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繼林
摘 要:生物課堂教學中恰當地留白,可以更好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教與學、引導與探究上,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個性發展、實踐體驗幾個方面獲得成就感,進一步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將留白這種技術轉換成一種藝術,運用到生物課堂教學中,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生物;留白藝術;教學方法
留白原本是中國山水畫中的一種特有的技法,這種手法注重以無勝有,有無相生。課堂教學中恰當地留白,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將留白這種技術轉換成一種藝術,運用到生物課堂教學中,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新課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
精妙的導入能達到先聞其聲,就知其人的效果。新課導入是一門藝術,她能取到從學生經驗到教學深入、從固有知識到新知升華的作用。美國教育家哈曼說:“那些不設法勾起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正如銅錘打著一塊冰冷的生鐵。”講授新課時,教師應根據教材知識的內容,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的認知特點,精心設計,巧妙布局,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狀況。
例如,在“光合作用”一節的導入中,可以用如下對話導入。
教師:人吃什么長大的?
學生:米飯。
教師:那么,植物吃什么長大的?
學生:泥巴(也有的學生會說尿、大便之類的話)。
待學生笑完后,教師可以完善說:至少亞里士多德也這么認為,他說得對不對?
教師留白,學生思考。當學生醒悟到與光合作用有關時,教師開始進入光合作用的教學中來。
又如,在學習基因分離定律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實例導入新課。
教師:一只黑貓生了一只黑貓,說明了什么?
學生:遺傳。
教師:兩只黑貓生了一只白貓,又說明了什么?
學生:變異。
教師:那么,兩只黑貓生了一只白貓,一只黑貓和一只花貓,又說明了什么?
學生長久的思考,領略到與基因分離定律有關。教師開始進入新課。
教師以“轉軸拔弦三兩聲”的導入,設置學生的興奮點,激起學生探究欲望,從而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二、知識點銜接——巧將金針度與人
知識點的成功銜接是教師扎實的基本功的重要體現。合理的銜接,層次清楚,脈絡清晰。蘇霍姆林斯基說:“有經驗的老師往往只是微微打開一扇通向一望無際的知識原野的窗口。”因此,教師在知識點的銜接上,可以先為學生提供前一個知識點的分析思路,然后有意識地留白,讓學生思考,探究與之思路接近的下一個知識點。這樣,不僅能體現知識的發生與遷移過程,而且授之以漁,巧將金針度與人,學生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講激素調節時,我們可以先復習反射弧的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當效應器為運動神經末梢及所支配的內分泌腺時,將進行什么調節?教師留白,意在銜接。在講二者聯系時,教師提問:神經調節具有快速、精確性,而激素調節緩慢、廣泛,為什么還要激素調節?教師留白,學生思考。然后教師總結:如果機體只有神經調節,每個器官都從大腦拉一個線,那么人的頸脖子將成為一捆電線了。通過教師有意留白,可以培養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三、教學重點——一語天然萬古新
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的作用,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許多教師往往誤認為越是重點和難點,越是要講得多、講得深、講得透,學生才容易理解,這實際不利于發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經驗的教師往往采用“欲擒故縱”的手法,在問題關鍵處作適時、適當的停頓,有意留白,讓學生靜思、領悟,教師只是畫龍點睛,引導學生思考。在講激素的特異性時,學生的理解出現障礙的方面有:(1)為何有的激素只作用于某個靶器官,不作用于別的器官?(2)激素是否只從內分泌腺分泌,直接輸送到靶器官,其他部位沒有?教師可以先拋出問題:如何理解激素的特異性。二十余秒后,教師可以“大張旗鼓”地拿出手機,邊說邊假裝撥打某個手機號碼,然后提問留白:你們想想,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是否類似于撥打某個手機號碼?下面學生積極嘗試構建比喻。最后教師補充:分泌的激素好比撥打手機發出的信號,信號往各個方向發射,但不論有多遠,全球唯獨一個手機能夠接受,好比只有靶器官能識別一樣。
學生的思路頓開,學習熱情高漲。這樣精巧留白,以“空”引思,以“白”激思,以思發問,循循善誘,可突破學生思維的障礙,“千鋒峻秀三河壯,一語天然萬古新”。
四、試卷講評——面面俱到終為無
常常有這樣的情況:老師在課堂上拼命地講題,學生無精打采地在聽、做筆記,面對老師的提問,回答的人寥寥無幾。之后,出現學生打呵欠、走神和說閑話之類的情況發生,表現為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效率不高等癥狀。其癥結不能不說與教師缺少留白有重大關系。成功的試卷講評課在講解之前,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訂正,并要求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教師指導。根據小組反映的問題,教師一般只重點講20分鐘,需要強調的地方,還需留白,從中穿插幾道延伸性習題再反饋,其余時間學生自行消化試卷的知識點,切忌面面俱到。
五、課堂總結——言猶盡而意無窮
課堂總結是一節課的“終曲”,必須別開生面、言簡意明、鞏固知識、耐人尋味。若設置好的空白,就能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深化和升華所學知識。課已結束,但學生的思維活動仍在繼續,一曲彈罷,繞梁三日不絕,達到“言猶盡而意無窮”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完生物進化后,本堂課教師可總結為:一原二方三必要。教師問:一二三分別代表什么?學生領會本堂課的知識點就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的方向和隔離是物種產生的必要條件而已,學生不得不佩服老師的精辟總結。
正如老子所言:“我無為也,而民白化。”教師雖“無為”,學生卻“無不為”, 而且是“大有作為”。課堂教學中恰當地留白,可以更好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教與學、引導與探究、教材內容創新與內容拓展上,始終給學生留有一片自我發展的藍天,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個性發展、實踐體驗幾個方面獲得成就感,進一步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留白的意義就在于讓教師精講、有意義地引導,能預留給學生一點獨立思考、自主調試的空間,讓學生思維在“松”與“緊”的結合中,用學習饑餓的心理需求,激活思維,使之始終處于活躍狀態,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相反,如果忽略了留白,依舊停留在爭分奪秒、高強度、快節奏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會在不停的被動學習中泯滅獨立思考意識,在不斷喪失自主探究、實踐體驗機會的同時,變成只會學習文本知識而缺少實踐創新精神的學習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