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教學的主渠道,提高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就是優化課堂教學。要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就不能只注意課堂教學,而應緊緊抓住教學規律的幾個環節,還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優化教學方法,使最簡單的教學方法達到最大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體育課;優化;教學
一、活動方法簡易化
新課程下的常態活動設計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靈活、機動地改造、設計、優化。要求通過簡化規則、降低難度等,使課堂體育活動簡單易行、生動活潑、饒有興趣。在進行分組學、練、賽時應合理搭配,力量均等,保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上場的機會。教師應積極參與到勢力弱、技術差的組中去,調動全部學生一起活動、比賽,享受比賽帶來的樂趣。
案例1:組織學生進行10分鐘的男女混合分組28米障礙運球往返接力。要求女生運一球,男生抱一球、運一球繞過跑道中的五個飲料瓶到折返點再運球返回。游戲中學生們為同伴加油,吶喊助威的聲音此起彼伏,活動不斷出現高潮,學生們也在激烈的活動中享受著運動的樂趣。
反思:體育活動是師生共娛的舞臺,教師必須和學生打成一片,經常和他們一起參加活動,學生才會理解教師,信賴教師。教師應該經常換位思考,要認真對待和設法滿足他們的每一個正當要求,使學生在平等、民主、寬松的氣氛中,輕松、愉快地學習。
二、活動手段多樣化
多樣化的活動手段才能真正滿足學生需要,新課程下的常態體育課堂活動應充分發揮師生的聰明才智,集思廣益,通過對常態體育課堂活動手段的借鑒、引用,開發出新的練習手段來吸引學生。
案例2:在第1案例后,組織學生進行5分鐘圓圈運球挑戰賽,要求學生們在六個圓圈內分組進行一對一的運球奪球挑戰賽。勝者繼續接受其他同學的挑戰,負者淘汰。游戲中既有為自己失誤的嘆息聲,也有為同伴的加油聲;既有為同學高超的運球、護球技術的鼓掌聲,更為有同學間勢均力敵激烈比賽的喝彩聲;最后決出的男女總冠軍,更是受到同學們眾星捧月般的熱烈鼓掌。
反思:參與運動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新課程對完成教學目標所必需的內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個大體范圍,師生都有相當大的選擇余地,新課程下的常態體育課堂教學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第一選擇,以學生的需要為中心來選擇和設計教材、教學內容,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三、活動形式靈活化
新課程下的常態體育教學中學生如果沒有選擇性,主體性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參與是課堂最具生命的地方,同時也可能是最缺少活力的地方,只有充分地“參與”才意味著有活力、有創造,才會充滿生機。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時間、空間,結合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全身心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案例3:為了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案例2后,我們設計了15分鐘的特長活動時間。組織較高水平的男生進行高級別的對抗賽,籃球尖子們如魚得水地盡情運動去了;其他同學繼續進行前面所進行過的游戲活動或與朋友組隊參加到自己感興趣的羽毛球、乒乓球、跳繩、踢踺等活動中去了。
反思:學生在掌握一項技能后,教師應積極創設讓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通過邊練邊展示邊評價,讓學生看到進步,體驗到成功,并通過班內個人挑戰賽、小組比賽等,不斷激發并保持學生參與學練的興趣與熱情?;@球對抗賽、特長活動等讓全體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大運動量的活動中來,在緊張、刺激、劇烈身體運動中得到更充分、更盡情的享受,既要保證大多數學生的運動量,讓他們“吃得香”,又要注重讓體育尖子學生“吃得飽”, 讓他們能盡興而樂,更要讓少數差生、惰性學生“吃得消”。教師要親歷親為,督促他們盡量參與集體性活動,逐漸從被動運動向主動運動發展,在充分、盡情運動中有效減輕壓力。
四、過程趣味化
學習和發展是每一個學生的權利,常態體育課堂要真正實現新課程的目標就應關注個體差異,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為第一原則,追求人人有進步、個個有發展的教學理念。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單元教學的教材特點,精心設計出趣味化、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趣化活動進程,把單調枯燥的教材通過不同的改造、創新,變為有血有肉“鮮活”材料。
案例4:案例3后,進行10分鐘的(50米運球跑+組字)接力賽,要求學生運球跑到指定地點用10個飲料瓶拼出一個字。最先拼完、總筆畫多的組獲勝(每一筆畫只能用兩個瓶子,本隊的每個同學拼的字不能相同)。比賽前給各組1分鐘的時間進行策劃。各組的學生七嘴八舌進行討論,反復交流,操場上不時傳來同學們激烈的爭論聲,不時傳來學生們的“OK”的贊同聲。當教師最后宣布成績時,取得優勝的學生們高興得手舞足蹈地慶祝著勝利。
反思:集體性游戲讓學生在團隊交往、交流中有效地促進了情感的溝通與融合,不斷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感情相融、心靈相通,在交流與流通中又緩解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排解學習、生活的壓力,有效地使學生緊繃的神經慢慢地放松下來,有效地緩解了壓力。教師對活動中學生的表現應適時地進行評價,注重通過公正、公平、合理地評定比賽結果,引導學生們不能只看名次的好壞,要淡化比賽名次。既要肯定成績,表揚各隊發揮集體力量和遵守規則,在技術、戰術的運用和發揮上的優點,又要指出不足,還要積極鼓勵游戲的失敗者,教育、引導學生淡化勝負,享受快樂過程。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