知:體育與心理健康之間形成了一種映射關系,通過體育活動所形成的個體間的互動,將增進個體在環境適應性方面的能力。
一、體育運動與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
傳統的體育教育有以下幾種功能:(1)能增強個體的身體條件;(2)有助于形成群體的集體主義精神,諸如此類。對上述觀點進行考察,發現:這些都是從體育作用于個體的外部、宏觀的角度進行的理解。根據這種習慣理解,在對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上也就體現為:以競技、力量的訓練為主。
然而,體育運動無論從內容到形式,和普通的身體鍛煉有著截然不同的作用。因此,學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已不能滿足他們所學習的運動項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較短的反應潛伏期、良好的運動距離知覺和運動速度知覺。就如籃球比賽中的帶球上籃,由于要了解隊員位置,要求有較大的注意范圍,既要帶球前進,又要防止對方攔劫,需要學生善于快速分析,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任何運動項目,都要求運動者有勇敢、堅持、自制、不怕困難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友愛、愉快、同情等多樣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征,就一個人的自然發展水平來說,當然不能滿足運動學習和運動競賽的需要。但是,在個體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運動水平,或戰勝對手而進行的運動活動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獲得提高。也就是說,體育運動的新需要與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動了個體心理的發展。
二、體育運動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體育運動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判定:
(一)參加健身運動能夠促進個體積極思考,以此來削弱那些消極想法,改變沮喪和焦慮的狀態。盡管不經常參加運動的人把開始運動和堅持運動視為一項艱巨的任務,可一旦他們實現了目標就會加強他們的競爭意識,提高他們對自我能力的認可。自我能力認可與努力和堅持密不可分,這兩種因素幫助參加者繼續健身鍛煉,并取得收獲。
(二)參加健身運動時,運動量的增大和運動動作的發揮,可以分散人們對自己焦慮和沮喪的事情的注意,并且,把這種情緒在不斷地運動中得到發泄,從而使人身心輕松,大大受益。健身運動把人們從焦慮和抑郁的瑣事中解放出來。
(三)健身運動之所以使人的個體生理、心理受益,是與運動后人體內荷爾蒙激素的分泌量的增加有關。人的荷爾蒙激素,是大腦在外力刺激作用下產生的化學物質。大量的荷爾蒙分泌,可以改變人的情緒狀態,加強愉悅感,增強健康活力。
體育運動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具體可以表現在這6個方面:(1)有助于學生發展智力;(2)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3)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4)使學生自我個體意識更為清晰;(5)有助于學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6)有助于學生消除心理疾患。
三、如何實現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價值
實現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價值,需要體育與心理學兩方的共同作用,相互滲透來完成。本文嘗試構建出具體的實現途徑。
(一)優化體育教學環境。體育運動的環境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晨練的人們多數選擇在公園,因為那里鳥語花香、綠菌環繞,置身于這樣的環境,能夠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因此,學校要加強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購置充足的體育器材,及時更新體育設備和器械,改善體育教學環境和學生體育鍛煉的環境。
(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高中體育學科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體育心理衛生課是定向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和重要學習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基本知識,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內容和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了解體育運動中的心理衛生常識,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傾向和心理障礙、如何克服等等。做到自我診斷、自我預防,提高學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識,達到防患于未然,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高中學生體育課程心理健康檔案。實施健康教育;要做到有針對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非常必要。學生心理健康內容應包括:學生來自的省份、家庭成員狀況,經濟狀況,父母婚姻狀況,有無重大家庭變故等;性格特征;是否確定戀愛關系;有無焦慮、抑郁、孤獨、空虛、苦悶等不良心理傾向,產生的原因等等。以此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據,做到區別對待,有的放矢。這項內容可與健康教育教研室,和負責學生工作的有關部門配合共同完成。
同時,體育運動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體育運動大多是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自己能力的高低、修養的好壞、魅力的大小,都會明顯的表現出來,使自己對自我有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認識。體育運動還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較正確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培養和提高社會所需要的心理品質和各種能力,使自己成為更符合社會需要,更能適應社會的人。
參考文獻:
[1]張勁松.湖南省體育專業大學生健康教育調查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9(06).
(作者單位:貴州省大方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