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香
[摘 要]在政治課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設計生活化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熱情;開展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高中政治課實施生活化教學,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政治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
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是貫徹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生活化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認知實際,用學生生活中現有的思想認識學習教材,深化教材,以求得理論與實際的最佳結合,實現學生從能生活向會生活轉化。生活化教學模式體現了“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新的教學理念,它以課堂為載體,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生活,懂得生活。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生對思想政治課學習不是很感興趣,存在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問題的根源主要是在于許多教師重視的是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對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處于對知識的抽象記憶,使得學生的學習僅僅局限在書本的世界之中。新課改強調從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用富有生活意義的案例呈現問題,提供問題發生的情境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注重以學生生活邏輯為主導,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發展。可見,教學生活化首先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整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素材,而且要開發各種課程資源,發現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并及時記錄下來。還要引導學生主動關注社會生活,通過課前時事演講、組織社會實踐等活動,激發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的熱情,同時要借助重大節假日和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相關社會熱點問題。思想政治課教學只有與生活有機結合,才能充分展示其生機與活力。
二、設計生活化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熱情
傳統教學把學生固定在“書本世界”里,教育與人的“生活世界”分離,難以體現教育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所以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學習不再完全是靜聽、靜思的學習,而是倡導在活動親歷中體驗式的學習,政治教師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使學生在與生活世界的溝通中感受到生活的崇高,學會生存,促進個性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在教《經濟生活》模塊“股票、債券、保險”這一框內容的前兩天,給學生布置任務:到本區的證券交易所、銀行、保險公司收集有關資料。通過觀察與采訪,學生體會到了這些投資品種的特點,同時也初步感受到金融市場的風險。上課時,學生帶著課前收集的資料,帶著自己的情感體驗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生活味濃、趣味性強。在這樣的感受和體驗生活中,學生的認識才能得以提升,情感才能得以激發。
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重視學生生命過程的體驗性,就必須充分開發生活中的教學資源,使教學的具體內容與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進步結合起來,體現當今世界和我國發展的時代特征;就必須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設計,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在實踐中主動建構知識,形成觀點,掌握基本價值標準。此外,活動的精心組織、課堂教學的有效安排和靈活駕馭,都是教師必須面對并充分考慮的問題。
三、開展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在政治課研究性學習中,主要以做調查、寫論文報告等實踐活動為重要途徑,以必修課和活動課為載體,引導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的互動,引導學生以所學知識,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和人類的前途。在課堂生活化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離不開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圍繞探究問題通過查書籍、上網搜尋、咨詢專家、去博物館實驗室等各種渠道獲取信息。這樣既拓寬知識來源,也培養學生對各種信息進行選擇、加工的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
開展研究性學習,要促進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發展,教師必須不失時機地通過布置課外實踐作業,讓學生課后收集資料,運用所學知識驗證課堂設想,反思課堂體驗,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了《經濟生活》模塊“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以后,讓學生以消費者的權利意識為主題,擬定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分工負責,展開調查,進行專題研究活動,從而剖析其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措施。這樣就使學科教學由課內延伸至課外,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中一展風采,并且鞏固了所學知識,享受到學以致用的快樂。
責任編輯 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