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韡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5月4日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的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高校教育工作者應準確把握講話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用中國夢打牢青年師生的共同思想基礎,用中國夢激發青年師生的歷史責任感。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因其本身的特殊性,更需要老師的關愛與幫助,共圓他們的青春夢。
關鍵詞:青春夢;高校;少數民族藝術生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1-0378-02
2013年的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了“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的主題團日活動,與各條戰線的優秀青年代表親切交談,鼓勵青年們要“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讓每個青少年都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青春能量”。
在這群追夢青年中,有一群青年,身著各式少數民族服裝,從偏遠的大山中走進夢想中的象牙塔,他們或手執五顏六色的畫筆,繪制五彩斑斕的藍圖;或彈奏歡樂跳動的音符,舞出激昂青春的節拍;或手握高亢響亮的話筒,縱談天下的大事小情;或肩扛厚實笨重的攝像機,錄下身邊的民生民情……
在實際的教學與管理中,應從“德”、“學”、“行”、“鍥”四個方面,引導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去圓自己的青春夢。
一、德育優先,志存高遠。要重視對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共圓“德藝雙馨”的青春夢
1.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少數民族的學生大多來自較偏遠的地方,他們生活的環境相對落后,信息也相對閉塞。自小他們在家鄉的田野里起舞,在崇山峻嶺間歌唱,在潺潺的溪流邊繪畫,兒時的夢想往往是單純而快樂的。如今能歌善舞的他們懷揣著追求藝術的夢想來到了高校,來到了一個更廣闊的舞臺,在這里,他們將接觸到更復雜的環境,也有了更開闊的視野,“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對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們應該適時引導,讓他們全面深入地了解國情,從而樹立遠大理想。
2.引導學生錘煉高尚品格。高校里都設有《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這門課,一般會讓主管學生思想教育的學院副書記和輔導員來擔任教學任務,但是這門課的學分很少,學時也不長,而且任課教師因身兼數職,也未必能全心投入認真備課,學生學習這門課的積極性不高,單純照本宣科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但是藝術類的學生有個共性,都樂于表現與展示,當看到自己的藝術作品能得到大家的賞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將大大提高。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專業,讓他們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能,多做善事。
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的教育工作者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學生的特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他們主要從以下兩點入手:一是要求老師以身作則,關心國家大事。例如:2008年,當四川汶川遭遇強烈地震災害后,時任院長的唐力教授在第一時間與合作者創作了抗震救災歌曲《愛滿大地》。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已將這首歌錄制成音樂電視,在廣西電視臺等媒體播出,廣受好評。學生們在演唱這首歌的同時,也感同身受,有的捐款,有的加入了抗震救災志愿者的行列,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的心時刻與災區人民在一起。二是發揮學生的專業特長,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民生工作中去。例如:在學院的組織下,學生們舉行了多場主題文藝晚會,均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積極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中去,有的同學載歌載舞,為敬老院的老人送去溫暖,有的同學拿上畫筆,為可利村幼兒園的孩子繪制壁畫,有的同學拿起攝像機,拍攝公益宣傳片……在發揮專業特長的同時,同學們也深切體會到為人民服務的快樂。
二、勤奮好學,學以致用。要加強對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的專業與文化教育,共圓“才華橫溢”的青春夢
1.加強專業教育,培養學生勤奮好學的良好習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優美的旋律聲中,流淌的是演奏者勤奮練習的汗水;在美麗的畫作后面,匯聚的是繪畫者刻苦創作的心血;在得體的播音主持里,凝聚的是播音人不懈訓練的血汗;在優秀的攝影作品中,包含的是攝影人奔波忙碌的身影……那些杰出的藝術家們都深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含義。作為少數民族高校藝術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嚴格要求學生,開展學科競爭,培養學生優勝劣汰的憂患意識。讓他們養成刻苦勤奮的良好習慣,既打牢基礎知識又及時更新知識,既刻苦鉆研理論又積極掌握技能,不斷提高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素質和能力。
