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摘 要: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響應中央對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提高新形勢下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本文講了加強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分析了當前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改善對策。
關鍵詞:高校; 教師; 思想政治工作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的導師,不僅為學生傳授知識,也引導著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有著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和高尚的思想。加里寧指出:“加強對培養人的人的培養比直接培養人更重要。”可見,在新時期,提高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十分重要,對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括思想覺悟、道德素質及世界觀、人生觀等方面。目前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發展,高校教師對大學生的影響愈加明細和重要。他們是學生的學術導師,也是學生的青春偶像、知心朋友,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將對學生產生直接而深遠的影響。高校教師向大學生傳遞積極的正能量,對激發其思想政治上的進步必將產生獨特的優勢和效果。因此,搞好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保證高校教師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改進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
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現狀
1.缺乏崇高的政治理想
部分高校教師政治意識淡薄,對政治漠不關心,對政治學習活動不重視,要求進步的積極性不高。這就致使他們在課堂上不僅不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反而可能過分宣揚社會陰暗面,針對一些社會熱點或敏感問題發表一些偏激乃至錯誤的觀點,對學生的思想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2.工作體制不健全,整體重視不夠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擴大和辦學層次的提高, 高校普遍高度重視教學質量,把教學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一切圍繞教學,一切優先教學,各高校不斷增加投入,采取一切措施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在對待人才問題上都不程度地出現了重數量, 輕素質;重使用,輕培養; 重業務,輕政治的片面傾向,許多職能部門的領導對教師業務要求多而具體,但對政治素質的要求少而籠統,認為教師只要上好課就可以了,對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要求甚少。 在對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予重視的同時,也就沒有形成一個專門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體系與職能部門,表面上似乎宣傳、工會、黨團部門等都健全,但分工不清、職責不明,常常是綜合在一起隨機抓抓,配合一些活動搞些形式而已。 在這樣不健全的體制下,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難以到位。 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普遍比較薄弱。
3.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
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教書育人,這也是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但是部分高校教師卻重科研輕教學、只教書不育人。部分高校教師對待教學馬虎應付,有的甚至連基本的教學常規也不遵守,備課不認真,教材不使用,知識不更新,講授不熱情,課堂不溝通,課外不交流。有的為了獲取更多的報酬,忙于在校外兼職或從事與教學科研無關的活動的突破或取得新的成果。。
4.工作理念落后,缺乏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成份 、組織形式 、就業方式 、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高校教師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也呈現多元化趨勢,高校的大量擴招和升格也改變了教師原有的生存現狀,高校教師在工作、精神、生活等方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身心健康不容樂觀。 一些高校教師因心理承受力較弱產生了心理障礙,高校教師中心理問題的多發多態,以及出現的“生命透支”和“英年早逝”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普遍關注。面臨高校教師身心方面的諸多問題,許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觀念落后,官本位意識濃厚,對教師的主體地位認識不明確,對教師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了解、關心不夠,往往只是從社會和學校發展需要的角度對教師提出要求,卻很少以教師為本,以教師的實際思想狀況和發展需要為出發點去關心理解教師,在工作中沒有形成尊師重教、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更談不上個體的心理疏導。 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缺失使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增加,難以發揮強大的精神動力的作用,也使新時期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者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三、改進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議
1. 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
高校是思想碰撞的重要陣地,高校教師是思想極為活躍的群體。然而,一些錯誤思潮以及拜金主義、功利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觀念的沖擊,也會造成少數高校教師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從而消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我們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把政治理論學習作為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高校教師頭腦。要充分運用高校的學科優勢,發揮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的作用,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高校教師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積極組織高校教師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分析國際國內熱點問題,以解除思想認識上的困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習理論的過程變成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提高認識的過程,變成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過程;確保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講壇、論壇、報告會等的正確導向,做到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
2.加快落實嚴格的教師職業準入制
自 2009 年開始,國家大幅度提高了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越來越多的非師范生走向教師崗位,教師來源日趨多元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要求我們必須完善現有的教師教育條例和法規、教師聘任條例等相關的法律約束和保障機制,使教師資格職業認證真正成為具有裁決教師資格的法律效力。目前,部分省市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工作開始啟動,下一步需要在全國高校范圍推廣,在高校高校教師招聘、錄用、考核方面實行準入制,嚴格教師資格標準,注重品行要求,對那些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即使高學歷也不予錄用;對那些言行失范、不能為人師表的,按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分;對那些有嚴重失德行為、影響惡劣者,必須清除出教師隊伍。
3.要及時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和實際困難
高校教師日常所遇到的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會直接影響其工作積極性的發揮。一個成熟的學校領導應該主動了解、積極介入、盡力解決,這既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需要,也是尊重教師、以人為本的需要。即使有些問題暫時無法解決,也要讓教師看到組織的努力,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給教師創造工作和生活條件,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條件,因為這些條件同樣會影響教師積極性的發揮。
4.要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黨支部是基層的政治核心,它的作用發揮得好不好,決定了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因此充分發揮黨支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做好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一方面要通過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吸引和教育黨員、群眾;另一方面要通過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影響和教育群眾,同時要動員全體黨員有針對性地做好個別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實到基層黨支部,因此要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
5. 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注重“人文關懷”和“ 心理疏導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論述思想政治工作時第一次使用了 “人文關懷”和“ 心理疏導”的概念,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這一新的提法體現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變化和新思路,反映出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各項工作的科學指南。 具體到目前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們認為,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對新時期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著力點。我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始終把人放在首位。高校是教師賴以生存的學習、工作、生活和出成果的地方,由于教師職業的特點,需要特殊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學習環境要相對優雅安靜,工作和生活環境要相對安全穩定、方便,學校出臺制定的學術標準與政策待遇要相對穩定,學術氛圍寬松,人際關系和諧,才能促進教師改革創新,積極進取,從而形成學術風格、學術流派,促進專業學術水平提高。 因此,對高校教師要注重人文關懷,尊重他們的學術自主權,根據高校教師的特點,尊重他們的人格、權利、個性、興趣、愛好,理解其具體處境,誠懇寬厚地平等待人,滿腔熱情地幫助其解決可以解決的問題,才能真正調動起積極性,使其充分施展聰明才智。 學校出臺的政策,資源調配以知識貢獻所得的個人利益都要最大化考慮到教師, 以給他們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調動其主動性和創造性。
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態度,關系到高校能否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關系到人才培養的目標能否實現,并最終關系到能否貫徹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以及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高校教師隊伍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慧. 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創新性探析[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3.
[2] 趙麗萍. 關于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 科技創新導報.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