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楓
摘 要:分析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闡述高等教育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要求,提出培養高素質管理人員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高等教育;管理人員;素質;培養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相對于其他教育系統和社會系統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這主要是由高等教育的要素、目標、活動、結構與功能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即高等教育自身的內在規律決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特點。
(一)高等教育管理服務對象的特殊性
高校是進行人才和精神產品生產的場所,它管理與服務的對象是廣大教師與學生。作為肩負培養學生責任的教師,具有一定的共同特點:
1.高校教師平均學歷高、學識深
因此,高校教師具有很強的自我管理、自我組織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在管理過程中有必要讓其發揮自己的自我組織管理的能力。高學歷、高學識的高校教師自尊心更強,更重視理性與感性的溝通,因而高校管理的實效有賴于管理者對管理對象心理規律的掌握與運用。
2.高校教師的勞動成果難以衡量
其教學工作基本是獨自完成的,教學成果不如工礦企業員工的成果那么直接、那么立竿見影,勞動強度也不是能用通常的方法可以度量的。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余,還有大量的工作,如: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需要不斷“充電”、研究教學改革、設計新的教學方案;為實現雙語教學,要努力進修提高外語的應用能力;為提高學術地位,要跟蹤學習、研究國內外學術發展新動向;還要進行學術研究、做學生的思想工作等。作為高校管理人員,對教師的勞動應予以尊重,對教師工作量的評價應采取科學、客觀的態度。
3.高校教師的工作自由度高,獨創性、自主性較強
教學和科研工作都需耗費大量腦力,而且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隨著各種文化和學術觀點的相互激蕩,客觀上給高校教師帶來不斷快速更新個人的知識體系的要求。這無形中給他們的工作增加了許多壓力,同時也對他們本身的知識更新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他們更需要外界的理解、體諒和尊重。作為高校管理人員,要堅持“崇尚科學、學術自由”的原則,愛護教師的科學研究、學術活動的積極性,為其創造寬松的環境,以有利于教師創造性的發揮。
(二)高等教育管理目標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系統的目標是根據高等教育規律和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的要求來制定的,因此,高等教育的管理也應以高等教育的規律為指導,而不能采用企業管理中的各種原則或原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更好地培養人才并且著眼于提高人才質量為根本目標的管理活動,它不能、也無法只追求經濟效益,更不能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應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起來。
(三)高等教育管理活動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要協調學術目標與其他目標之間的矛盾。學術目標體現了高等教育系統的整體性質和本質功能,這就要求高等教育管理活動一定要以學術目標為主導目標,與高校的學術目標一致。
教學民主和學術自由是高等教育管理必須優先考慮的問題,這比其他任何系統的管理都顯得重要。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動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首先要求管理思想民主化,尊重教職工的智慧與才干,在管理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其次,積極創造多種形式、生動活潑、簡便易行、有利于廣大師生員工參與管理的民主運行模式。
二、高等教育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
(一)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崇高的敬業精神
眾所周知,沒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一切工作自然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把敬業放在首位,才能以工作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具體來說,應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二是處處為教師著想,為教師做好服務工作,解決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使他們能夠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教學及科研工作中;三是牢固樹立實事求是的辦事作風、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恪盡職守發揚敬業奉獻精神。
(二)扎實的文字功底和較高的文化素養
作為高校管理人員,制訂管理條例,起草文件通知,撰寫計劃、總結、請示、報告等,都是日常必不可少的工作。文字表達是否準確、問題提出是否得當,都會對工作成效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不能忽視文字表達這種基本素質的要求與訓練。
同時,高校管理工作面臨不同專業的教學研究人員,這就要求管理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對針對不同學科、不同研究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開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文化素養是一種積累,要靠長時間不懈努力地學習和修煉。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等等都是提高文化素養的途徑。可通過參加進修班或在職學習等加強管理知識、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文化素養,把培養品德、學會做人放在首位,堅持做人和做事相統一,從而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三)良好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
管理人員直接服務于教師的教學、科研和學生的學習,良好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可以有效促進教師的科研能力的發揮。如果把教學科研比作演戲,那么教師是臺上的演員,管理人員就是默默的幕后人員。管理人員要盡可能為教師想得周到些,一視同仁,力求讓教師在管理人員的協助下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以“為他人做嫁衣裳”為己任。
(四)較強的協調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
就管理工作而言,良好的協調能力是潤滑劑,綜合的管理能力是推動力。只有將各部門、各環節協調好,才能保持部門間、系統間良好的互動關系。同時,管理者要掌握一定的管理藝術,具備綜合管理能力,把管理的方法和理論、手段應用于具體工作中,才能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抓住重點。
(五)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較高的創新能力
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管理工作包含制度管理和行為管理,二者在具體工作實踐中互相補充、相互制約。制度管理是行為管理的理論依據,而執行實施制度管理的具體細節則通過行為管理去完成。管理制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才能使行為管理趨于完美,順應人心。對管理人員而言,雖然大量工作屬于行為管理,但熟諳制度政策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礎。
社會在不斷發展,科技在不斷進步,人的思想觀念和管理的外部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只有具備較強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才能保障高等教育管理真正適應實際情況,才能推進高等教育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開辟新的天地。
三、高等教育管理人員的素質培養
高校中的行政和教學管理人員是教學、科研勞動的直接管理者、服務者,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起著承上啟下、溝通內外的調節作用。高等教育的管理目標,是保障教學秩序的穩定,促進教學水平、學術水平的提高與學生素質的提升,因此,管理人員的素質高低決定高校的管理水平,關系到高校的發展。培養和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的素質非常必要。
(一)多讀書、勤思考,不斷提升自我綜合素質
具備高的綜合素質,是做好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科學文化、生活、哲理的紙質載體,是先賢的經驗總結。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只有在讀書中思考,在思考中讀書,才能透過歷史的進程和時代的變化,辨明是非、汲取營養,才能在紛擾繁雜的世事中不斷增長見識、拓展視野,不斷提升自我綜合素質,形成思想高尚、道德良好、品格優秀的人格魅力。作為高等教育管理人員,更有條件自覺多讀書,更有能力自我勤思考,更有理由不斷把自己鍛煉成為符合高等教育管理要求的高素質
人才。
(二)常培訓、肯鉆研,切實提高工作業務水平
熟練掌握業務知識,是有效開展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知識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管理政策也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要切實做好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就必須加大教育培訓的力度,鼓勵多鉆研,注意跟蹤國內外管理科學研究新動態,及時掌握科學管理的新技能和新方法。同時,加大與同行交流學習的力度,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在夯實既有的業務知識的同時,切實提高業務工作水平。
(三)敢嘗試、善總結,切實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具備豐富實踐經驗,是開展卓有成效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關鍵。有素質懂業務、但沒有實際經驗,是難以做好管理工作的。實踐出真知,知識的掌握和積累必須化為實踐和行動,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因此,要鼓勵積極嘗試新知識、新方法,鼓勵在嘗試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分析,才能不斷提高高等教育管理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推進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不斷走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薛天祥等.高等教育管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M],2000,(2):103-105.
[2]向光芹.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J].現代企業教育,2008.