2.重視文化教育,培養學生厚德博學的學習風氣。因為原來的教育條件相對落后,再加上本身在藝術學習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少數民族藝術類的學生往往文化基礎較差。進入高校后,他們大多在文化課方面跟不上,導致他們對文化課越來越失去興趣,進而對文化課越來越不重視,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針對這種情況,教育工作者們一方面應該加強學風管理與建設,讓學生們意識到學習文化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文化課的授課內容與授課技巧上下功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的老師們也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每年學院都本著“教師大比武,學生大練兵”的宗旨開展藝術節,各個專業的學生在藝術節上努力展現自己的能力,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風氣。在文化課方面,學院依托廣西民族大學作為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安排文學院優秀的老師為學生們授課,同時也加強教學管理,借鑒現代企業的技術手段,安排了指紋考勤機對學生進行考勤管理,既方便又快捷,先督促學生坐到課堂里,再用優秀的教學質量吸引他們愛上文化課。
三、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要鼓勵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多做實事,共圓“求真務實”的青春夢
1.整合社會資源,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因此,要鼓勵少數民族藝術類的大學生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行動來譜寫自己的青春。高校可以利用共青團組織的力量,多與基層聯系,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與條件,鼓勵學生勇于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去鍛煉,在一線成就屬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2.提供要素支持,激勵學生勇于創新爭先。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少數民族藝術既繼承了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又包含著創新的因子,很利于青年們在學習與實踐中進行創新。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高校聚集了這樣一批有活力的青年,更應該為他們提供創新的平臺。
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每年都會組織青年學生舉行科技文化藝術“三下鄉”活動,讓學生深入基層,在為當地老百姓表演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專業的創新上,每年學院都讓專業老師帶領學生們到全國各地去進行藝術采風,少數民族的音樂、建筑、文化等元素都深深印入同學的腦海中,有了閱歷的積累,才有藝術的創新,少數民族藝術才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四、鍥而不舍,馳而不息。要激勵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百折不撓,共圓“持之以恒”的青春夢
1.深入學生群體,排憂解難,使學生在藝術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有的少數民族學生,家境比較困難,而學習藝術往往會需要較多的經費投入,作為老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為學生提供助學貸款、助學金等支持,讓學生免于經濟的困擾,順利完成學業。還有一些學生,學習過程中會面臨一些瓶頸:有的是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受傷,有的是在練習歌唱的時候遇到聲帶結節,有的是在藝術創作中缺乏靈感灰心喪氣……對于這些情況,老師們應該早發現早預防,及時地指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練習,用積極的心態面對挑戰,從而才能保有藝術長久的生命力。
2.關注學生就業,提升就業競爭力,充分發揮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的社會價值。學生最終都要畢業,都要走上工作崗位。現在不少學生面臨就業難的問題,老師應該多提供就業信息,盡早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督促他們在大學四年學好本領,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應鼓勵學生甘于從基層做起,經受鍛煉,增長才干,先就業再擇業,要勇于創業、敢闖敢干。因為只有在勞動與實踐中,藝術才能閃現出智慧的光芒。
自2002年建院以來,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少數民族藝術人才,從第一批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至今才短短六年,但是他們已經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嶄露頭角。例如:2004級音樂表演專業的季麗麗同學成為藝術學院第一位外派泰國的漢語志愿者。她憑借自身的努力,成功舉辦了一臺主題為“琴瑟相協·中泰合鳴”的海外春晚,新華社等多家重量級媒體對此事給予關注,成為中華民族藝術在海外成功傳播的見證。2006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吳丹同學,成績優異,大三時老師推薦她到南寧電視臺實習,一畢業就擔起南寧電視臺《看法》欄目主持人的重任。2008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沈鵬鳴同學獲得廣西電視臺綜藝主持人大賽亞軍,成功簽約廣西電視臺……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雖然同學們陸續走上了工作崗位,但是他們與老師的聯系一直未斷,班主任在他們初入學時就建立起班級的QQ群,同學們畢業后,盡管天南海北,但是通過網絡,大家還是能經常聚在一起傳遞信息,老師也借此機會鼓勵他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圓好自己的青春夢。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面臨的選擇很多,關鍵是要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選擇。作為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的教育工作者,要關注青年愿望、幫助青年發展、支持青年創業,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熱心人,共圓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的青春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2]史秉玉,許杰.論高校藝術生思想特點與思想教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